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11年,花光350万积蓄,结局令人唏嘘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相信很多人都因为陶渊明的这句诗,对田园生活无限向往,但是拘泥于生活中的各种羁绊,人们很难脚踏实地的冲破现实的各种枷锁。

然而北京大学毕业的王青松却勇敢的走出了这一步,他毅然决然的辞掉令人艳羡的工作,带着妻子一同扎进了深山老林

王青松每天在田间披星戴月,与城市的世俗生活远离,依靠自己的双手,食物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忙前忙后好不自在。

很多人称他是个疯子,放着好好的生活不过,非要自己找不自在。

然而11年过去,他们花光了350万的积蓄,给关注他们的人留下了一个令人唏嘘的结局。

王青松后悔了,但是似乎已经为时已晚。

那么在他身上究竟发生什么事呢?为何又会后悔当初的决定呢?

王青松在很多年前,心中就已经埋下“隐居”的种子,他一直对桃花源般的生活十分向往,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不成熟,一直没有实现。

到了1999年,他的愿望终于到了开花结果的那天。

王青松为了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梦想中来,只能选择将自己原本的工作辞掉,在如今看来,这是一个多么勇敢的决定。

与此同时,王青松还充分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鼓动她与自己一块参与,就这样二人一起搬到了河北省与北京市交界的一处山区

二人所在的位置位于大山的村落中,由于王青松和妻子都是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和当地的村民有着天然的一道鸿沟,诸如日常习惯和生活风俗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再加上二人不太喜欢社交,久而久之就成了其他村民眼中的异类。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之后,王青松夫妇也切身感受到了来自村民的各种猜测,这显然是他们不愿看到的。

为了远离这种带有偏见的眼光,也为了追求更加纯粹的隐居,王青松和妻子决定彻底搬进大山里,切断与外界的联系。

在此之前,王青松已经问候了家人,谎称:假如有人问起二人去向的话,就说他们已经出国了

王青松搬去的新址并非一片不毛之地,这里曾经也充满着浓浓的烟火气,曾经有几十户人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都离开了。

因为有开垦的痕迹,地势也相对平坦,可以省去很多后续工作,这里很快就被王青松看中。

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王青松想要使用这片地就不能不劳而获,经过和林业部门的沟通交流后,他以二十万的租金包下了这片地

在办完相关手续之后,王青松夫妇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这片荒地进行开垦开发,最终打造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经过稍作休整过后,二人就撸起袖子正式开始了荒山改造工程

由于这里曾经有人居住,搬走之后到处都是残垣断壁的废墟,所以要经过清理过后才能进行后续的开发。

这项大工程明显远非一人能力所为,为此王青松斥资,专门去城里请了工人帮忙,花了两天时间才清理干净。

随后王青松按照自己事先准备的图纸在视野最好的区域兴建了一处庭院,充满着浓浓的中式风格,并在庭院附近种下了各种瓜果蔬菜,合理的种植时间足以保证他们一年四季都有收成。

不久之后,王青松又在一块闲置的区域建了一处牧场,旁边养了几十只羊,每天天蒙蒙亮就起来放牧。

看着羊群在自己面前自由的奔跑,王青松的内心得到了治愈,这才是他向往中生活的样子

有意思的是,王青松和他的妻子都是内心比较传统的人,他们对各种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产品嗤之以鼻

他们认为相比于传统工具,这些产品会让人变得堕落,所以在他们的新家几乎看不到任何高科技产物,只有一台破破烂烂的录音机,供夫妻二人偶尔收听电台消遣。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王青松夫妇的这种特殊习惯还延续到了日常交通

在他们看来,由汽油驱动的机动车辆将带来巨大的污染,会对自己精心呵护的田园环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所以日常物资的采购依旧沿用传统手推车,一个来回往往要花去一天的时间。

除此之外,一切机动车辆在这里都是禁止通行,所以他们也拒绝任何理由的拜访,可以说将环境保护做到了极致。

讲到这里有些人也许会好奇,王青松夫妇究竟为何会选择隐居,他们又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

这要从王青松的个人经历讲起,他来自河南洛阳的一个农村,在很小的年纪就开始崭露头角,在尤其在学习领域更是独占鳌头,几乎每次考试都是稳居前列。

当年我国高考还没有恢复,因此王青松读到高中之后就辍学了,不久后他出色的个人能力被当地的政府部门看中,来到信访局工作。

工作期间王青松依旧没有对学习产生懈怠,经常在闲暇之余熟读书籍著作。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王青松终于等来了机会,为了对成员的能力进行考查测试,单位举行了一场知识竞赛,每个人都要背诵几百个电话号码以及数十篇文章,胜者将会取得升迁的机会。

王青松从小的记忆力就天赋异禀,背诵这些东西自然不在话下,仅仅两天时间就倒背如流,不出所料的成为了最后赢家,也因此得到了升迁。

几年之后,我国重新恢复了高考,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王青松决定从原单位辞职,投身到了寻求更高学历的队伍中来。

值得庆幸的是,王青松的出众的学习能力并没有荒废,反而在良莠不齐的考生中鹤立鸡群。

在1979年的高考中,王青松顺利摘得佳绩,以市里第一名的身份进入到了北京大学。

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年代,大学生是十分稀少的,更何况考上国家最高学府的,更是堪称万里挑一。

因此从就业角度而言,王青松的北京大学背景就是最好的敲门砖。

不过在毕业之后,王青松并没有再次步入社会,而是继续留在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并在毕业之后留在学院里继续任教

