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行洛阳(第22站)~净土之国(净土寺)

东汉时期,白马寺曾有两位翻译佛经的印度僧人,某日外出游历时,路过一条小溪,见到小溪边皆是白色的岩石,如天上降临的云朵,在蓝天映衬下,显得格外清净悠然、闲适平和,因而两人禁不住赞叹此地为“一方净土”。也是从那时起,“净土”一词就作为佛教外来词汇,保留了下来。净土,本指诸佛佛国境界,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因为那里是清净无浊之地。

如今,全国各地都有以净土为名的寺院,只不过最早见于文字记录的,是玄奘剃度出家的那座东都净土寺。净土寺本是隋朝皇家寺院,寺院的地址在当时的毓才坊,在都城内的洛水南岸,据说该寺最早建于北魏天赐年间,也是从汉魏故城迁移过来的,只是在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中未见记载。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净土寺虽然本来就是皇家供养的寺院,名气本来就很大,但若非玄奘,大概依旧会像很多历史上其他著名寺院一样,最后被废弃淹灭在历史尘埃之中。玄奘法师从小就显示出异于常人的天赋,祖上本是做官的。要不是其父去世的太早,家道衰落的很快,大概他也不至于跟着二哥出家为僧。倘若没有出家,大唐历史上大概会多一个文学家或诗人,但后世更会损失一位令佛教融入中华文明的大师级人物;进而能令国人大开眼界的《大唐西域记》就不再有机会得现于世,更不在会有出自他手翻译的《心经》,就连老少皆知的《西游记》也不会再有。

在净土寺还未享受到多久清净,青年玄奘13岁就赶上隋末天下大乱,因而便与长捷法师一同去往四川,自此开始了四方游历、求佛法真谛、为人间创一方净土的传奇人生。而东都净土寺,却也未能再保有一方净土,随着王朝更替,而不断遭遇变故,被拆毁、迁址重建、再被破坏......

唐武宗时期,是净土寺遇到的最严重的一次灾难,在“会昌灭佛”那个佛教历史上的至暗时刻,寺院被毁掉。说起来也巧得很,支持唐武帝灭佛的人当中就有晚唐名臣李德裕,而我的上一站就是他故园~平泉山庄遗址。他自己大概也想不到,自己的故园日后变成了佛寺,这还不算,就连当时都城内被拆掉的净土寺,也重建在平泉山庄南边25公里的地方。

此次我所去游览的净土寺,就是后来迁至这里而重建的,只是千年以后,这里已经是大片的村庄所在。车子跟随导航进入村子里,快要走到头时,导航提示在分岔路向左上坡,走上一条水泥铺就的小道,再向前100米不远的地方就到了目的地。如果没有导航提示,仅仅是正常开车,我是很难注意到这里有座寺院的。因为它就像一座平常的农家院落,左右都是几乎一样的庄户人家的院子。而净土寺的大门一如平常所看到的农家院的正门,唯有一块【净土寺】的匾额在门眉上,提示来者此处即是目的地。

大门前有一小片空地,大致能够并排停放三五台车辆,只是这里或许太过不起眼,今天只有我一车一人到访。平泉寺的大门,也无人看守,我四下里瞅了瞅,便径直入内。曾有的净土寺的规模很大,大门也不是现在这个模样,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前,寺院还有多座大殿,只不过因位置特殊,在那个以粮为纲的年代,无用之物常常免不了面对被拆除或者被变更为其他用途。如今只保留下来前后一大一小两处院落,以及后面高台基上的一间大殿。

进大门后,先看到的是一处非常普通的院子,面积不大。一般的寺院在维护翻修的时候,都会有左边鼓楼右边钟楼,而我所看到的却是左边菜园,还隐藏在一小片竹林后,右边则是一间低矮破旧的房子。当时没有注意,在离开前才发现,那里竟然只是一处简陋茅厕。

