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一代文人雅士型的皇帝-章宗完颜璟,曾主张与南宋和平相处

金章宗是金世宗完颜雍的孙子,女真名麻达葛,汉名璟,为金朝第六任皇帝。金世宗在世时,为了怀念爱妻乌林答氏,立乌林答氏所生之嫡子完颜允恭为皇太子,准备让允恭继承皇位,但允恭先于世宗而死。

于是,世宗又立允恭之子完颜璟为皇太孙,准备让允恭之子继承他的皇位。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金世宗病逝,完颜璟顺利继承皇帝之位,开创了金朝统治时期的又一个时代。

金章宗即位以后,实行“内安民,外和好”的政策,对内注意加强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对外注意与各国保持和好关系,既保证了金朝内部的稳定,又促进了金朝对外友好关系的发展,使金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章宗时期,金朝已经发展到鼎盛时期,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内忧外患,又使金朝出现某些衰落现象,使金章宗时期成为金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不管怎么说,金章宗时期都是金朝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对金朝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主张与宋和平相处,加强对宋经济文化交流

金章宗即位以后,沿袭金世宗对宋“友好”政策,促进了金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金朝发展到鼎盛时期。

(一)主张与宋和平相处

金章宗一直主张与宋和平相处,其中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因为祖父金世宗在位时期主张与宋友好往来,对金章宗影响很大。金世宗是一位积极主张与宋“友好”相处的皇帝,刚即位即宣布改年号为“大定”,表明了自己反对发动攻宋战争并准备改变完颜亮时期对宋不友好的政策的态度,主张与宋和平相处,以实现天下“大定”。

为达此目的,他在即位不久即派遣使者出使宋朝,并在给宋朝的书信中,希望与宋议和。最初,宋人虽然不同意议和,但在“符离之溃”以后,也同意与金议和。金世宗为了表示对宋“友好”,主动作出一些让步,与宋签订了“隆兴和议”。

“隆兴和议”签订以后,金世宗一直注意与宋保持“友好”关系。金世宗始终对宋“友好”的精神,对金章宗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他对金世宗特别欣赏粘割没雅“内安民,外和好”之语牢记在心,决心以金世宗为榜样,与宋朝友好往来。

第二,金章宗时期的金朝虽然发展到鼎盛时期,但“内忧外患”不断,经济和军事实力已经无法与宋朝长期抗衡,正在逐步走向衰落的方向,金章宗上位期间已无力破坏宋金和好。

金章宗时期的“内忧”,首先表现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自从章宗即位伊始,就频繁地发生水、旱、虫、风、瘟疫、地震等自然灾害,每次自然灾害发生,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损失,尤其是黄河水灾的泛滥,常常造成屋毁人亡,庄稼颗粒无收,饿殍遍地的惨无人睹的社会惨象。

如章宗明昌年间的三次黄河决堤,水患之后“饥死者十室而五”,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危害。每次自然灾害过后,除有大量民众死亡以外,还有大量民众无家可归,出现大批流民,引起一定程度的社会震荡。

为了维持社会稳定,章宗也像历代皇帝一样,在每次自然灾害暴发之时,都要从国库中拿出大量钱物以及动员各地贵族出钱出物进行赈济,同时免去受灾地区的租税和徭役。在黄河等水灾暴发之后,还要动用大量财力和物力对黄河等河流堤防进行修缮和维护。

可见,修治黄河工程所动用的役夫是很多的。也就是说,每发生一次自然灾害,政F不但收入减少,还要增加许多无法预算的额外开支,常常造成国库空虚,财政赤字增加,政F压力过大,社会动荡不安等一系列社会危机。

境内各民族起义不断发生,是金章宗时期“内忧”的另一表现。由于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如果政F赈济措施不力或贪官污吏横行,人民无法生存,就容易爆发人民起义。

史载,章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河溢于曹州小堤之北,为此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修治黄河。由于征调修河之役和赋税繁重,出现人民大量逃亡现象。此后,各民族起义和兵变更是连年发生。这些民众起义虽然很快被金朝统治阶级平压,但消耗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影响了金朝国力的发展。

金章宗时期“内忧”的再一表现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进一步加剧。章宗宠幸李师儿,重用经童出身的胥持国。

