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忆母亲:官宦世家的独宠千金,乱世带80口人跨越千里避难

在一般人看来,“小诸葛”白崇禧家庭和睦,一生一世一双人。


其实,在这平静之下也有波澜。


只是妻子马佩璋处理得当,妥善处理了白崇禧的情事,将不良影响化解。


那么,这对夫妻究竟发生了什么?马佩璋又是怎样一个奇女子呢?

马佩璋

01


马佩璋是“小诸葛”白崇禧的妻子、作家白先勇的母亲,1903年出生于广西桂林的官宦之家。


因为是嫡长女,她从小备受宠爱,被父母奉为掌上明珠。


十几岁起,马佩璋的胸前就挂着一大串钥匙,开始掌家,独当一面。


而她母亲只管打麻将,万事不用操心。


与此同时,马佩璋考进了新式学堂——桂林女子师范,曾带领一众女同学上街游 行。


因此,出身名门、见惯大场面的马佩璋,年纪轻轻就有了拿得起放得下、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


父亲马健卿很宝贝这个女儿,发誓要给她找个盖世英雄当夫婿!


他左挑右挑,没人能够入得了法眼。


光阴荏苒,宝贝女儿马佩璋已经过了20岁。


家中的亲戚看不下去了,纷纷劝道:


“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反成仇。你这个做父亲的,不要耽误女儿的终生大事!”


马健卿却坚持道:


“佩璋不是一般人,一定要给她找个盖世英雄,才降得住她!”

白崇禧

02


两年后,马健卿终于相中32岁的青年军官、新桂系将领白崇禧,双方家庭一拍即合,立即完婚!


1925年2月14日,22岁的马佩璋遵父亲之命,嫁给32岁的白崇禧。


这场婚礼,轰动了整个桂林城。


婚礼当天,马佩璋眉开眼笑,满面喜色。


身边的七大姑八大婆低声说:


“女儿家出嫁哪有不哭的?你要哭啊,哭得越伤心,说明你越不想嫁,是姑爷求着你嫁过去的,这样嫁过去身份才矜贵!”


可是,马佩璋一向不喜欢矫揉做作,她理直气壮地说:


“大喜的日子,哭才不作兴呢!”


后来,白先勇如此评价母亲:


母亲一生不耐虚礼,从不做作,完全是个真情真性的人,到了老年,还是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这是母亲最可爱可贵的地方,她是个“真人”。


送嫁的女眷看马佩璋不哭,纷纷摇头。


这时一位姑奶奶偷偷上前,猛地掐了马佩璋几下!


马佩璋“哎呦”一声,众人顺势喊起来:


“小姐舍不得娘家,小姐哭了,我们不嫁了……”

03


马佩璋虽然有些离经叛道,但是却把中国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嫁到白家后,她孝顺婆婆,团结妯娌,贤良淑德。


而且,她还展现出非凡的“齐家”本领,将族中事务打理得秩然有序。


婆婆见了笑得合不拢嘴,逢人便夸这个媳妇讨得好!


母亲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她接受新思想,但遵从旧道德。母亲绝不守旧,但她教导我们的,还是中国人那一套基本做人的法则。


而白崇禧娶到一个比自己小10岁、娇贵的官家小姐,自然对马佩璋爱惜不已。


只是,白崇禧忙于军务,新婚第8天就不得不离开温柔乡,赴柳州迎战滇军。


未料,白崇禧的手下败将沈鸿英偷袭桂林,还命人捉拿白崇禧的新婚妻子马佩璋:


“凡捉到马佩璋或报告其下落者,重重有赏!”


马佩璋临危不惧,立马乔装打扮,躲到英国女传教士所办的道生医院地窖里。


而白崇禧解柳州之危后,马不停蹄地带兵杀回桂林,很快就击溃沈鸿英,然后把妻子接回了家。


经过这次惊险,白崇禧心有余悸。


从那以后,他每次出发前都妥善安置好家人,再单身赴战。

04


未料,还是百密一疏。


两年后,马佩璋突然听到丈夫在南京战死的讹传。


她立马找到表哥,让表哥陪自己到南京一探究竟。


路上,遭遇乱兵围车,马佩璋临危不乱,下令表哥:


“开枪!”


马佩璋爬越战壕、冲过封锁线,躲过满天飞的流弹,直到亲眼看到丈夫安然无恙,心中的石头这才落下来。


白崇禧见到妻子,又惊又喜:


“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马佩璋一把抱住他说:


“听说你死了,我来找你!”


白崇禧得知事情原委,感动得落下泪来。


对此,白先勇写道:


多年后,表哥提起这段往事,还竖起拇指称赞母亲:“女英雄!”两三年间,母亲从一位金枝玉叶的千金小姐,经过战火的锻炼,已经转变成一位经得起风浪的军人之妻了。

05


马佩璋不但是丈夫战场作战的贤内助,也是化解丈夫情场过错的清道夫


那么,白崇禧在情场上犯过什么错呢?


