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黄铁良为何对侯耀文说:我知道你想让我挣点钱可我不能去

黄铁良是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第二个徒弟,同时他也是侯宝林的入室弟子。

黄铁良跟着侯宝林不但学会了相声,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做人。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黄铁良。


黄铁良(1937—2016年),原名黄德义,北京人,满族。

黄铁良

黄铁良的父亲是一名铁路工人,母亲是一名家庭主妇,黄铁良姊妹8个,他是家里的老大。

黄铁良的四姑黄迎秋是一位比较有名的京剧演员,黄铁良从小就喜欢听四姑唱戏。随着年龄的增长,黄铁良慢慢就喜欢上了曲艺。从上小学开始,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园子里看戏。

新中国刚刚成立,黄迎秋就在北京开办了一个“迎秋茶社”,茶社以相声为主,北京比较有名的相声艺人都到茶社说相声。

当时才13岁的黄铁良经常逃学到迎秋茶社听相声,父母也管不住他。最后还是姑姑黄迎秋做主,让黄铁良辍学进入了“相声改进小组”,成了一名小学员,开始写相声。

“相声改进小组”是孙玉奎、侯宝林、常宝霆等人发起成立了,除了改进相声、演出相声,同时还招收学员,管吃管住管教相声。

黄铁良非常崇拜侯宝林,一心想成为侯宝林的徒弟。尤其是黄铁良认识侯宝林的大徒弟贾振良之后,他是迫不及待地想拜师。

黄迎秋是京剧演员,侯宝林的夫人王雅兰同样是京剧演员出身,她和黄迎秋是好姐妹,两个人关系亲密,无话不谈。

黄铁良把自己的拜师愿望告诉了姑姑黄迎秋,黄迎秋当即就找到王雅兰,王雅兰想都没想,是一口答应。

第二天,黄迎秋就带着黄铁良到了侯家。

侯宝林在“相声改进小组”就认识黄铁良,所以他说话是开门见山:“你既然打定主意要干这一行,作艺一行,自然要以艺术为主。我们一定要干一行爱一行敬一行,你不亏负艺术,艺术自然也不会亏负你。”

侯宝林黄铁良

黄铁良入门没有任何的拜师仪式,没有磕头跪拜,也没有摆知,甚至连鞠躬都免了。

黄迎秋、黄铁良姑侄俩只是在侯宝林家吃了一顿饭,黄铁良就成了侯宝林的徒弟。

虽然没有跪拜磕头,但侯宝林有个规矩,正式入门的必须照一张相片,所以吃完饭,侯宝林领着黄铁良到照相馆照了一张合影。

就这样,黄铁良成了侯宝林的入室弟子。


所谓的入室弟子就是徒弟跟着师父一家生活、学艺,完全成了这个家庭的一员。

黄铁良情况比较特殊,他家离师父家比较近,所以他晚上不在师父家住,而是每天一大早就到侯家学艺。

侯宝林是相声名家,演出任务多,往往都是攒底的节目,所以他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上午自然起得就晚。

当时侯耀华才6岁,侯耀文才4岁。侯宝林在楼上时间,黄铁良就在楼下哄着他们玩。

黄铁良脾气温和,又有耐心,所以侯耀华侯耀文兄弟俩非常喜欢这个师哥。

多年以后,侯耀华还在电视节目里说:“我和弟弟耀文都是二师哥黄铁良抱大的!”

侯宝林教黄铁良相声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同时还教给他不少做人的道理,他们是亲如父子。

1958年,黄铁良遇到了一个人生选择:当时北京市文化局要调他到新中国曲艺团说相声,黄铁良拿不定主意,就去找师父。

新中国初期的侯宝林

侯宝林说:“这个团是新成立的,没有正式编制,关键是演出场地、演员阵容、业务水平都很一般,无论是将来的生活保障还是在艺术上的发展,对你都很不利。”

黄铁良是连连点头,侯宝林最后说:“要经风雨、见世面,你还是去天津锻炼锻炼吧!”

