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老人北漂11年,掏马桶、摆地摊、做保洁,攒300万为儿买婚房

1

凌晨6点的北京,一边是西装革履的年轻人端着咖啡昂首阔步走在大街上。

然而在另一边,则是从外地远道而来的老年人,他们迈着沉重步伐挤上地铁。

北漂,从来不只是年轻人的孤军奋战,也有老年人负重前行。

64岁的刘锋就是这样一群人的缩影。

他曾是县里的杂志总编,到了退休年纪的他,却毅然加入了“北漂大军”。

他声称:不攒够300万不回家。这是怎么回事?

2

花甲之年的刘锋有一个作家梦,他出生在河北近郊的一个四线小县城里,通过前半生的努力,成为了县里的一个杂志总编。

生活不算优渥,但也算有滋有味。他与妻子育有两个儿子,眼看着都已经长大成人,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了。

本是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却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52岁这年,刘老头正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拿着老花镜看着自己一手创办的杂志——《雪绒花》。

这个杂志是他一生的心血,曾经风光无限,甚至有著名文学家冯骥才亲自为其题刊名。

但是这天县领导却来通知刘老头,他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了。

刘老头怔住了,略带不舍地离开了自己耕耘多年的岗位,临走还拿走了几本自己创作的杂志。

退休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清闲,反倒是问题接踵而至,山雨欲来风满楼……

大儿子已经到了婚配的年纪,刘锋这边也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

赋闲在家的刘锋便与老伴计算起未来儿子结婚的开销:

大到一套房、一辆车,小到婚礼场地、交通、住宿以及酒宴的费用,加上河北人均20万的彩礼钱,仅仅是大儿子结婚就要将花近100万。

高昂的费用让刘老头惊掉了下巴。

“我们年轻的时候根本没有这么多幺蛾子,这也太铺张了……”

一边是高昂的结婚费用,一边是微薄的退休金,52岁的刘锋陷入了两难。

一夜难眠,他左思右想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去北京打拼,给两个儿子各买一套房子!

妻子和两个儿子都十分反对,认为他这么大年纪了,在小县城安心养老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刘锋却壮心依旧,铁了心要去北京。

他信心满满,想要在北京拼搏几年,给孩子攒下300万。

实际上,他想做一个“北漂”也不仅是为了儿女,更是因为自己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想要“重获新生”。

刘锋乘坐绿皮火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只身来到首都北京,他越过汹涌的人潮终于看到了首都的全貌。

和老家河北不同,北京交通发达,高楼林立,现代化的大都市让初来乍到的刘锋看花了眼。

他以为凭借自己的履历一定可以找到一份高薪、体面的工作。

然而等到真正找工作时,他才意识到自己有多么平凡。

相比高学历、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一个退休老人并不具备竞争力,几经辗转他才获得了一份编辑的工作机会。

刘老头不敢怠慢,每天兢兢业业工作,有时为了赶稿甚至加班到十一二点。

人人都称赞他敬业。

但是做惯了领导的刘锋还是“捅了篓子”。

3

有一次经理的司机非要跑到刘锋身边,只为了和美女同事搭话,一本正经的刘锋好心提醒他,说我正在工作,请你不要打扰我。

但是没想到这人却不由分说把他骂了一顿,一把年纪的刘锋哪受得了这个气。

他直接去领导办公室如实汇报,但没想到那位司机正是领导的亲戚。

胳膊拧不过大腿,被排挤的刘锋只好灰溜溜地从公司离职。

刘锋思考了一番发现,文学梦想固然可贵,但是赚不到什么钱。

“有这功夫,我去做保洁、掏马桶都比这个强..”

刘老头能够放下身段,去做脏活累活也是难能可贵的。

在这之后他辗转了多份工作,始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他掏过马桶,干过保洁,摆过地摊,做过销售,也偶尔兼职给人写点东西。

有段时间,刘老头不是在面试就是在前往面试的路上。

一天下来刘锋要面试七八个岗位,一天下来光是坐地铁就要花20元。

而他一天的饭钱也仅仅是10元。

“每天我就吃点馒头,早饭和午饭合在一块儿,晚饭呢就去楼下面馆喝个汤面...”

他的日子清苦,他却自得其乐。

这天刘锋找到了一个有些独特的工作——“侦探”

刘锋跃跃欲试,觉得这一次的工作很不一样。

美其名曰叫作“侦探”,实际上是给一家叫作“蓝色梦幻”的会所工作。

平日里做做行业调研、竞品分析,乍一听十分新奇。

他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公司老板”的身份,整天游走在北京大大小小的KTV、娱乐场所,也算自得其乐。

对外宣称要为公司举行团建,对方就深信不疑,紧接着就把自己的信息和盘托出。

“蓝色梦幻”是一家小有名气的娱乐会所,刘锋十分满意,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归宿”。