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白崇禧将妻子和两个女儿,送到香港以避战火。


然后,他率军进驻南宁,将盘踞在此的滇军赶出了广西。


重回广西故乡,白崇禧高兴之余,想到妻子远在香港,心里非常落寞。


因此,他辗转难眠,大半夜的把警卫人员喊起来下棋。


副官许辉生便揣测上司一定是因为身边没女人,所以孤身难眠。


他觉得升官发财的机会来了,竟然献上了自己的未婚妻王氏!


许辉生对王氏说:


“你陪好了长官,我就有好前途。我做了大官,你将来才有幸福,听懂了吗?”


王氏是个没有主意的人,光有美貌没有头脑。


她对丈夫唯命是从,就这样做了白崇禧的情人。


一段时间后,王氏珠胎暗结,后生下儿子起乳名为“黑仔”。


虽说白崇禧让身边的人保密,但马佩璋还是听到了风声。


她心中痛苦万分!万万没想到,短暂的分离竟然成为丈夫变心的理由!


马佩璋以泪洗面,好几天后才冷静下来。


她开始恢复理智:


“事已至此,我去吵去闹,只会让丑事外扬,让崇禧失了名誉,影响他的前途。我要妥善处理此事。”

06


那么,如何妥善处理呢?


不久,马佩璋带着两个女儿赶到了南宁。


白崇禧一见到妻女,便羞愧难当。


马佩璋见丈夫如此,便先打感情牌:


“你与那个女人做的不要脸的事,连带着我也无脸见人,回去我怎么跟家里的老人交代啊?我真是命苦啊!”


一边说,一边掉泪。


白崇禧见状连声认错,说任凭妻子处置。


马佩璋便说:


“局面已经成了这样,我这苦命的人也只有认了。你现在就选,如果要她,我就马上离开;如果要我,就跟她断绝关系。”


王氏毕竟是自己下属的未婚妻,两人的关系从一开始就不会长久,而马佩璋是自己明媒正娶的妻子,孰轻孰重,白崇禧自然分得清。


于是,他想都不想就说:


“我当然选你。”


马佩璋顺势道:


“那好,既然你选我,接下来你要听我的——


孩子总归是无辜的,我愿意把黑仔接回家,当做自己的儿子来养;


至于王氏,也是个苦命女子,给一笔赡养费,送她远走他乡。你看如何?”


白崇禧听了大感意外,他没有想到妻子竟然如此通情达理,他还有什么不答应的呢?


于是,白崇禧点头道:


“这样很好,这事具体由你处理吧。”


接下来,马佩璋主动找到王氏,大度地对她说:


“这一段时间,多亏你对我丈夫的照顾,我很感激你。不过既然我回来了,就不用你照顾了。你生了黑仔,外面人都不知道。以后,你也没法带着这个孩子在社会上露面生活,不如交给我们抚养,我会把他当亲生儿子对待的。你大可干干净净地回家去,我们会在经济上给你补偿,绝不会亏待你的。”


王氏原本战战兢兢,如今听马佩璋给自己台阶下,当然顺着台阶就下了。


很快,王氏就把孩子交给马佩璋,从此割断与白崇禧的关系。


就这样,一件在常人看来要翻天覆地、难以处理的家庭纠纷,经马佩璋之手就此平息。

07


北伐后,马佩璋回到桂林,此后十多年,一直留在广西。


她在桂林风洞山的脚下,东正路上,经营了一个家,一幢两层楼的洋房,一大片花园,园中百花齐放,屋后有风洞山作屏障,景致甚佳。


期间,马佩璋又生下多名子女,而黑仔取名“白先道”,被当做白家长子来养。


马佩璋待白先道如亲生子,从来不曾亏待这个可怜的小“黑仔”。


加上白先道,马佩璋与白崇禧一共有10个儿女,可谓十全十美。


白崇禧看着妻子对小“黑仔”慈爱如生母,不禁对妻子又敬又爱。


从那以后,他对外柔内刚的妻子死心塌地,再也没有做过背叛妻子、背叛家庭的事情。


经过这次感情波折之后,夫妻俩情感笃深、家庭稳定。


一个主外,叱咤沙场;


一个主内,相夫教子。


而马佩璋识大体,明大义,无论丈夫如何名声在外,她都谨守本分。


对于丈夫的公务,她从不干涉吹风。


母亲,她甘于做个家庭主妇,十个儿女就是她的人生目的。对于父亲的公务,她谨守本分从来不去碰触。这也是父亲尊敬她的地方。


马佩璋一心相夫教子,在她的教育下,除了生病的三女儿外,孩子们均学有所成、个个成才。


其中,五子白先勇从小酷爱文学,后来成为知名作家,代表作有《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小说《台北人》《纽约客》等,以及舞台剧《游园惊梦》。


夏志清曾经赞誉白先勇:


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五四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他匹敌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五六人而已。

平日里,马佩璋是贤妻良母。


到了关键时刻,她也能撑起一片天!


