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我的话是说给200多年后的耳朵听的

有人曾说:尼采是闪电一样的人物,每一次闪电划过,黑暗就淡了一层。

也有人说:尼采太多面、也太立体,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他的文字里找到自己。

尼采自己却说:我的话是说给200多年后的耳朵听的。

的确,在尼采生活的那个时代,他不是一个被大众认可的人,没人理解他,更没人读懂他。所以,他只能将嘴边的话,写进书里,然后等着200多年后的人们倾听。

这是多么浪漫的一件事啊!还好,他的话,我们都听到了!

尼采的晚年是在山中度过的。他说:“我写作的时候希望我的脚下有土壤,头顶有蓝天。”他没有什么朋友,也没有爱人。以至于通常两三个星期,他一句话都不说,默默在深山老林中写着他的哲学。

偶尔有一两位老友拜访,朋友离开时,他都会拖着病恹恹的身体,送行好远好远,翻过一座山,又翻一座山。朋友劝他回去,他却说“还是多送送吧,不知道下一次和人说话会在什么时候!”

他真得太孤独了!孤独得近乎发疯,最终也是在发疯中摆脱了自己的孤独。

某一天,尼采独自一人进城。看到一个马夫用鞭子不停地抽打着停步不前的马,尼采见状,立刻冲向前去抱住马脖子,像见到亲人般爱抚安慰着小马。他因受伤的马匹而痛哭流涕以至于伤心过度而昏厥。

而当他再次醒来的时候,他疯了!

他被送进医院,医生经过一番检查后,在病历上症状一栏上写道:他太孤单了,他试图拥抱从他身边经过的每一个人和物!

1900年,55岁的尼采最终告别了这个世界。

陈果曾说“当一个人能够像神一样清醒的知道自己是谁,始终活出自己的时候,那他已然近乎于半神了。而这样的人,只有尼采!”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写道:“尼采曾自诩为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终究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尼采没能成为太阳,但他的哲学思想却像光一样给了后人希望。

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人的情况和树相同。它愈想开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处,向深处,向恶——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人生##哲学##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尼采   鲁迅   多年   病恹恹   光热   闪电   耳朵   哲学   孤独   太阳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