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几度离合,始终不改的是中华颜色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从中国大陆上分离出去的祖宗之地,在几度离合当中,无数中华儿女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在具有确切记载的史料当中,“台湾”一词的出现,距今不过三百多年,据载,“台湾”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 台窝湾”社的社名,意为滨海之地,并取全称中的“ 台”字作为简称。


明朝万历年间官方正式启用“台湾”一词,并沿用至今。


《尚书·禹贡篇》当中,居于东南九州之一的扬州,就包含了北至淮河,东面至海的所有区域,其中记载的“岛夷卉服”就说明了这一点,而在历史上,台湾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称为“夷洲”。

三国时期,黄龙二年(230年)正月,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带领上万士兵出海寻找夷洲、亶洲,终获酋来献,这是明确将台湾纳入领土的最早记载,但献土称臣终究不是有效管理。三国时期对于中国东南、西南的开发尚处于早期,更不会对孤悬海外的“夷洲”进行开发了。


隋唐之间,对台湾的称呼是琉球,与台湾的交流日益密集,但此时两大帝国的战略重心依然在西北向,对于东南地区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主要原因就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繁盛,作为经贸必经之路的长安和洛阳,成为了整个地球上最繁盛的都市。

依托隋唐的水运建设,在北宋初期依旧是西北向的战略重心,但随着党项等蛮族的兴起,西北商路逐渐颓废,而东南地区海上贸易逐渐兴起,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此刻作为近海航道当中最容易停靠的台湾,沿海开始有了一些商人的私港和据点,并和岛上土著人群的交易日益频繁。

元明时期,中国的大航海时代来临,而处于近海的台湾,早已成为了一些逃民的乐园,大量因陆上动荡逃离的人们,逐步开始了在台湾岛的小规模垦殖,并在海商、海盗的参与下,逐渐扩大了垦殖规模,明末的郑家,甚至将台湾作为其后备据点来进行大规模的建设。


第一次分合

后面的历史大家基本上都熟悉了,欧洲的大航海时代,荷兰人占据了台湾一隅,开展商贸和垦殖,并建设了坚固的据点赤嵌城,但很快被民族英雄郑成功所驱逐,这是外部势力第一次侵占台湾,并最终被打退。其后康熙朝施琅攻台,郑氏出降,结束了分裂。


第二次分合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获得了光复。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败退台湾,至此,台湾作为一个地区,孤悬至今。


这一次,我有幸成为见证者

从上面大量的史料我们可以看出,台湾与祖国的分合,大都处于国力衰弱之际,绝大多数都会有外部势力插足,而台湾与祖国的统一,是在祖国国力处于繁盛的时期,而今,我们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前夜,统一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和任何势力都无法动摇的。

从以往的历史来看,每一次的分合当中,台湾都能获得祖国的大力支持,每一次台湾的经济民生都能获得一次飞跃式发展,而统一大业,势必会极大地增强中华儿女的自信心。

没有台湾,终究金瓯有缺,没有台湾,56个民族终不圆满,没有台湾,中华儿女终究意难平。

两千三百多万的华夏儿女,欢迎回归祖国大家庭,欢迎你们像其它省份的人一样,可以随时随意遍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台湾   中华儿女   近海   陆上   繁盛   据点   中华   离合   中国   重心   祖国   东南   颜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