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周边小国并立,金朝与西夏的天会议和,为何能换来80年和平?

宋朝时期,中原周边曾同时屹立辽、西夏、金、吐蕃、大理等少数民族政权。各政权在不同时期或结盟,或议和,或对抗,关系胶着变幻。

辽朝末期,东北地区的女真完颜部因不堪欺蛮,起兵抗辽。位于辽西南部的西夏,起初态度是援辽平叛,但金军势如破竹占领辽国大部分领土后,金出于长远政治需求考虑,牵头推动和西夏议和谈判。

金与西夏完成 “天会议和”缔结,此后双方进入了80余年的和平时期。

天会议和的历史背景

在辽金战争爆发前,辽朝在近西夏的西京地区设立了部族军,闲时为民,战时为兵,以提防西夏。随着后期统治的腐化,辽朝西南、西北两路兵马,战斗力日渐羸弱。

金军对西京道虎视眈眈之时,辽朝内部出现内讧,杀晋王的事件,辽帝人心向背。1122年,辽帝去鸳鸯泺围猎,金军伺机追杀,未得手,辽帝逃脱。次月,金军控制了辽西京道诸州县,势力到达辽夏边境。辽朝在西京道的统治宣告瓦解。

西夏与辽朝关系亲密,辽帝被追杀后开始介入辽金战争,遭受败绩,次年又发兵救辽,与金朝形成对峙。出手援救辽帝,西夏有自己的政治、军事意图。

图 | 西夏王陵

此前西夏与辽朝已通过政治联姻,结成了特殊的同盟关系。援助辽帝一是希望辽朝能册封西夏皇帝,获得与北宋等邻国对等的地位,二是金兵已打至西夏边境,为避免与金兵爆发大规模战争,西夏希望把辽帝当筹码,与金朝在外交方面斡旋,抵挡入侵。

西夏军出兵后去往了地理位置至关重要的,丰州天德军和朔州可敦馆,目的也是想据两地为己有。

但西夏出兵没有缓解辽朝危机,军事力量远不敌金朝。虽然金兵获得优势,但金部首要目标是阻断西夏跟辽天祚帝之间的联系,覆灭辽国,自立政权。为拉拢西夏,金朝派遣使节前往西夏议和。

《金史》就记载了金国的优惠条件:

“宗翰承制,割下寨以北、阴山以南、乙室耶刮部吐禄泺之西,以赐之。”

金以割地许诺。西夏未再出兵,但担心金军侵占本国领土。为试探诚意,夏主李乾顺按对辽的礼节遣使称藩,并请金赐地,金朝信守承诺立刻割让了原辽朝的土地。由此,西夏彻底断绝了与辽朝的关系,并正式归附于金朝。

天会议和的内容

天会议和是改变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格局的重要事件。因议和发生在金太宗天会年间进行,因此史称“天会议和”。

议和后,金朝出于政治、军事方面的考虑,向西夏赠送了原属于北宋、辽朝的部分土地。史上将事关金朝割让土地予西夏的所有和议,都视为天会议和的范畴。

金朝割让土地予夏,主要有两个阶段。

第一,金太宗割地。

金天会二年,西夏向金朝称蕃后,金太宗按照承诺“下寨以北,阴山以南、乙室耶剌部吐禄泺西之地与之。”

天会三年,金入侵北宋,为牵制宋朝军队,金说服西夏联合攻宋。

《宋史》中提到“许割天德、云内、金肃、河清四军及武州等八馆之地,约攻麟州”,在还未攻下前,金先向西夏开出了一张空头支票。

《三朝北盟会编》中提及,之后金又许诺割地,“以西京地图指示,且言天德、云内、德州及龙门、望云两县要做夏国往来道路。”

金这次割地给西夏的范围较广,包括后来金军还偿付给了北宋的河西三州。

第二,金熙宗割地。

天会十五年,西夏遣使贡金,请割河外诸州。《西夏书事校证》提到“金主以积石、乐、廓三州与之”。

其中乐州一地,北宋已经营多年,成为西夏对外扩张的重要目标。金皇统六年,金熙宗又答应了夏主李仁孝请地要求,答应赐以德威城、西安州、定边军等沿边地。金熙宗即位后为加强对内统治,实行休养生息,息兵养民,对西夏针对北宋的夺地行为,也表现了默许。