他(她)们利用章宗以世宗嫡孙即位,疑忌叔辈“有轻慢心”等弱点,怂恿章宗加强对诸王的控制,导致郑王永蹈、镐王永中等叔辈诸王不满,盟生图谋反叛之意,被章宗处死。

此后,李师儿和胥持国更是内外勾结,专擅朝政,引起朝中许多大臣不满,逐步激化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金章宗时期的“外患”主要是面临蒙古对其北部边疆的骚扰。辽末金初,生活在北方草原地区的“蒙古”、“鞑靼”等部迅速崛起,他们虽然臣属于金,但保持着相对独立性,时叛时服。

自金熙宗以后不断骚扰金朝的北部边疆,章宗即位以后,鞑靼诸部中的阻卜、广吉剌、合底忻、山只昆等部逐渐由小规模的边扰转变为大规模的侵犯。

面对阻卜等部的侵扰,章宗几次令尚书省召集百官商议备边事宜,于明昌六年(1196年)派遣夹谷清臣行尚书省事于临潢,专门负责备御阻卜等部事宜,但由于夹谷清臣“措画乖方”,北方并未得到安宁。

于是,章宗又改派右丞相完颜襄代替夹谷清臣领行尚书省事,负责防御鞑靼等部。完颜襄采用剿抚并用两手策略,一边对鞑靼等部兵众进行招抚,一边出兵打击,多次打败北阻卜等部。

至承安三年(1198年),完颜宗浩收降广吉剌部,败山只昆部于苡忒里葛山,收降合底忻部长白古带、山只昆部长胡必剌,北方才逐渐稳定下来。

金章宗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又调用大量人力物力,在北部边境地区继续“穿壕筑障”(修“界壕”),完颜襄亲自督视。章宗经过一系列努力,虽然暂时解除了蒙古的威胁,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中央财政越来越紧张了。

第三,与宋和平相处,加强双方“友好”往来,对金朝有利无害。

首先,保持与宋朝的“友好”往来,每年可以获得宋人拱手送来的大量岁币,弥补国家的财政亏空,如果发动对宋战争,无疑会失去这笔收入。

其次,与宋保持和好,金朝还可以通过与宋进行榷场贸易获得大量收益。毫无疑问,如果破坏宋金“友好”,金朝不但得不到他们所需要的各种物资,还将失去榷场贸易的税收,对金朝来说,应该是有害无益。

以上可以看出,金章宗时期“内忧外患”连年不断,严重削弱了金朝国力,金朝已经逐步呈现出走向衰落之势,并无战胜宋朝的必胜把握,如果破坏宋金友好,发动对宋战争,不但不一定获胜。

相反,还会因为对宋用兵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会得不到宋人所交岁币以及榷场贸易的收入,断绝与宋贸易还会影响金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等等,可以说,破坏宋金友好对金人来说,并无好处,因此,保持友好的睦邻关系,对金朝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金章宗基于对本国国情的清醒认识,再加上金世宗主张对宋友好相处的影响,以及与宋和平相处可以获取大量利益的驱使,积极主张与宋“友好”相处。

为了保证对宋“友好”关系的发展,金章宗严格遵守金宋双方达成的和议规定,遵守双方的交聘制度,

双方使者往来贺对方节日及皇帝生日的记载在史料上屡见不鲜,除此之外章宗还会在金使使宋前特别嘱咐要注意与宋人交谈的言辞,尊重宋朝的风俗习惯,对宋人表示友好等。

可见,章宗对处理好双方关系的重视程度,不主动挑起事端,在派遣使者赴宋时要求使者尊重宋的风俗习惯,不允许金使臣做出有违两国友好关系的事。

章宗还为稳定国内人民情绪,尽量营造和平氛围。当章宗得知宋朝准备北伐之时,为稳定民心,章宗仍不断的通过派遣使臣或下诏的方式向宋主传达友好的信号,希望宋朝能够珍惜双方来之不易的和平友好关系。

宋朝权臣韩侂胄对金发起北伐战争之前,屡派使者出使金朝以探金军事动向。其中韩侂胄自己就出使金朝数次,章宗对宋的军事动态虽早有了解并十分重视,但仍坚持“南北和好似十余载,民不知兵,不忍先发”。

宋军进攻虽然明显,就在双方正式开战时章宗仍坚持这一原则,“泰和五年,唐、邓、河南屡有警,议者谓宋且败盟”。

于是泰和六年(1206年)正月,趁宋贺正旦使陈克俊等朝辞之时,章宗使孟铸就馆谕克俊等说;“大定初,世宗皇帝许宋世为侄国,朕遵守遗法,和好至今,岂意尔国屡有盗贼犯我边境,……朕方天下为度,不介小嫌……恐侄皇帝或未详知。若依前不息,臣下或复有云,朕虽兼爱生灵,事亦岂能终已。”

