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梁素海护鸟人:与天鹅成为朋友的十年

视频加载中...

在黄河几字弯北部,“塞北明珠”乌梁素海迎来了四月雪。

4月2日,乌拉特前旗下起雪。李运恒 摄

4月2日,清晨五点半,天色破晓之前,63岁的罗跃忠驾车疾驰在无人之境,蜿蜒狭窄的土路两侧,是荒漠、泥潭与沼泽。一年365天,至少有300天,罗跃忠都要一早赶往乌梁素海的东西两岸,对候鸟进行观测、巡查、记录,从摄影爱好者,到爱鸟志愿者,再到退休后成为一名巡护员,罗跃忠与鸟的缘分,已经走到了第十年。

“天鹅替我去看海”

2023年3月16日,一只名为“跃跃”的疣鼻天鹅越冬结束,北归回到乌梁素海,在这里筑巢安家,罗跃忠日夜牵挂的一颗心终于放下。

乌梁素海湿地保护区爱鸟志愿者罗跃忠 李运恒 摄

这只天鹅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回忆起与“跃跃”的缘分,罗跃忠历历在目。2022年8月,他在巡视过程中看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坑洼不平的芦苇丛中,一只疣鼻天鹅正带领自己的孩子们学习飞行,天鹅幼崽们摇摇晃晃地起飞,“刚开始学飞的幼崽只会直行,不会转弯,眼看着有一只小天鹅就要撞到芦苇荡了,它的爸爸挺身而出,冲过去挡在前面。”

高倍望远镜中,天鹅“爸爸”的翅膀耷拉成奇怪的姿势,罗跃忠看到后十分焦急,赶忙打电话给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前来支援,“我们开着快艇尝试靠近,最终把它赶进一小片水域里,抱住之后发现它的翅膀确实受伤了。”现场处理好伤后,罗跃忠和其他工作人员对这只疣鼻天鹅进行了悉心照顾,给它取名为“跃跃”,最终又将它送回乌梁素海。

为了更好地了解疣鼻天鹅的习性和生活状况,去年,乌梁素海湿地保护区选定了几只疣鼻天鹅,为它们戴上了野生动物卫星追踪定位器,“跃跃”是第一只。通过卫星追踪定位器,可以更确切地掌握疣鼻天鹅的迁徙时间、种群数量、生活地点、生存环境、活动轨迹。这些监测到的数据,将为下一步疣鼻天鹅的保护和研究提供更详实、准确的基础资料。

罗跃忠说,在救助之前,他就一直关注着“跃跃”一家,2只成年天鹅和6只幼崽。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在乌梁素海湿地的各个区域蹲守,看着它们筑巢、孵卵、育雏,再到下一代天鹅幼崽的成长。“跃跃”一家的生活,都被他用镜头记录了下来。

“跃跃”的迁徙路线图

去年11月份,“跃跃”带着自己的孩子们飞离乌梁素海,沿黄河一路朝东南方向飞行,寻找温暖的栖息地躲避寒冬。卫星定位器实时传输的画面显示,“跃跃”途经呼和浩特、山西、河北、天津之后,最终在山东东营的黄河入海口落地,度过了整个冬天。从乌梁素海到黄河入海口,“跃跃”的旅程让罗跃忠牵挂又欣慰:“以前只知道天鹅每年冬天走,春天再回来,从来不知道它们去了哪里。这下终于解密了迁徙路线,知道‘跃跃’去了山东,还替我看了真正的海。”

像家人一样

“疣鼻天鹅36只,凤头60只,赤嘴潜鸭……”乌梁素海岸边的风大,初春时节经常会出现沙尘、雨雪天气,每天早上,罗跃忠都要将他观察到的鸟类情况填写到记录表上,以作为鸟类监测的佐证。

乌梁素海湿地保护区的翘鼻麻鸭 王春鹏 摄

这项工作平凡而复杂,既需要识鸟的知识门槛,又具有很高的重复性,还十分考验眼力。不过,对于罗跃忠来说,识鸟、观鸟、数鸟本就是他的乐趣,只有在戴上老花镜看手机的时候,他才像个63岁的老人,“我原本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喜欢拍摄家乡的风物,后来喜欢上鸟类,看着这些鲜活生命的一举一动,感觉特别神奇,心情也跟着快乐起来。”

“以前很多造纸厂、化工厂还有农田废水流进来,生态破坏严重。经过几年治理,乌梁素海变化很大,现在水美草肥,越来越多的候鸟过来栖息。”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水域面积293平方公里,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黄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性湿地,在荒漠半荒漠地区,是极为少见的淡水湖。这里苇蒲丛生,水草富集,得天独厚的湿地生态环境为鸟类栖息繁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据了解,每年来乌梁素海保护区栖息和繁殖的野生鸟类约达到60万只。

