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一号已经在太空53年了,为什么还没有坠落?还在工作吗?

1970年4月24日,我国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这首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近地椭圆轨道。

通常卫星完成了其使命后会坠落到地球上,可为何咱们的东方红一号在太空待了五十三年依旧未坠落呢?

它到底还在不在工作?我们接着便来解答此疑惑。

01 它能绕地球转半个世纪的原因

当时东方红一号的使用寿命仅为20天,不过它“很争气”地在太空中待了有28天,比预想的时间还多了一个礼拜左右。

它工作了一个月后即1970年5月14日,停止了信号发射而与地面失联。

因为当时受技术限制,人们无法为使用银锌电池的东方红一号充电,亦无法和其保持长久的通联。

不过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我们可由东方红一号的轨道参数数据得知它依旧运行在轨道上且未有坠落现象。

出现这一神奇现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为何它能在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后还坚挺地围绕着地球在运行呢?

这就涉及到其飞行高度问题了,一切源于东方红一号的近地点高度比较“高”而使大气阻力难以影响到它!

早在我国发射东方红一号时就为其设定了适合的飞行高度。

它的近地点高度为419千米,远地点高度是422千米,身处于2075千米的轨道上,此轨道倾斜度为51.64°并刚好位于大气逸散层中。

综上所述,寿命才28天的东方红一号能在太空中遨游这么久而掉不下来,只是它并未回到大气层罢了。

加上它所处的那层的地心引力作用极小,使得空气阻力对它来说几乎“毫无用处”。

这些条件的共同影响下,东方红一号使自己的旋转离心力与地球引力保持在持平的状态,若没有外界因素干扰则会一直绕着地球转。

这一点其实我国当时的科技人员也做过了充分的考虑,没有像一些其他国家那样回收使命完成的卫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02 回收它显得不切实际

因为从理论上看,使用当今的科技来收回东方红一号是不现实和极其困难的。

受生产它时的条件所限,东方红一号是以电池模式运行的,如今是无法以这方面的技术来处置它的。

再者,倘若要回收东方红一号卫星,那得发射一颗专门的“回收卫星”来对接、捕捉它。

这之中涉及到很精确的轨道参数和相对速度计算,稍有偏差容易前功尽弃。

此外,这个专门制造出来的“回收卫星”还得配备能抵抗大气摩擦的返回舱,这样才能让东方红一号“完整地”回到地面且着陆在合适的地点。

这付出的成本也巨大——返回舱多重,材料用什么,结构是怎样的……均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地方。

这最后一个不可能回收成功的因素是“投入风险可能远大于它的实际意义”。

因为假如经过多方位的评估,得出其并不适合回收过来做研究,那此前的人力物力均浪费了许多,很是不值得。

这种种缘由皆促使我国很难将之成功回收,当然如果未来科技能够愈加迅猛发展,说不定我们还是能轻易地把它从太空中“拿”回来。

放于博物馆中进行展览,以此让人们更了解我国航天史的发展。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东方红一号最好的“归宿”还是遨游于太空中。

03 坎坷而振奋人心的发射初始

无论如何,东方红一号卫星在我国的航天事业上起着重要的政治作用。

它的成功发射象征着中国继英、美、法、日后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科技之国!是航天事业上的重要里程碑!

那么极尽所能展现出民族自豪感的东方红一号是怎样被研究出来的呢?那得从1968年我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说起。

彼时研究院院长由伟大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担任,在我国确定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大致设想后,科技人员全面投入人造卫星研究当中。

经历重重困难阻碍,面对美日在科技方面的强势主导,我国科研人员没有气馁而是加足马力地研究,终在1970年4月成功将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出去!

这不得不令欧美国家和日本刮目相看!

虽然说在亚洲国家里,我们成功发射的时间要晚于日本。

但是我们第一颗人造卫星比其他国家先进许多:单看东方红一号的重量就有173千克,而日本只有9.4千克,美国为8.22千克……

众所周知,国家发射的卫星重量越大则代表该国发射技术越成熟。

这让东方红一号火速成为红遍全球的“大明星”,它也成了世界上首颗人类可以肉眼观察到的人造卫星,是彼时最为璀璨的“明日之星”。

而飞跃太空的东方红一号也不辱使命,将遥测参数和探测资料一一传回了地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航天卫星的研制、设计与发展。

它成为科技领域的先驱者,竭尽所能地发光发热着……

有人说东方红一号日后会离地球远去,这可能吗?

事实上谁都难以保证,因为太空垃圾等时常会有互碰的情况,若和东方红一号碰撞则会扰乱其轨道,甚至令它威胁到其他行星。

然而也有学者做出大胆预测:未来千年内,东方红一号不会和其他的天体碰撞,或许还能留存到地球毁灭那一天!

结语

现在,尽管东方红一号卫星已经不再发射信号,但改变不了其是航天事业发展“奠基石”的事实。

亦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骄傲存在,更是我国得以顺利探测月球、火星等的重要基础。

尽管在研制人造卫星的发展初期,我国实力弱于其他国家,可我们中国人民拥有坚定不移的科技之心、一挫再挫的力量决心、矢志不渝的信念信仰。

在这些支撑下,才能团结一心朝着共同的目标奋勇直前!

东方红一号的传奇不会成为过去式,日后的中国会创造出无数个“东方红一号”。

相信在我们大力提倡“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的当代社会,始终会令科研水平走在世界前沿,在强烈的爱国之心驱使下生产出使西方国家更为敬佩不已的科技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近地点   人造卫星   千米   日本   其他国家   轨道   太空   高度   地球   我国   工作   科技   东方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