并“使以上言达宋主。章宗本无意用兵,故再三谕之”。这是章宗对宋报的最后希望。但是宋朝一意孤行局势已经不可挽回。

总之,章宗时期不论金宋双方关系是战、是和,吸取前朝对宋政策中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当章宗意识到金宋双方都无力灭掉对方时就尽力维护双方和平友好关系,为金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安定民心,以全力进行国内建设。

(二)积极学习宋朝的管理经验

金朝发展到章宗明昌年间,政治结构从勃极烈制度发展到唐宋以来的三省六部制,继而又发展为一省制;在典章制度方面,从原始的遗风过度到效仿唐宋的典章制度;

在思想方面,对各种思想的兼容并包转向以儒为主的统治思想构成,建立了相继相接的正统观,越来越表现出一个继承历代王朝传统的北方强国的风范。

起初女真政治文化较落后,自金朝建国到章宗时期经历仅几十年,“典章诰命”已不断完善。女真政治文化之所以能较短时间内的取得如此成绩,与他不断的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应该算是与其同时代的宋朝汉文化。

自阿骨打建国到金章宗即位,金朝一步步进入兴盛阶段,金朝统治势力迅速从金源地区扩展到中原一带,在此期间中国北方各民族通过民族融合,金朝占领原属宋朝的中原腹地,在这种背景下,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金章宗基本上继承了世宗的执政的基本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在面对拥有更为进步文明的宋朝,世宗、章宗继前朝主动的、有选择的吸收来自中原先进民族的优秀的管理经验,使社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加以改良以适合金源本民族社会状况,并且渗透到管理国家事务的很多环节。

其中主要通过任用汉士,聘使往来讲学和传送书籍等途径吸取中原王朝之长。其中金朝历代君主都注重书籍的搜罗,据史料记载金朝历代君王通过宋朝使者传送、经历战事掠夺及归降汉士传播等手段搜罗图书文籍已成为金朝一项基本国策。

章宗继世宗基本治国思想,与前代制度无大变动,章宗的基本治国理念在于如何充分运用中原王朝的儒家统治思想及统治政策于本朝政治管理制度之中。

先进管理经验的流通最主要载体就是依靠人员的流动,通过汉族与女真族长期的交错杂居、融合,流入金源地区的汉人把原属宋的先进生产技术及文化传授给女真人,其中章宗对宋制的吸收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任用官员上,金朝自废除具有贵族议事会性质的勃极烈制度后,仿照辽,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三师(太师、太傅、太保)并设三省(中书、门下、尚书)。

在地方,和猛安谋克制并行的还有路、府、州、县,用以统治汉人和契丹人等,并且任用一大批汉族士大夫来担任州,县地方官员,以坚固金朝在当地的统治基础。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汉族劳动,奴婢,工匠,士兵、使臣等,他们被俘获、逃难于金境内或出使于金朝,把原属宋朝的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传给女真人。

其中在任用官员政策上本着崇尚仁政,注重德行,并且除了女真人外,汉人是任用的官员主要来源之一。

前朝金政F在吏治用人方面过分拘泥于资格的严格要求而忽略了用之人的德,官员接受贿赂等问题频有发生,于是章宗即位之初,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以选举十事令尚书省定拟,以后陆续做出了一些具体规定,力图减少吏治上存在的种种弊病。

章宗把人的德行好坏作为筛选官员首要条件的做法,就其根本是受中原儒文化的影响。此外,金初官品称呼多有本民族,自熙宗时起沿袭辽宋之制。

在地方,彷宋制,和猛安谋克制并行的还有路、府、州、县,用以统治汉人和契丹人等,并且任用一大批汉族士大夫来担任州,县地方官员,以坚固金朝在当地的统治基础。

但是随着金朝的发展,这种仿效汉人的郧县设置越来越不适应金朝自己的行政区划,于是章宗时期改为一府制,这也是具有金朝自己特色的区划设置,同时也是对汉人制度的发展。

第二,在制定法律制度上,章宗意识到法律制度的制定是进行国家内部的管理的重要措施,他希望通过正确的法制建设来确保国家的发展沿着他所预想的方向发展。

章宗时以儒学为核心的汉文化已经为女真人普遍接受,成为金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这也为金朝立法更多的借鉴唐宋法律制度创造了条件。章宗不仅注意学习历代法律制度,更重要的是学习宋朝的法律制度,用宋之所长补己之所短。