跨过这个小院,是一片广场,地面显然也被重新规划平整过,两边是新盖的砖房,红瓦白墙。广场正中是一座铸铁的香炉,看起来也是近年的新物件,后面是高高的旗杆,飘扬着鲜艳的国旗。左边伫立着一尊大约是汉白玉的塑像,一眼就可以看出是玄奘的模样。只不这尊玄奘像的头顶上撑起的不是背篓上的遮阳篷布,而是一把油伞。塑像的台基座前镶着的石碑上,叙述了这座净土寺和玄奘法师的渊源,即这里就是原东都净土寺,1400多年前,玄奘就是在这座寺院里剃度出家。


再往后拾级而上,登上落差有四米高的高台,就可以看到寺院内唯一的正殿,以及左右两个厢房。正殿与厢房当中,供奉有如来与观音菩萨的造像。从外观看,这几个建筑物甚是老旧,只不过建筑物的规格不够大,无论是高度还是内部空间,都更像是一间平常的民间建筑。屋顶的灰瓦和院墙墙基下斑驳的白色大石块,屋内的椽梁没有上漆,这些都让人很难将此处与曾经的皇家寺院联系在一起。

正当我有些失落的时候,殿外的几块石碑吸引了我,虽然大多都是清朝旧物,撰写者倒还都是从前的本地官员,说明这里是得到过官方的认可。来之前我也查过些资料,几十年前,在寺院旧址附近出土的石碑显示,净土寺就是那座始建于北魏天赐年间,后来移至隋唐都城内的东都净土寺,也正是玄奘法师剃度出家的地方。会昌灭佛时期,净土寺被毁,后来重建时便远远得在龙门石窟南伊河东岸选择了新址,之前还出土过一部分隋唐时期的法器文物,前些年这些文物因为缺乏保护,已不知流散到什么地方去了。

在大殿前有一座香炉,冷冷得盛满了香灰,看起来这里平常也少有人至。香炉本身虽然也并非文物,确有些看头。香炉正面题有“洛阳净土寺”,落款竟然是当今的少林寺主持、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释永信。至少从佛家的角度,算是对此处的渊源,有过正式的确认。

当我准备放飞无人机,准备拍摄一段俯瞰视频时,有两位外地来的女香客也到这里,和寺里的人聊着天,看起来彼此还很熟悉。寺前寺后好像也只看到两位,一位上了年纪的尼姑,一位大概是常驻在这里帮忙的女居士。她们待人都很和气,自始至终都是乐呵呵的。来烧香的一位女香客,见我要拍视频,就建议我多给大殿的屋檐上的砖雕拍拍照,她似乎对这里一草一木都很是上心。而那位寺里的女居士看我也挺专注,就主动告诉我过一短时间这里会举行法会,邀请我那时再来体验下法会时的盛况。

时间已经临近下午两点钟,从早上出门到现在,除了喝过几口自带的茶水,我还一口东西没吃。那位老师父据说已经80多岁,觉得我肯定也饿了,就让女居士给我拿点水果吃。虽然我嘴上说不要,却也不好意思扭头就离开。但没想到,那位女居士真的太热情,直接跑进屋里,端出个硕大的柚子递给我。然后又觉得这东西一时间不容易下的了口,转身又塞了两个苹果给我。在我捧着水果往寺外走时,还叮嘱我有空一定要来参加法会。

午后的阳光四下里漫散射,照得无论哪里都是暖洋洋的,院内的竹子和柏树在清风的袭扰下,左右摇曳,沙沙作响,偶尔再传来几声鸟儿的轻啼。寺门外,村子里也一个人影都没有,静悄悄的。

佛教以无事为大,若说佛教里的净土,是清净无浊的世界。那在我看来,这一刻,这里即是一片净土,虽然还在尘世间,却没有纷争与喧闹。和那些终日里香火缭绕、游客摩肩接踵的名山古刹相比,这间净土寺更加名副其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平泉   会昌   净土   佛教   洛阳   石碑   香炉   寺院   居士   清净   法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