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峙:国民党的“战将”、“福将”、“逃将”、“败将”

在蒋介石的黄埔嫡系将领中,刘峙是个很重要的人物。他初为“八大金刚”之一,后又列入“五虎上将”之中。尽管这位“虎将”早年也曾有过“辉煌”的战绩,但他身上却不见有丝毫虎气,是个十足胆小、畏缩的懦夫:论才干,他平平庸庸;论魄力,他优柔寡断,迟疑逡巡。然而,刘峙正是凭着他的“庸碌”,凭着他的忠心事主,才得以在蒋记王朝中占了一席之地。他是北伐战争中的福将,军阀混战的悍将,反共反人民的干将,抗日战争中的逃将,解放战争中的败将,最终为历史所抛弃。

  脱颖而出的战将

刘峙是江西吉安人,他小名蠢子,字经扶,别号夫岳。1892年6月30日出生于吉安县庙北村一农民家庭。在刘峙未满周岁时,他父亲被邻村一恶霸打死,其母亲胡氏无依无靠,被迫改嫁,先嫁于吉安县城内一爆竹店老板,不久,店老板暴病而亡,胡氏又嫁给吉安一卸任管带,并随之移民湖南。刘峙幼年丧父,随母四处飘泊,寄人篱下,备尝时世之艰难,养成了他胆小、谨慎、畏缩和善于忍耐的性格。

  刘峙7岁时开始读私塾,由于他学习刻苦,深得其塾师刘部荃的赏识。1905年,刘先生的友人黄某东渡日本留学,刘峙在老师的推荐下,与黄某一同赴日。但到达日本时,正好遇上日本政府取缔中国留学生而引起的罢课抗议运动,他无法在东京就读,只好回国返乡。东京之行虽未能遂愿,但却使得年少的刘峙大开了眼界。

  1907年,刘峙为家庭生活所迫,决定投笔从戎,他考取了不收学费和饭钱的湖南陆军小学第三期。由于他是外省人,故常受到湖南同学的嘲弄和欺凌,刘峙处处忍耐相让。他认为为人浑厚容物,自有好处。为了自勉,他取宅号为“浑容轩”,意在随时不忘浑厚容物。1911年8月,刘峙升入武昌陆军中学第三期。

  1923年秋,讨伐陈炯明的战役结束,许崇智部改为建国粤军,许多非粤籍的军官遭排斥,其时在粤军的刘峙亦调任为有职无权的军事参议,很不得志。正当他感到前途渺茫无望之际,黄埔军校成立,蒋介石任校长,他在遴选教官时,多以粤军中的外省人为基础,刘峙经黄埔军校总教官何应钦介绍,到军校担任战术教官,从此开始了他追随蒋介石的历史。

  不久,军校设立了参谋处,钱大钧任处长,刘峙以其为人“踏实”,“敦厚”,又有实践经验,被任为科长。蒋介石对刘峙比较器重,经常单施以恩威,使他对蒋产生一种敬惧心理。刘峙明白,他只有以蒋介石为靠山,才能有出头之日,所以他死心塌地追随蒋介石,成为蒋介石的心腹干将之一。

  1925年2月,刘峙率部参加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在淡水、棉湖战役中,他骁勇异常,战绩显著;接着,刘峙又在平定刘震寰和杨希闵的叛乱中建立战功。

  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刘峙忠实地执行了他主子的命令。3月19日晚,他与海军将领欧阳格合作,占领了中山舰,后又逮捕了海军局代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20日凌晨,当蒋介石召集卫戍部队训话时,刘峙紧跟着宣读了要逮捕的共产党人名单,并随即率部扣押了第二师和海军中的所有共产党代表和共产党员。当晚,包惠僧质问刘峙时,他回答说:“我也不完全了解,我是以蒋校长的意见为意思,校长命令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刘峙等书法手迹

蒋家王朝的福将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刘峙被任命为第一军军长、第一师师长,下辖顾祝同的第二师、蒋鼎文的第九师。同年,刘峙的第一军和朱绍良的第二军被编为第二路军,刘峙为总指挥,沿长江进攻武汉。由于李宗仁部将李明瑞倒戈,桂军大乱,全线溃退。4月5日,刘峙兵不血刃地占领武汉,并兼任武汉卫戍司令。10月,在蒋冯战争中,刘峙又担任了襄阳、樊城以及豫鄂边境的防守任务。