在那段时间里,王青松每天三点一线,倒也轻松惬意,但是他对这种平淡如水的生活并不是非常满意。

后来在偶然的情况下,王青松接触到了健康养生学,他对此表示十分的感兴趣,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

当时养生学在我国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对于百姓们来讲非常新鲜,由于这门课程受众范围广,很容易上手,因此具有无穷的潜力。

王青松就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商机,他搜罗了一些与养生学有关的书籍,融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加以体系化加工处理,创造出了一门特点鲜明的养生课,并面向全校进行招生。

借着时代的这股东风,“王青松养生课”迅速在学校开枝散叶,每天来报名的学生络绎不绝,纷纷想一睹这门新兴课程的神秘面容。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王青松的养生课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按理说只需要维持现状就可以维持热度,然而王青松的目标却不只限于校园。

不久后,王青松面向社会进行招生,“王青松养生课”的招牌摇身一变成为了“王青松养生培训班”,每个学员固定收取十元的学习费用。

由于有之前的丰富经历作为积淀,王青松的培训课非常受欢迎,在短时间内学员就达到了千人之多,最终王青松赚取了多达几百万元的利润,可以说名利双收。

就在王青松的事业做的风生水起的时候,感情也迎来了春天。有一个名为张梅的女学员,每次培训课都满脸笑意的坐在前排,给王青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事后王青松才知道,原来这个女学员是北大的同事,对方是一位外语老师,对王青松的养生课非常喜爱,并且一节不不落的坚持了下来。

二人有着太多的共同语言,久而久之就发展为了恋人关系,最终成为了夫妻

事实证明,王青松的养生课程终究是昙花一现,只维持了几个月就出现了颓势,眼看情况并不乐观,王青松最终只能将培训班解散,重新将重心回归校园,并准备考取博士。

然而这次命运没有继续站在王青松这边,虽然他的成绩名列前茅,但是却在面试这个环节止步不前,成为了失败者。

从阴霾中走出的王青松决定重整旗鼓,于是在第二年又报考了法学系的博士学位,但是又因为同样的原因被刷了下来

两次史无前例的失败给王青松的内心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他开始变得多疑,开始自我否认,甚至怀疑活着的意义,拼命的想逃离这个熟悉的环境。

想到这里,王青松果断开始行动,和妻子张梅将家安在了郊外的一处山区,开始了半隐居的生活,此时二人尚未完全与外界断绝联系,张梅依旧需要时不时返回学校授课

由于居住的位置偏远,张梅每天的通勤时间非常急促,一个来回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十分的不方便。

久而久之,张梅对这份工作完全失去了感情她将自己的感想分享给了王青松,二人一拍即合,决定彻底隐居起来

在搬进深山的两年后,王青松夫妇即将迎来爱情的结晶,张梅挺着个大肚子十分的不便,王青松就让他好生休息,以免动了胎气。

在有关孩子生产的话题上,二人罕见的出现了分歧。张梅认为,医院是一个怨气丛生的地方,周围遍布着各种细菌病毒,对自身和孩子的健康非常不利

然而王青松却认为生育不能儿戏,还是要找职业的大夫接生,也能最大化的保全母子的安全。

然而张梅无论如何不肯离开大山,否则就要寻短见。这种情况下王青松只能妥协,并担当起了接生婆的角色。所幸整个过程非常的顺利,张梅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三口之家正式成立。

从此这个深山的一隅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氛围,王青松和张梅每天出门劳作的时候都会带上自己的孩子,放心的把孩子放在地头玩耍,虽然每天十分劳累,倒也充实自在。

孩子很快到了学习年龄,由于王青松夫妇都是老师出身,教自己的孩子自然不在话下,王青松负责教授中华传统文化、中文发音,张梅则教授孩子简单算数、天文地理

在二人的悉心传授之下,孩子学的很快,学习能力远超同龄人,不仅如此,由于从小在田园长大的他还整天和动物为伴,在很小的年纪就学会了牧羊。

随着年纪的日渐增长,孩子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了兴趣,每当向父母问起此事的时候,王青松夫妇就会表现的无所适从,因为他们亏待孩子太多太多了

在多年的隐居之后,王青松的内心第一次产生了动摇,因为他们对过这种田园生活无可厚非,但孩子是无辜的,他终究有走上社会的一天

想到这里,王青松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准备。

但是此时有一个难关摆在二人面前,由于远离城市的时间太久,家庭的积蓄已经所剩不多,光租金前前后后就花去了350万之多,眼下最重要的就是积累财富。

在多年的销声匿迹之后,王青松重新与自己曾经的同事取得了联系,对方答应对王青松实施帮助,并且以隐居山林为主题,安排了一次专访,王青松以主人公的身份出现在了公众面前。

然而天不遂人愿,再次踏入社会之后,王青松依旧没有半点收敛,有次采访中他对自己的母校冷嘲热讽,使得原本确定入学的孩子只得宣告中止,可谓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的人猜测王青松依旧没有适应城市生活,所以才会再度隐居山林,因为此时的他无法再在社会中立足了。

王青松的故事堪称是当今时代下的一个悲剧,他有着远超同龄人的过人天赋,却心甘情愿的将其埋没,选择逃离世界,泯然众人。

他曾经站在人生巅峰,事业爱情双丰收,却突然急转直下,洗尽铅华,成为一介隐士。

有的人认为王青松是一个懦夫,却忘记了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哪怕千夫所指,只要问心无愧。

无论如何,尊重他人命运,是我们身为看客的原则。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花光   培训班   铁粉   北京大学   青松   久而久之   山林   积蓄   霸王   田园   村民   学员   夫妇   北大   内心   妻子   结局   能力   孩子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