第三,在诉讼审判制度上,到了章宗时提刑司的组织机构已初具规模。

设于路一级官署,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性质,是若干路合设一提刑司,共有九个提刑司,而非各路设置。这标志提刑司正式被创设,金代提刑司大体效仿宋制经改进与金朝当时国情相适应,在不同时期其职能也有所变化,可见其灵活性。

金章宗虽然主张积极学习宋朝制度及其管理经验,但非盲目照搬,如,承安四年(1199年)有人向章宗献宋朝的武功之法《武经》,章宗与大臣们讨论其利弊,发现还是来自本朝的“正奇二法”在迎敌时能够灵活的改变作战之法,比较适合金朝的战略安排,而不像《武经》把兵法固定化不能变通,于是未能采用宋《武经》。

这说明章宗面对来自宋朝的治兵之法能够灵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而弃于我不利的,除此之外,金政F对境内各族人民实行“因俗而制”的管理办法,既有利于安抚各族人民,又有利于保持适合女真族特点的管理经验和习俗。

第四,在农业管理方面,也注意学习宋朝的管理经验。女真民族本属于渔猎民族不善农事,但是随着其疆域向中原扩充,女真人不可避免的参与其中。

再加上章宗时期中原产粮地区连年遭受自然灾害,粮食产量不足以赈济灾民,使得人民困苦不堪,为安抚不断增加的灾民,保持社会安定以巩固政权,锐意求治,用增加生产的方式来赈济灾民,解决财政困难。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贺产量,章宗推广“区田法”,“区田法”自古以来中原农产区人民总结出来的适宜耕种之法。总结经验,仍令民自己选择种法,不强行规定,章宗对区种法的推广以劝为主并不是强行施予农户。

除此之外,章宗还引进汉人耕种工具,并改进“二税法”。章宗所做的这些改变目的在于增加生产,说明金政权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反映了章宗为适应疆域与自然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调整,同时我们应注意到,章宗对汉先进生产技术和耕种工具的推广以劝为主并不是强行施予农户,可见章宗用温和的态度向原不善农事的女真人推广原属汉人的种植技术,同时也缓和金境内各民族人民间的矛盾。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章宗为了恢复经济,锐意求治,巩固政权,对社会各方面力求做出改革,有选择的学习宋朝先进的生产技术,治国方针等,而不是一味的全盘吸收。

(三)发展对宋经济贸易

金宋长期对峙的百余年间,双方的经济交流未曾中断过,南北两个政权间多通过设置榷场等方式进行贸易往来,双方互派使者的政治往来也会同时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和文化交流。

早在1120年(宋宣和二年,金天会十年)金宋双方已有“当于榆关之东置榷场”的议论,后因战争关系,终而未决。

到了熙宗皇统二年五月(1142年),第一次和议以后,“许宋之请”,双方才真正开始设立榷场。榷场的兴滞是随着双方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但双方自交往以来始终各保留着一处榷场,金朝为泗州一场,宋朝为盱眙一场。

金章宗时期继续发展宋金榷场贸易,货物种类十分齐全,贸易额也十分庞大,榷场贸易税收成为金朝政F的一项重要收入。

为了确保国家利益与政F独擅其利,章宗严禁向宋朝走私,将一些敏感物品列为禁品,如军需物资、奢侈之物、钱等。

此外金朝辖地产茶量有限,所用茶除了每年来自宋朝岁币运送来之外,多来自于与宋的榷场贸易,金社会内不断养成了饮茶的嗜好,随着对茶的需求量不断增长,金朝的绢帛铜钱源源不断的输入宋朝,并且导致了财政上的紧张。

章宗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限制人们走私茶叶,章宗还积极倡导国内种植茶叶,虽然最后由于产地及生产技术等限制未能成功,但足见章宗为解决问题所做出的努力。

南宋在筹备攻金之时不断的从各地买马,又因金地有良马,于是宋想尽各种办法欲从金地弄来马匹,甚至不惜毁坏国家形象采取走私的方式,泰和六年(1206年)宋金双方开战时,章宗意识到马乃军需物品,为了确保国家对货物专卖权的有效控制,章宗加强榷场的检查管理力度,严防走私。