罗跃忠尤其喜欢疣鼻天鹅,它们浑身雪白,性格温顺,身形优雅。他自豪地告诉记者,乌拉特前旗是中国“疣鼻天鹅之乡”,目前有近1000只疣鼻天鹅在这里繁衍生息。每天打交道,罗跃忠对疣鼻天鹅的习性十分熟悉,“它们的领地意识很强,有自己的生活区域,成年天鹅要在海面教幼崽们吃食、滑翔、飞行,外来者无端闯入会受到驱赶。”在乌梁素海,疣鼻天鹅还有专门用来“找对象”的“恋爱海域”,“你能看到它们成双结对的在海面上在荡漾,恋爱之后,它们会交颈摩挲,形成美丽的爱心形状。”

乌梁素海湿地保护区内被救助的疣鼻天鹅 李运恒 摄

万物生灵,罗跃忠已经将鸟儿们当成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鸟是懂人性的,你关心爱护它们,它们也会把你当作家人。”罗跃忠回忆起几年前的一个夏天,那时候他只是一名志愿者,某天骑着摩托车来到乌梁素海巡湖时,他偶遇了一群刚出生的天鹅幼崽,“离我也就几米远,一家人见了我也不躲,我们对视了好久。”大大小小的7只天鹅在水面觅食、梳毛,罗跃忠就坐在旁边看它们,一坐就是两个小时。

乌梁素海湿地保护区内的疣鼻天鹅 马海明 摄

苇草摇曳,湖水碧澄,这一幕神奇、静谧而美好的画面定格在罗跃忠的心里,“人生这么长,这些神奇的经历和场景总在我眼前浮现,想到这些画面我的心里就非常坦荡。”

旧车与家乡

罗跃忠有部旧车,驾驶座右侧的车窗是坏的,后排右侧的门和左侧的车窗也不灵光,驾驶座椅的靠背上少了一个头枕,车里弥漫着似有若无的尘土气息。这是一个爱鸟志愿者、巡护员日常奔波的痕迹。

2022年,乌梁素海东岸的沿湖海堤刚刚修好,泥土石子硬化的路面上,依然沙尘飞扬,“海堤公路大概长126公里,可以沿路深入到乌梁素海的核心区域,观赏整个湖区。”罗跃忠经常在乌梁素海一待就是一整天,车的后备厢里装着便携炉具、大号保温杯和一铁桶900型压缩饼干,中午不回家就随便对付一口。雨衣、雨鞋、水衩以及实施救助的各种工具更是常备,“即使自己一个人,也能在发现受伤的鸟类之后,第一时间把它们救助回来。”

乌梁素海的沿湖海堤

以前没有汽车的时候,罗跃忠是骑着摩托车巡湖。2018年的冬天,有近千只赤麻鸭没有南迁,逗留在乌梁素海未结冰的水域越冬,由于天降大雪,赤麻鸭觅食困难,当地企业和爱心人士募捐了3万斤玉米为其提供粮食。那个时候,罗跃忠每天带上200斤玉米,骑着摩托车来回跑40公里,为这些鸟儿们投食,“我记得当时是从2月份到4月份,每天去都能看到它们。它们很有灵性,留在这里成了永久‘居民’。”当地人民对鸟类的保护和关爱,让赤麻鸭等候鸟变为留鸟,在乌梁素海繁衍生息。

现在有了车,罗跃忠的副驾驶上却无法载人,上面常年放着“长枪短炮”,高倍望远镜、单反相机、专业长焦,这些年,罗跃忠购买的设备越来越多,提起对观鸟的投入,他笑着摆摆手:“没算过,不能细算。”无论风霜雨雪,水面还是冰面,罗跃忠日复一日地巡视在乌梁素海,记录候鸟的故事与成长,寻找受伤的鸟儿,劝导偷鸟蛋的人。“乌梁素海的风光照,各种鸟类的照片,还有它们的神态、动作瞬间,我都拍摄了,现在已经拍了数十万张,马上存满6个硬盘了。”

乌拉特前旗附近的黄河景观

采访过程中,罗跃忠说过最多的话就是“爱家乡”。他每天都会在朋友圈发很多内容,关于天鹅、关于乌梁素海、关于内蒙古,大都是自己拍摄的视频和关于家乡的文章,每一条朋友圈都会配文,短的时候寥寥数字,“我文化不高,只会手写,不会拼音。现在也喜欢发视频号和抖音,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我的家乡非常好,希望大家过来玩儿。”

3月31日中午,罗跃忠和其他志愿者们再一次为6只被救助的疣鼻天鹅戴上环志,在乌梁素海放飞。这次,天鹅又要飞往何方?罗跃忠期盼着,他的朋友们再次归来。

新黄河见习记者:李睿 新黄河记者:李运恒

编辑:韩璐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乌拉特前旗   海堤   淡水湖   入海口   黄河   定位器   鸟类   候鸟   湿地   荒漠   水域   保护区   鸟儿   志愿者   鸟人   喜欢   朋友   梁素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