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蚊子咬人期」变长了?这和夜间光污染有关

受访专家:上海长海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万谟彬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虞晔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网站4月12日报道,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城市夜间的光污染可能会让能传播病毒的蚊虫延后进入滞育状态,这意味着蚊虫活跃期延长,人们被叮咬,甚至被病毒感染的风险也会加大。

据介绍,在一定环境条件诱导下,一些昆虫会进入“静止”状态,表现为生理活动降低等,这种状态就被称为“滞育”。滞育状态能帮助昆虫调节生长发育和繁殖时间,以适应所在地区的季节性变化。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分析了一种雌性蚊子的滞育状态。进入冬季之前,该类雌性蚊子会进入活跃期,通过频繁叮咬各种动物,为冬季的“滞育”做好准备。研究团队在实验室中模拟了夜间有人造光源和无光源的两种环境,分别观察蚊子的生理变化。结果发现,夜间人造光源可能会使蚊子因营养储备不足而无法越冬、存活率下降,也可能使它们延后进入滞育状态,活跃期变得更长。

上海长海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万谟彬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蚊子在叮咬过程中会将自身当作一个疾病传播媒介,将病毒从一个个人传播到另外的个体身上,从而导致被叮咬者出现相关的虫媒性传染病。虫媒性传染病比较常见的有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前者由人类疟原虫感染引起,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出大汗后可有缓解;后者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临床症状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等为主,常流行于夏秋季。除了上述两种疾病外,登革热、黄热病、黑热病、丝虫病也可以通过蚊虫传播。“现在,蚊虫叮咬造成的疾病已在减少,且不同的纬度地区也不一样。蚊子活跃的环境温度需要达到20℃左右,因此,潮热的云南可能因蚊虫叮咬引起疟疾,北方类似情况则较少出现。”

城市光污染对蚊虫的影响,可能间接对人类健康造成风险。无论从环保角度出发,还从防蚊虫叮咬传播疾病方面考虑,都应呼吁降低城市光污染。此外,万谟彬认为,还应从个人生活环境着手。蚊虫喜欢在室内花盆、花瓶、浴室、厨房的积水处,或室外坑洼、树洞、花池等处繁殖,所以,防蚊虫首先要清积水,对下水道口做好密封,至少每周1次更换花瓶中的水,及时清理各类生活垃圾。其次,室内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蚊设施,入夏前备好灭蚊灯、电子灭蚊拍等。最后,夏季外出,特别是去野外时,可适当在身上涂抹一些驱蚊用品。被蚊虫叮咬后,可涂抹花露水等止痒、防皮肤过敏,若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俄亥俄   长海   夜间   蚊子   脑炎   蚊虫   光源   活跃   状态   疾病   感觉   光污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