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2025年出货2亿台智能手机,外媒:先把芯片解决了再说吧

根据相关消息,华为正在重整消费者事业群,把智能手机定位为主业,为2025年发货2亿台手机做准备。

一年2亿台什么概念?

2022年全年手机出货量为13.5亿台,5G手机占一半。三星出货量2.69亿台、排在第一位;苹果出货量为2.26亿台,排在第二位;小米出货量为1.53亿台,排在第三位。

2亿台销量就要冲进“三强”,重返2019年的巅峰。

但是,如今的华为已经列入美国商务部“实体清单”了,在芯片、技术、零部件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它能实现这个目标吗?

我们知道智能手机三大件:芯片、系统、屏幕,在技术、专利、生态方面都有极深的护城河,很多企业努力多年都无法突破。

华为仅仅因为找不到芯片代工厂,就跌落神坛,沦为“others”。如今要顶着“断供”的压力,重返巅峰,这可能吗?

华为能集齐手机“三大件”吗?

要想实现一年2亿台的销量,那首先你要有货吧!最起码要把“三大件”集齐吧!

芯片:

芯片一直是华为的伤心处,设计全球领先,自己却无芯可用。

华为的芯片设计公司是旗下的海思半导体,产品包括:手机处理器 麒麟系列、AI芯片 昇腾系列、服务器芯片 鲲鹏系列、5G通讯芯片 巴龙、天罡系列、路由器芯片 凌霄系列等,涉及AI、手机、服务器、通讯等多领域。

2019年,华为海思营收超过了600亿元,力压联发科,登顶亚洲第一大无晶圆芯片设计企业,仅次于高通、博通、英伟达。

如今,高通、博通、英伟达、联发科的芯片都在快速迭代,抢占市场。唯有华为,不仅失去了市场,甚至自己都用不上芯片。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代工厂。

2020年9月,台积电不再为华为代工芯片,三星也拒绝了华为的代工请求,自此麒麟芯片失去了代工资格,导致华为手机业务一蹶不振。

如果高通、英伟达、联发科没有代工厂,下场比华为更惨。但哪里有那么多的“如果”呢?

华为经过多方努力,最终和高通达成了协议,采用了高通的4G芯片,华为手机才不至于彻底消失。

也就是说,华为在手机芯片方面依然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把“悬顶之剑”随时会击碎华为的手机梦。

系统:

经过多年的努力,华为在操作系统方面杀出了一条血路,成功打造了“鸿蒙操作系统”

鸿蒙系统(Harmony OS)是一款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该系统实现模块化耦合,对应不同设备可弹性部署,可用于手机、平板、PC、汽车等各种不同的设备,是一个可将所有设备串联在一起的通用性系统。

鸿蒙系统自1998年开始研发,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成功于2021年6月2日上线,如今已经更新至3.1版本。

截止2022年底,搭载鸿蒙系统的华为设备已经达到3.3亿台,生态开发者超过200万,尽管与安卓、iOS还有很大差距,但总算突破“生死线”。

很多网友已经体验了鸿蒙系统,在流畅度、安全性、实用性方面与安卓、iOS无明显差距,未来绝对有望成为第三大手机操作系统。

屏幕:

随着京东方、TCL、深天马的崛起,手机屏的国产化也获得重大突破。

2018年起,国内企业不断引进技术人才,动辄百亿、甚至千亿的投资,让内地OLED屏的产量快速增加,技术水平也不断的提高。

2022年第三季度,京东方OLED屏占据了13%的市场份额,仅次于三星60%。而整个国产OLED屏的市场份额突破了30%。

京东方的屏幕已经应用在华为的Mate、P旗舰系列上,甚至一度打入苹果供应链。

可以说,OLED屏已经实现了国产化,未来逆袭三星都是有可能的。

总的来看,在三大件方面,华为除了芯片外,其余均已实现了国产替代。

至于摄像头、电池、充电、内存等,对华为来讲都是小问题,都能够解决。

可以说,华为智能手机业务下滑的根本原因就在手机芯片,只要这一点解决好,以华为的号召力,一年卖2亿台不是什么难题。

如何解决芯片难题?

华为如何才能解决手机芯片问题呢?无非两个方法:1、外购;2、自研。

外购的话,自然是选择“安卓之光”高通骁龙了。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最先进的5G骁龙芯片,不对华为出售。

5G时代用着4G手机,这多少有点尴尬吧!为此,华为特地研发了5G手机壳,让4G手机也可享受到5G网络。

但问题依然存在,友商都8 Gen2了,你还在8+上徘徊,性能落后,价格优先。这多少有点店大欺客了。

因此很多花粉表示:麒麟990,麒麟9000还能再战三年,他们支持华为,但又不想使用残血版的“华为骁龙手机”。

所以,依靠残血的骁龙芯片,冲击2亿台,恐怕是很难实现了!