虽然章宗采取措施甚至下禁令极力阻止走私,但由于利益的趋使,双方边境地区榷场以外的走私活动十分普遍,南北商旅频频往来,使得民间贸易更加丰富,这就是为什么虽然章宗限制贩茶,但宋朝贩入金境的茶量却不见少。

宋金双方互派使臣沿途求市收购货品,到达馆驿后又进行交易,表面上这属于使者间的来往,这种使者间的交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统治者的变相经济交换,促进了双方经济的交流。

章宗时期金宋间的贸易是相互的,无论是榷场或榷场以外的民间贸易,双方彼此交流,互通有无,大大加强了经济联系,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同时又促使双方生产水平的提高。

但是章宗同时考虑到经济交流是否对金建设有利,因此在与宋贸易物资上是有选择的,可以给国家带来经济收益的可以买卖,不利的就及时停止或给予一定限制。

(四)大力学习汉文化

章宗即位后,女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以儒雅为尚,文风大盛,很多世袭的猛安谋克都弃武修文。

到了章宗时全民学习汉学的热潮进一步扩大,就金朝整个社会发展过程来看,金朝教育应该是女真族教育与汉族儒家教育的混合体,从金朝的铁骑征服宋朝江山那一刻起,汉族文化就不断地侵染这个北方民族。

女真政治文化之所以能较短时间内的发生巨变,与他不断的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应该算是与其同时代的宋朝汉文化对其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主动地吸取来自汉族的先进文化而不是被动的。同时不忘坚持本民族女真学。

金章宗自幼接受汉文化的熏陶,受其祖及父的影响,十岁时,“始习本朝语言小字,及汉字经书,以进士完颜匡,司经许孝美等侍读”,可能是由于章宗自幼所受的这些教育,再加上受到世宗的影响。

章宗提倡儒学,把儒家思想列为治国治民的主导思想,并渗透到具体治国理念、教育和人们的文化生活等方面,但是,章宗这种主动的、有选择的继承汉文化是建立在为女真人所用这一中心。而不是全盘接受。

第一,在教育与科举方面,章宗通过任汉士是女真获得汉族人才重要来源,同时推广汉学书籍也是学习汉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当时金朝教育制度中大多数是效仿唐宋制,如学校的学职执掌及职能,学生的来源多为官宦贵族子弟这些方面都效仿宋制,同时教材以儒家经典为主,兼诸子及历代史籍,可见经典著作已经开始广泛的普及开来。

第二,章宗还倡导尊孔读经,《金史》中详细记载章宗下特旨新修建曲阜的孔子庙,规模宏大,并连年在各州也提倡修孔庙,甚至要孔子后代兼曲阜令,进士名避孔子讳。这也是很大程度上对儒家思想的推广。

章宗对儒家思想吸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汉化教育侧重于伦理道德教育,使得儒家的伦理规范日益成为价值评判的标准。纲常名教与政治相结合在礼治、仁政等思想在统治思想上有所体现,金朝对儒家思想更进一步的发展;在政治措施上用儒家的封建思想为治。

其次,忠孝思想的教化深入人心,章宗已把忠孝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重要的衡量标准。同时使得金朝将士们无不怀揣着忠君的思想,在金朝受到边扰,处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保国家社稷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也是金朝战胜来自南宋侵犯的制胜法宝之一,同时也是宋朝某些将士所缺少的素质。

第三,章宗本人也对汉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章宗不仅在推行汉文化的传播上制定很多政策,其本人就很注重学习汉文化,他自幼学习女真语言的同时,学习汉学经书,他的汉文诗及书法词颇有造诣,章宗对文物、字画的收藏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章宗虽然主张学习汉文化,但反对全盘汉化,主张维护女真族优秀文化传统,鼓励女真人习武,学习女真语等。面对不断腐败的宋朝政F,时刻提醒大臣官员警惕腐败。

章宗沿袭世宗用宋科举之法来推广女真国学的方法,体现了章宗学习汉科举制度并为我所用的精神,还规定女真人不得有汉字姓氏。让女真人进士及第后仍要加试骑射,女真人不得学南装束等,这些都是金章宗有选择地学习汉文化的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大定   女真   汉族   金朝   中原   雅士   汉人   宋朝   南宋   文人   友好   皇帝   和平   时期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