“我们一家几十口,母亲是家中的擎天一柱。”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攻进桂林城,全城火海一片。


此时,白崇禧在前线打仗。


马佩璋就带着夫家、娘家一共80多口人,搭上最后一班火车,历时几个月,从桂林一路迁徙到重庆避难。


当时,马佩璋的婆婆90岁、母亲70岁,小儿子还在襁褓中。


可是,上至90岁的老太太,下至抱在襁褓里的婴儿,她都照顾妥当。


对此,白先勇佩服之至:


“在北伐和抗战时期,几次逃难都是母亲带着全家,母亲带着大批人马——年龄最大的有九十多岁的奶奶,最小的未满月的弟弟,八十多个人由母亲带着逃难……


母亲性情果敢、气度大方,并非一般女流。

08


是母亲乐观进取、勇敢无畏的个性,才经得起日后跟随父亲经历惊天动地、一波又一波的考验。


1949年,白崇禧携眷赴台,经历了十多年的逆境。


他任闲职,无实权,被蒋氏父子“挂”了起来。


受到冷落时,妻子的聪慧贤良、乐观大方,“十全十美”的10个儿女,对于处在逆境中的他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当时,白崇禧一家人无论去哪,暗地里都有人跟踪监视。


他们住在一栋摇摇晃晃的木板房里,经济上十分窘迫。


有一年,强烈台风过境,倾盆大雨。


第二天早上,白先勇去看母亲,发现她端坐在床上,地上摆满面盆、铅桶。


原来,木板房抵挡不住台风的侵袭,开始漏水了。


马佩璋看到儿子进来,指了一下屋漏,竟然觉得有趣,放声哈哈笑起来。


而白先勇听到母亲爽朗的笑声,也忍不住跟着笑了。


“是母亲的朗笑声,把在逆境中遭受的一些不愉快,驱逐得一干二净。”


可见,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马佩璋都能保持不卑不亢、乐观积极的好心态。


马佩璋与白崇禧共同生活了30年,伉俪情深、老而弥笃。

1955年,白崇禧与马佩璋结婚30周年纪念。


白先勇满心感动地回忆道——


“那天,父母亲打扮得很隆重,父亲衣襟上别着一朵大红色缎子花,母亲发上也簪了朵大红花,全身喜气洋洋。


我母亲先致辞:


‘我和白先生结婚30年,我们也算得上患难夫妻了……’,不禁哽咽,落下泪来。


我父亲伸出手来,搂住了母亲的肩。


那晚,父母亲紧紧靠在一起的那一幕,是一幅极为动人的患难夫妻图。”


作为军人之妻、将军夫人,母亲需要过人的勇气、毅力、智慧、见识,才能应付各种挑战,协助父亲,使他无后顾之忧——这一点母亲很称职,都做到了。父亲心中明白,对母亲他是心存感激的。

09


我的母亲马佩璋女士人世间的一切,她热烈拥抱,死亡,她是极不甘愿,并且十分不屑的。


1962年底,马佩璋病逝,享年59岁。


马佩璋过世前两天,还在牵挂家事。


她拉着儿子白先勇的手,说:


“老五,昨天晚上我梦见外公了。你记得取一笔钱,交给外公的姨太太亦婆过活……”


而马佩璋去世时,白崇禧备受打击,血压一下子飙到两百!


白崇禧的另一个儿子白先敬回忆说:


“母亲去世时,我父亲血压马上飙到快两百。他坐在那里还能强忍住,我很痛心地看他,看我父亲忍在那里、撑在那里。他那种撑,他撑了一辈子,但我母亲过世我想他撑得最辛苦。从母亲过世,走坟走了49天,爸爸没有缺一天。


母亲走后第41天,我赴美留学。父亲去机场送我。他大半生征战沙场,秉性刚毅,喜怒轻易不形于色,那天却在寒风中老泪纵横。”


从妻子下葬的那一天,白崇禧的眼泪就没有断过。


69岁的白崇禧,每天带着儿孙辈,前往亡妻墓前念经,风雨无阻,一直念了49天。


四年后,白崇禧去世,跟爱妻在天上团聚。

回忆父亲对母亲的深情,白先勇说:


父亲经历过无数惊涛骇浪,他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功夫是出了名的,可是母亲遽然辞世,即使百战将军也难担当。

而关于母亲马佩璋,白先勇写了一篇文章《女英雄》,收入在散文集《八千里路云和月》里,以此来纪念母亲。


“母亲的死亡,使我心灵受到巨大无比的震撼。


像母亲那样一个曾经散发过如许光热的生命,转瞬间,竟也烟消云散,至于寂灭,因为母亲一向为白马两家支柱,遽然长逝,两家人同感天崩地裂,栋毁梁摧。


出殡那天,入土一刻,我觉得埋葬的不仅是母亲的遗体,也是我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死亡,而深深感到其无可抗拒的威力。由此,我遂逐渐领悟到人生之大限,天命之不可强求。”


在他心中,母亲就是女英雄——


对外,跟随父亲患难与共;


对内,养育十个儿女,还要照顾七亲八戚,庞大家族一手撑起,带领两个家族穿越了时代的巨浪。


有这样一位母亲,有这样一位妻子,有这样一位女儿,是白家、马家之福!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友友们留言讨论~


参考书籍:


01《八千里路云和月》——白先勇


02《民国爱情》——宁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生下   母亲   官宦   广西   表哥   乱世   千金   世家   儿女   妻子   丈夫   儿子   父亲   女儿   白先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