从历史角度解读岸田文雄和安倍晋三先后被刺杀

尽管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是回顾过去总是能够总结经验,经验和逻辑是人类智慧的两个源头。

我们回顾过去也许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预测将来。

在受到1929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刺激,日本社会无论从远古带来的民族的本能,还是从明治维新以来的扩张习惯,野性的基因都已经被全面的激发出来。

但是无论是日本的政府还是军队的高层来说,他们都是了解当时的国际形势的,明白日本如果走上扩张的道路,那么英美俄等强国都不会坐视不理,那么弱小的日本根本不是这些体积庞大的强国的对手。

处于一种理性,无论是日本政府还是日本军队的最高层,都希望保持审慎。但是他们却约束不了日本民众狂热的扩张情绪,而最终铤而走险是受到经济危机损耗最深的日本农村势力的代表——陆军中下层少壮派军官和普通士兵。

日本走上二战的道路,最初并不是日本的统治阶级本意发动的,恰恰相反,在大多数时间里,这些日本的统治阶级都是非常谨慎,并且努力平息事端。

但是这些努力最终被普通日本民众狂热的扩张和战争叫嚣所淹没——原子弹下没有冤魂,这句话说的并非没有道理。

1929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的大萧条,给日本的农村经济带来可怕的印象。

日本农村人口众多,土地狭小,而且多山地林地,过去日本的农村经济的支柱是桑蚕的养殖,这是一种高附加值的农村产业,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山地和林地。

这个产业的下游是日本庞大的纺织行业,当时的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织品出口国。

当英美法等国纷纷对日本竖起贸易壁垒的时候,日本的纺织行业崩溃了,连带着农村的桑蚕经济也崩溃,这场大崩盘造成的痛苦在贫苦又缺少出路的农村,远远比在城市造成的痛苦更加猛烈和深远。

而在日本的陆军基层军官中,大多数都出身于日本农村的中小地主富农子弟,参加军队成为陆军军官也是他们在等级森严的日本社会中,少数几种可以提升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之一。

随着日本参加的历次战争,大批没有背景的普通下级军官都在战争中迅速蹿升,给日本的军界留下很多传奇,所以这些从贫苦的农村出身的陆军军官们都非常珍视自己的职业生涯,把它看得非常神圣,并且急切渴望能够在战争中建功立业,飞黄腾达。

在日本实行普遍义务兵制度,所有的适龄男青年都要服兵役。

但是兵役分为陆海两军,海军属于技术兵种,选取的都是文化课好的青年人,而陆军则什么样人都收。这样造成的一个结果是,受到教育更好的城市青年都去了海军,而是农村青年则去了陆军。

这样整个陆军从军官到士兵就都来自于那个经受着经济危机和贸易壁垒苦难的日本农村。

而日本陆军的不满,即使来自于长久的和平——日本已经太久没有参加战争了,把多少大好青年熬成油腻大叔,却找不到赚军功,得升职的道路。

同时也是来与他们出身的那个农村在经济上的苦难,日本陆军成了在政治上没有势力的日本农村地区的代言人,他们希望发动对外扩张,为日本的商品取得市场,为了这一点,日本的农民们愿意上战场,愿意流血牺牲。

而这个主张在日本整个社会都有拥护者,因为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对西方列强对日本商品竖起的贸易壁垒愤怒,认为日本的苦难就在于他们缺少英法美那样庞大的国土和殖民地,所有日本经济要想重新振兴,就必须从事当年西方列强发家时所从事的勾当,对外扩张,抢夺领土和殖民地。

这样整个日本社会已经在舆论上为日本陆军的冒险行动,做好摇旗呐喊的准备工作。

1931年9月18日晚,经过精心的策划,日本关东军驻扎在沈阳的铁路沿线的部队突袭并占领的奉天城,引爆了9·18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

不过这场事变中最令人惊奇的不是中国军队的狼狈脆弱,而是这场引发整个世界外交动荡的事变的组织和参与者,最高军衔才只有大佐。

仅仅是日本关东军司令部里几个假传命令的参谋,以及住在沈阳附近的一两个联队长和大队长,相当于团长和营长,就能搞出如此大的事情。

作为主要策划者的日本关东军参谋部的两个年轻参谋军官,板恒征四郎和石原莞尔因为这次事变志得意满,自以为为大日本帝国做了一件开创新基业的大事情。

他们认为只要占领东北,那么就可以把日本农村稠密的人口移民过去,这样就解决了日本农村人多地少的问题。

大量的资源又可以让日本企业开发,然后移民日本的工人过去,这样的经济发展了,就有了一个庞大的消费需求,为日本的商品扩大了销路。

从外部上看,虽然占领中国的东北会引起列强的不满,但是从日俄战争以来,到一战沙俄灭亡,列强就一直承认日本在这里具有某些“特殊利益”,属于日本的势力范围,所以进一步吞并满洲虽然引起不满,但是列强都不会为此和日本武力相见,所以在外部上也是安全的。

但是他们不知道这次事变,却在日本军队的内部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

所有的日本中层军官都看到了这几个人的榜样,然后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他们正处于一个创业的“风口期”。

他们现在是默默无闻,被上官呼来喝去的小人物,但是只要看准机会,大胆行事,就有可能成为扶摇直上的大人物,在这猪都可以飞起来的时代,还不赶快抓紧时间。

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几个司令部的参谋军官串联了几个前沿的下级指挥官,假传司令的命令,擅自和外国开启战端,按照日本军法,或者任何一个国家的军法,都是枪毙的死罪。

但是在日本陆军内部,上层有一批高级将领表示同情和理解,下面有大批普通士兵支持,愿意抛头颅洒热血,最重要的在陆军外部还有整个日本社会的舆论支持,各种报纸、广播、杂志都在摇旗呐喊。所以只要你做事干净利落,把事情办成了,你就是民族英雄,谁还敢惩罚民族英雄,等着升官发财吧。

而且只要战斗打响,所有渴望建功立业升官发财的中下级指挥官们都违抗上级的命令,不断投入到进攻作战中,最后事件就会不断扩大。

在九一八事变中,板恒征四郎和石原莞尔就是靠这一手胁迫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就范。

最后随着战斗范围的扩大,日本陆军又不得不从朝鲜为关东军派出援军和飞机支援。最后本来要平息事端的日本文职政府,面对这样不断扩大的事件,就最后不得不屈从于现实的形势,变成积极进攻的支持者。

以九一八事变为开始,在日本陆军内部开启了一系列的“下克上”事件,1937年7月趁着日本关东军天津驻军司令生病,几个中层军官发动了77卢沟桥事变。1939年夏天,一些日本驻军又在诺门坎对苏军挑起战端。1941年秋天,日本第五师团的几个联队长又擅自进攻了越南的维希政府法军。

除了这些“给他一个支点,他就可以撬动整个世界外交和军事格局”的事件外,各种没成功和影响力不够大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

而且在战斗中,日本的高级指挥官们发现自已无法控制手下们的“战斗热情”,在侵华战争的过程中,日本陆军上层希望把战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边打边谈的方式迫使蒋介石政府接受条件,但是每次都有下级部队擅自越过原定的作战区域,导致把战争范围越扩越大。

最后,日本陆军的一批中下层军官,竟然一步步把整个日本拖入了太平洋战争的泥潭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关东军   满洲   列强   日本   指挥官   事变   下级   参谋   军官   司令   庞大   角度   战争   农村   事件   社会   历史   田文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