 年底,在汪精卫的鼓动下,河南的唐生智、安徽的石友三发动反蒋斗争。刘峙奉蒋介石之令,率部沿平汉线北上,进攻郑州。此间,豫南地区下了百年未遇的大雪,道路不通。刘峙主动选择阵地转取守势,以逸待劳。不久,唐生智部冒雪冲锋,伤亡很大,激战七天后,刘峙转入反攻,唐军土崩瓦解,缴械投降。

  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在即,刘峙被任命为第二军团总指挥,下辖顾祝同、王均、叶开鑫三个军12个师和骑兵、炮兵、航空兵、装甲兵若干,这些都是蒋介石嫡系精锐部队,负责陇海线方向的作战。5月,大战爆发,刘峙首战阎冯联军的孙殿英、万选才部。激战两天,刘峙部伤亡上万人,只得请蒋批准后撤。查明敌情后,即对敌军进行轰炸,发动反攻,先后攻克归德、宁陵等地。

  6月中旬,刘峙的第二军团奉蒋介石命令,由杞县、太康之间攻入,通过陈留、通许奇袭开封。冯玉祥得知这一情况后,将计就计,闪开杞县、太康一线。不久刘峙便钻入冯玉祥的口袋中去了,他的部队被庞炳勋,张自忠、吉鸿昌,孙良诚、孙连仲等部队包围分割。后多亏上官云相和张治中拼死相救,方逃此一劫。7月初,蒋介石把作战重心由陇海线移至津浦线,刘峙任津浦路总指挥,并从陇海线调陈诚的十一师、教导师和陈调元的警备旅增援津浦路作战。7月31日,发起总攻,晋军抵挡不住,节节败退,蒋军一鼓作气夺取济南。10月交战双方将主力置于陇海线、干汉线,两军呈对峙状态。蒋介石将部队组成左翼军,右翼军和中央突破军。刘峙为左翼军总指挥,辖上官云相第三纵队,刘茂恩第四纵队,杨虎城第五纵队,负责平汉线的正面进攻。这次,刘峙打得得心应手,不久,张学良通电拥蒋,率兵入关,蒋军全面反攻,刘峙部下很快攻下了新郑、郑州。至此,中原大战以蒋军的胜利而结束。

  由于刘峙在中原大战中为蒋介石立下汗马功劳,所以不久他就升任河南省主席兼开封绥靖主任,时年38岁。5年之前,刘峙从仅为一名中级军官,而今竟摇身一变,成为蒋介石的封疆大臣了。在硝烟弥漫、残酷异常的军阀混战中,刘峙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转败为胜,化险为夷,因而在国民党上层中有“福将”之称。蒋介石认为刘峙“踏实敦厚,办事稳妥,福星高照”,对其倍加重用,刘峙也因此骄傲自大,以黄埔元老自居,成为国民党军界风云一时的人物。

抗战时期的逃将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8月12日,刘峙被任命为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率部由开封进驻保定,防守平汉沿线。当时一同防守此地区的还有卫立煌的第十四集团军、商震的第二十集团军、万福麟的第五十三军等。干津失陷后,日寇兵分3路,东路进逼沧州、德州,西路进犯南口,中路则向涿县、保定、石家庄扑来.刘峙因循老一套战术,犯了消极防御的错误,他以主力守涿州,以孙连仲军守中路的良乡,以万福麟军守右翼的固安,以孙殿英军守左翼的门头沟,布成二道防线,他自己坐镇保定指挥。

  8月下旬,战斗开始,日军集中一个师团佯作实行中央突破,与孙连仲隔河炮战,相持约1个月,日军突然变更计划,从固安偷渡永定河,以飞机、大炮猛攻右翼万福麟阵地,只用一天功夫,就渡过琉璃河,将万军打垮,绕过正面守军,直插保定,不到七天,便兵临城下,刘峙惊惶失措,率总部官兵沿平汉路南逃,孙连仲、万福麟等中央军也不战而退。刘峙气喘吁吁,一口气跑到石家庄,奉命把兵权称交给商震、黄绍竑,自己灰溜溜地回到了开封。