如果华为能够拿到最新的骁龙芯片,加上卫星通信、拍照、充电、屏幕方面的黑科技,华为手机销量绝对不是问题(不行就降价)。

但问题是,老美同意吗?它会让高通放开限制吗?我想很难。

再看自研,其实华为手机之所以成为“国产之光”,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麒麟芯片。

从无人问津的K3V1,到差强人意的K3V2,再到逆袭高通的麒麟960 最后到绝版的麒麟9000。可以说华为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进步。

麒麟960后,华为自主研发得到了市场的认可,980、990时期,华为到达了巅峰,销量上直接超越了苹果。

这足见消费者对麒麟芯片的喜爱,绝对是发自内心的。

如果,华为麒麟芯片能够卷土重来,一年2亿销量绝对不在话下。

既然如此,我们就搞自主研发啊!谈何容易啊!

华为的麒麟芯片卡在了芯片最难的流程——制造环节。这个环节需要先进的制造水平、先进的制造设备和高端半导体材料。

而这些长期被美国、日本、荷兰所把控,国产突围难度极大,短时间内几乎不可能实现。

高端芯片制造有多难?

高端芯片(7nm以下制程)长期被台积电、三星电子所把控,两家公司垄断着全球100%的产能。

内地代工企业中芯国际,经过多年的努力勉强把工艺制程提升至12nm,距离3nm还差3代。

实际上,芯片制造真正的难题并非是制造技术,而是设备和材料

设备方面:

美日荷在芯片设备方面掌控着91.6%的市场份额,其中美国占据了41.7%的市场,日本占据31.1%,荷兰占据18.8。

如果三家同时施压,那么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清洗设备、涂胶显影设备、ALD、离子注入、测量、CMP、热处理等全产业链设备都会受到限制。

没有设备是无法制造芯片的,哪怕是台积电都要歇菜。

经过多年的研发,国内企业实现了部分设备的国产替代,我们以三大核心设备(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为例,来看一看:

光刻机:荷兰ASML最先进的光刻机为EUV光刻机,可以制造3nm芯片;日本尼康的DUV光刻机可以制造14nm芯片;国产替代为上海微电子,90nm光刻机,可以制造65nm芯片。

如果没有荷兰、日本的光刻机,国产芯片直接退至65nm,5nm、4nm根本无从谈起。

刻蚀设备:泛林半导体、东京电子、应用材料,CR3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庆幸的是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可以做到“平替”,尽管产量上不足。

薄膜沉积设备也实现了部分国产替代,代表公司为拓荆科技、北方华创、盛美上海,替代率为13%左右。

可以说,设备方面,我们依然被EUV光刻机“卡脖子”,并且短时间内无法突破。

材料方面:

半导体材料主要掌控在日本手中。

根据相关数据,日本掌控了全球66%的半导体材料,而在最关键的19种材料中,日本市占率达到50%以上的就有14种。

半导体四大材料中的晶圆、掩膜版、光刻胶、电子特气,日本占有率均超过了50%。

就拿光刻胶来说,目前只有日本实现了EUV领域的量产,我国尚在科研攻关中。日企对光刻胶技术、专利把控十分严格,“偷师”几乎不可能,唯有自主研发。

一个光刻胶就成为了难题,那19种关键材料,又有多少难题呢?

如今,中芯国际已经掌握了7nm制造技术,但缺少设备和材料,也只能止步于12nm,华为的麒麟芯片同样止步于此。

所以,依靠自主研发实现5nm、4nm芯片制造,短时间根本无法实现,华为2025实现2亿台手机销量,恐怕又是空中楼阁了。

写到最后

华为实现2亿台手机的销量,将会把国产手机带入一个新高度,这绝对是值得期待的。

但实际上,华为麒麟芯片一直被“卡脖子”,没有代工厂、没有光刻机、没有先进材料,麒麟芯片就无法量产。

依靠高通骁龙芯片,把华为手机打到2亿台/年?感觉不靠谱!

无论如何,还是很期待华为手机卷土重来,如果可以,必然会购买,支持国货。


我是科技铭程,欢迎共同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三星   华为   麒麟   芯片   光刻   鸿蒙   销量   日本   智能手机   出货   设备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