老板也十分器重他,收了他800块说是给他置办一套像样的西装。

他想象着自己在未来西装革履,和满街的年轻人一样昂首阔步走在大街上,风光无限的样子。

仿佛回到了黄金一般的18岁。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4

“侦探”工作虽然表面光鲜,但是却游走在“灰色地带”,并不是什么体面的职业。

身在警校的儿子听说父亲误入歧途,连忙打了几十个电话,劝父亲悬崖勒马。

为了儿子的信赖,也为了自己的晚节,他不舍地辞掉了这份“宝贵”的工作。

而那套像样的西服套装,至今刘老头也没收到。

工作已经十分不顺,而在北京的住宿问题更是让他伤透了脑筋。

刘锋住过十人间的上下铺宿舍,也住过铁板做的小格子间。

有一次和几个女孩子合租,还要被她们合起伙来“蒙骗”。

她们提出燃气费要平摊,然而老刘从来不开火,他白天上班,晚上就在楼下的面馆对付一顿。

每个月刘老头都会被女孩们收走200块的电费,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房东那里刘锋才知道自己多交了一大笔冤枉钱。

刘锋穿过汹涌的人潮,他佝偻、瘦弱的身影几乎淹没在人群中。

他常常一个人坐在地铁口发呆,夕阳下他的背影孤独而心酸。

然而全北京这样被迫奔波的老年人不止有他一人。

2019年数据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50万,其中北漂人数在1000万左右,而其中又有千千万万的老年人为了家庭来到北京。

“老年北漂”仿佛成了一股潮流,而在这个现象背后则是一个又一个心酸的故事。

2016年,刘锋独居在北京近郊的一个十平米不到的出租屋内。

看着桌沿的杂志——《雪绒花》,他又回想起自己的文学梦想。

此后,刘峰再次投身文字工作,他做过出版社的编辑,不过更为人所熟知的是他做自媒体的经历。

这一年,互联网刮起了一阵春风,自媒体开始兴起。

刘锋一拍大腿,终于有自己擅长的事儿了!

他注册了十几个账号,挎着相机开始自己的创作之旅。

一次,刘锋看到了30多名农民工正在修建围墙。他拍下了他们砌墙的瞬间,还采访了他们的生活细节。

当晚,他以这位农民工为素材写了一篇文章并在多个平台上发布,其中一篇文章成为了他的第一篇“爆文”。

这让刘锋深受鼓舞,之后他每天都像一名老记者一样,在北京的各个角落穿梭,捕捉精彩瞬间,并将采写的故事发布在多个平台上。

整个2016年,他通过自媒体居然赚了近3万元。

炎热的夏天,他会拍酒吧门口嬉笑的年轻人、早上七点一边吃饭一边挤地铁的上班族,也会拍工地上操控吊车的工人。

逐渐,他也学会了蹭热点。

在一个简陋的四合院,刘老头捕捉到一个年轻姑娘在院子里洗衣服的画面。

他居高临下,偷拍了她洗衣、晾衣的动作。

当时,王宝强和马蓉的离婚事件热火朝天,于是他上传了偷拍的照片,并造谣这是马蓉的妹妹。

这篇文章一夜之间蹿红,刘锋经营两年的账号突然就火了,斩获了几百万的阅读量。

靠着这篇文章,他总共赚了6800元的分成,然而就在他给家人打电话报喜的时候,她却发现文章被人举报下架了。

不仅如此,自己苦心经营的账号也被封禁,所有努力都付之东流。

5

时至今日,刘老头前后跳槽18次,他的北漂生活还在继续。

他时而给一些大人物写写传记,时而经营着自己的账号,针砭时弊,传播社会正能量,希望用自己的笔杆子为社会做些什么。

有时候他会思考,以后会不会有人也给我写写传记?

当人们问起他来北漂的原因时,他会想起自己身在河北县城的两个儿子

当家人打来电话,他也只会报喜不报忧。

“我今天的文章又有几千块的收益,那些大领导都上赶着要我呢!”

其实谁都知道,在北京的刘老头十分辛苦。

如今的刘锋已经64岁了,他放着退休的日子不过,独自来到北京打拼,只为了给自己的家人留下一些积蓄。

他坚持做一个“北漂”,因为不想让儿子们重蹈自己的覆辙:被困在这个四线小县城里“穴居”到老。

刘锋是所有“老年北漂”的缩影,他们风餐露宿,一生都在漂泊。

他们做的这一切都是出于对子女毫无保留的爱,然而这份爱太过沉重。

每每谈及这些一把年纪还要为子女拼搏的老人,我们总会鼻子一酸,感到五味杂陈。

随着老龄化日益加剧,不仅是银发经济甚嚣尘上,老年人重新投入职场也屡见不鲜,他们承担了太多期待与责任。

就像是一只没有脚的鸟儿,始终不能停下来休息。

对于“老年北漂”,你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昂首阔步   西装革履   近郊   县里   摆地摊   河北   北京   马桶   老年人   侦探   账号   年纪   儿子   老人   年轻人   领导   杂志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