 刘峙身为国民党高级将领,本应守土抗战,血拼到底,但他丧兵失地,一退再退,声誉大落,因此被人讥为“长腿将军”。保定的惨败也使老蒋大失所望,认为自己的“福将”已经老朽,不堪重任了。但刘峙终究是黄埔元老,二级上将,为了顾全他的面子,何应钦建议把他调为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兵督练公署主任。1938年夏,刘峙又被调任鄂湘川黔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兼第五预备军司令长官,驻宜昌,吃碗闲饭。武汉失守之后,刘峙担任长江汉水西河警卫及收容整理部队,救济难民,抢运物资,构筑防御工事,封锁河道等任务,从前线一员大将成了后方的一个“勤杂工”。

 1945年2月蒋介石为架空李宗仁,将他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调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汉中行营主任,使其手中无兵,坐冷板凳,由于第五战区的刘汝明和孙震都是老资格的上将,派别人去又怕难以指挥,因而老蒋又起用了这个已不再“福星高照的‘福将’”,考虑到刘峙已经老朽,难以胜任指挥对日作战的任务,所以又加派了国民党的虎将郭寄峤作刘的副手。刘峙刚上任,日军就进攻豫北,占领了老河口,刘退守革店,与日军隔汉水对峙。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刘峙时驻老河口,20日中秋节,刘峙在漯河接受日寇的12军团、25师团的投降。

解放战争中的败将

  1946年元旦,蒋介石任命刘峙为郑州绥靖公署主任,管辖河南、陕西两省和第一、五两战区的军队。对此,刘峙坚持不就,这是因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虽曾是他的学生和旧部,但此时其声望已远远超过了自己。因此他向老蒋哀求,说:“在胡宗南的头上,硬加上一顶褪了色的旧帽子,实在没有必要。纵然胡宗南一向很尊重我,但我总觉得如芒刺在背。”蒋介石去电反复劝慰,刘峙才就职。

  别看刘峙就职前羞羞答答,可他上台后却气势汹汹,窜上窜下,充当反共急先锋。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刘峙指挥部队向中原解放区推进。他集中了30万兵力,企图消灭中原解放区的5万多人民武装。中原人民解放军在李先念、郑位三的指挥下突破了重围,粉碎了刘峙的围剿计划。刘峙惊魂未定,我刘邓大军又渡过黄河,像一把锋利的尖刀,直插中原。刘峙急忙回师考城拦截。9月6日,国民党军队攻至鲁西砖庙附近,第三师赵锡田(顾祝同的外甥)部战线突前,被刘邓大军包围,全军覆没。蒋介石得到败讯,勃然大怒,总参谋长陈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先后来到封邱,召开高级将领会议,指责刘峙无能,并当场撤了他的职。

  刘峙下台后,带着三姨太经上海、南昌回老家吉安探视。这次,他可不是以胜利者的姿态衣锦还乡了,而是一个即将逃离故土的失败者向家乡作最后告别。20多年前的他,率军队打到家乡是何等威风,如今的他,一个人灰溜溜地回到家乡,又是何等落魄。想到这里,一股凄凉酸楚之情不禁涌上心头。此间,他还为家乡《县志》题签,以示纪念,以后便随国民政府迁到广州,后又逃往九龙。在九龙,刘峙随身携带的黄金细软被当地土匪抢劫一空,竟到了无以为生的地步。1950年3月,台湾当局通知他,滞港久未归队,取消战略顾问资格。为生活所迫,这年10月,刘峙漂泊到印尼以教书糊口。

  1953年10月,由何应钦、顾祝同等人为他说情,台湾“国防部政务次长”袁守谦给刘峙寄去一张“入台证”。11月28日,刘峙回到台湾,次年1月,被委任为“总统府国策顾问”,2月,“国民大会”一届二次会议召开时当上了主席团主席。10月又担任“行政院光复大陆设计院研究委员会委员”。刘峙平时寓居台中,远离权力中心,他深居简出,很少露面,对政事顾而不问,研而不究,俨然一位现代隐士。1971年1月15日,刘峙在台中市荣民医院病逝,终年79岁。

来源:《百名国民政府要员哀荣人生》等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整理与编辑:石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福将   固安   万福   吉安   保定   中原   败将   战区   战将   作战   蒋介石   国民党   部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