由此可见,天会议和的目的就是金朝许以西夏割地利益,保持与西夏和平交往,以完成王朝替代,加强自身政权。

同时金还有为后期再达到弱夏取宋的政治意图。但值得注意的是,金朝每次向西夏许割之地,基本上都处于他国势力的控制范围内,不属于金朝的战略要地。西夏与金存在明显实力差距,金朝有赐地与否的主导权。

天会议和对双方的影响

天会议和后,金朝保留了对西夏的防范。金在两国交界地区执行弱夏政策,实行了比较强势的地区管理,但同时,双方也在资源获取方面有互动,保持了长期的和平局面。

1、金朝有违约,西夏有反制,但总体上西夏重视与金朝交聘。

天会初年,金朝在与西夏接壤的西京路设置了西南路招讨司。西南路招讨司在制衡西夏方面就发挥重要作用。

在天会初年,辽朝即将灭亡之际,西夏趁机派兵夺取了西京路地区众多契丹户口和物资,同时因和宋朝有领土争端,西夏又向金朝求援兵。金朝遣人与西夏交涉归还,西夏知道没有能力抗衡,将契丹户口及物资尽数归还。

另一个重要制约西夏的表现是金朝委派契丹人戍边。

金占领西京后,在夏界边界建立了众多的乣军。乣军是辽金时期北部游牧民族镇守边疆的部队。金在西夏边境设立的乣军以契丹族为主,主要看中契丹人善骑射,以抵御西夏边扰。此外,金朝积极安排移民向西京屯兵戍边,目的就是防止西夏吸收契丹遗民,在边境处扩充金朝人口。

面对金朝制约,西夏在军事方面做出了一定反应,但始终放在金朝沿边州城,目标以掠夺人口、物资为主。实力相差悬殊之下,西夏的反控制措施效果并不大,西夏有与金修好的弱势需求。

在达成议和后,两国开始了频繁的使节往来,西夏派遣使节往往层级也较高,目的是希望从金朝获得众多赏赐,并可以进行都亭贸易。这也是西夏重视交聘的重要原因。

2、总体看,促进了西夏的经济文化发展,也推动了西夏对金朝的高度依赖

议和后,西夏为履行和约发动了扩张战争,对国内政权产生了不利影响。为防止内外交困,西夏不得不采取对金和平为主的外交策略,两国实现了长久和平。

在此期间,西夏也基本没有受到宋朝的军事入侵。相对安稳的外部环境,促成了西夏国内经济的发展,文化方面也有了长足进步。

经济方面,在天会议和后,战事减少,金夏两国经济往来频繁,西夏从朝贡贸易和榷场贸易中获取了经济利益。但利益是把双刃剑,西夏对金朝的经济依赖逐步加深。

西夏国内自然环境恶劣,良田耕地面积狭窄,粮食无法自给自足。在天会议和前,西夏可以通过榷场从北宋获取粮食,之后断绝与宋之经济往来,造成西夏高度依赖金朝。

另外,随着西夏外部环境的长久和平,国内重视物质享受之风盛行,党项贵族占据了国内大量土地,征用大批农奴为私有财产服务,贵族攀比奢靡。这对发展生产带来严重危害。

文化方面,西夏重视汉化学习,尤其推崇儒学,重视赡养儒生士人,同时在国内实行科考,培养儒家饱学之士,带来了文化上的繁荣。但是,因粮食资源被士族占据,军队和百姓粮食供应不足,积深了内部矛盾。

结语

天会议和后,西夏获得了土地利益,经济方面也有了相当规模的发展,但发展结构仍然是单一的畜牧业为主的结构,严重依赖金朝。

军事上,多年扩张也消耗了西夏的实力,随着汉化加深,文化有了繁荣发展,但统治阶层过度崇信儒家文化,加速了西夏步入守内虚外的道路,为后来与蒙古战争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参考文献:

《金史》

《宋史》

《三朝北盟会编》

《西夏书事校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西夏   宋朝   宋史   契丹   西京   天会   金朝   小国   北宋   政权   和平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