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旧京~再说老北京人是怎么消暑的

首先,这里说的北平人,既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也不是穷困潦倒之人,就是普通人。

包括教书的,混衙门的,用现在的话说,也就是中产阶级。

什刹海的荷花市场

首先,北洋时期的各个官府衙门六、七、八三个月作息一致一律改为早衙门了,早衙门是早晨七点到中午一点,每天工作虽然六小时,但是工作效率也跟着加强。当时尚不时兴什么打卡签到,也没有什么问责。可是也没听说哪个衙门因为改了作息时间,而积压公文。

至于一般民众呢,因为各机关每年夏天都改为早衙门,习以为常,也免得在夏日炎炎东跑颠的跑衙门,公私两便,倒也没听见有什么不便民的闲话。

早衙门一散,正是烈日当空的时候,谁都不愿意顶着火毒的太阳回家,大家就随便吃点午饭,也就各自找地方消暑去了。

住在北城的多半到什刹海荷花场去喝茶,东西城的奔北海去纳凉了,住在南城的喜欢到中央公园(现在的中山公园)的水榭或是来今雨轩找补一个午觉,总之,各有各的去处。

那时,金受申先生的内弟在什刹海搭了一个席棚子卖茶,取名藕香居。他选地极佳,席棚搭在柳阴蔽天,荷叶田田,濠渚中央,临流四顾,野香浥浥,境绝尘嚣。

怹的七八位同事(里头就有唐鲁孙先生)一起哄,于是商量好每天由一位做东请大家吃下午茶,费用不超过两元,每天小吃不准同样,谁要重了样儿,罚他再请一次。

当时什刹海的小吃有苏造肉、豆汁辣咸菜,水爆肚,灌肠,还有藕香居自己做的冰碗:鲜莲子、鲜核桃、鲜榛瓤、鲜杏仁,切一盘蜜汁雪藕,来上两壶竹叶青(不是山西的竹叶青,是当时的一种黄酒,也叫竹叶青),倒也却暑醒脾。

最值得说的是什刹海有一个推车子卖杏仁豆腐的,他做的杏仁豆腐,纯粹用一种大扁杏仁去皮加开水榨汁漉浆,加绵白糖、大米浆凝结的。据说他因为用开水榨汁杏仁才香,米浆里水和米的比例也是有规定的,太稠就变成了玻璃粉,太稀又不容易凝结起来,所以做的杏仁豆腐除了不惜工本,还要水和米比例得当,才能冷香绕舌,甘滑柔嫩。

什刹海的荷花

而且杏仁豆腐要今天做明天卖,所以每天准备数量有限,他们到了藕香居,就会先关照茶房给订几碗留着,否则临时想吃,恐怕就没有了。

住在荷花市场附近,有一位退休的大师傅(一般对厨子的尊称)。他本身就闲,再看荷花市场人来人往,于是做了几样小点心,去各大茶棚售卖。

他趁太阳未出,把新鲜的,带着露水的荷叶摘了下来,用云茯苓代替米粉来蒸荷叶茯苓鸡,腴而不腻,香远益清,是暑天佐餐的良品。

金受申先生每次去什刹海喝茶,,都会带几包回家。外面再用鲜叶包起来,在晚间写作的时候,打开荷叶包当冷菜下酒,确实有点意思。

什刹海因为装灯接线不方便,所以不带灯晚。一般夕阳西沉,天近擦黑,大家纷纷吃也吃好了,喝也喝好了,天也凉快了,也就该各回各家了。

什刹海的傍晚

为什么现在的人崇尚民国的生活,我写完这篇文章,大概也有些了解了。这样的生活,你不羡慕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竹叶青   公私两便   北洋   北平   茯苓   衙门   杏仁   荷叶   豆腐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