黄铁良谨遵师命,直接去了天津南开区相声队。当时相声队的条件比较简陋,黄铁良在天津又没有家,所以在团里只能住在后台,几张长板凳一合就是床,吃的也比较简单。@兰石读书习字​

几个月后,黄铁良利用休息时间回北京看望师父师娘,侯宝林问起他在天津的情况,黄铁良是如实回答。

侯宝林听了之后很心疼,就拿起笔给好朋友班德贵写了一封信,介绍黄铁良到和平相声队。

黄铁良拿着师父写的介绍信第二次到了天津,经过锻炼和磨难,相声技艺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1992年年初,黄铁良接到了侯宝林女儿侯錱的电话:“师哥,您赶快来北京吧,我爸又住院了。”

黄铁良放下一切,买了一张火车票就赶到北京,下了车直奔301医院。

黄铁良看着师父消瘦的脸庞,眼泪一直在眼里打转,他就喊了一声“师父”,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侯宝林是微微一笑:“小子,放心吧,师父死不了。”

当时侯耀华、侯耀文、侯錱兄妹也都在,侯宝林在北京的几个徒弟也都赶到了病房。

侯錱向几位师兄说明情况:“医生说爸爸现在需要昼夜有人守护,医院规定只能留一个人。为了便于和医生沟通,医院建议最好固定一个人。”

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侯耀华、侯耀文经常要到外地演出,不可能长时间守在医院;侯錱的孩子还小,同时还要照顾侯宝林的夫人王雅兰,也没有时间。

正是鉴于这种情况,才把几个徒弟都召集到医院,商量看谁能留在医院伺候老爷子。

黄铁良首先表态:“我愿意留在这里伺候师父。”

接着贾振良、贾冀光、丁广泉、殷培田也都表示愿意照顾师父。

侯耀华侯錱兄妹拿不定主意了,就到了病房向父亲请示。

侯宝林躺在病床上看了看几个徒弟,微微一笑,说:“还是铁良留下吧!”

黄铁良回到天津把家里的事简单安排了一下,随即就赶到北京,留在医院伺候侯宝林。

黄铁良年轻时的照片

从1992年初到1993年2月4日侯宝林去世,一直都是黄铁良一个人在医院伺候师父。

忙完师父的后事,黄铁良去侯家看望师娘,准备告辞回天津。

王雅兰拉着黄铁良的手,不停地流泪。

黄铁良赶紧安慰:“师娘,您注意身体,我会经常来看您。”

王雅兰点点头,没有说话,她拉着黄铁良的手不愿意松开。

黄铁良知道师娘是舍不得自己,所以马上就说:“师娘,您别难过了,我不走了,我再陪您几天。”

王雅兰犹豫不决:“铁良,这……”

黄铁良坚决地说:“师娘,过去学徒讲究出师之后得为师父效力一年,当年师父没让我效力。师父现在没有,我得把这一条补上,我要伺候您一年。”

黄铁良说到做到,又留在侯家照顾师娘的饮食起居。

黄铁良在照顾师娘的同时,还抽出时间去帮侯錱接送孩子;侯耀华、侯耀文到外地演出,黄铁良还帮照顾他们家小。

一直到一年后,王雅兰的精神、身体都恢复正常了,黄铁良才回到天津,回到妻子和孩子身边。


黄铁良回到天津不到半个月,就接到了侯耀文的电话:“师哥,最近身体怎么样啊?”

黄铁良在电话里说:“我身体还行,能吃能睡的。兄弟,你是不是有事?”

侯耀文说:“没什么事,就想跟您聊两句。您最近忙吗?”

当时黄铁良在天津实验曲艺团上班,单位不景气,没什么演出,所以黄铁良是实话实说:“团里半死不活的,演出时有时停的,不忙。”

侯耀文笑了:“师哥,那就好,我这有个穴,您跟我出去走几天。”

“走穴”是相声行话,也就是去外地演出。

没想到黄铁良的回答非常干脆:“不去!”

黄铁良侯耀华等人的合影

说完之后,黄铁良又有点后悔了,侯耀文可不是当年的小孩子了,他现在已经是全国有名的相声演员了,又是好意邀请,所以黄铁良随即就又说:“耀文啊,我在北京待了那么长时间,家里还有不少事呢。”

侯耀文是哈哈一笑:“师哥,您刚说了你们团里不忙。跟我出去一趟,演几场,对您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嘛。”

黄铁良认真地说:“兄弟,我知道你的意思。我也明白你想让师哥挣点钱,可我不能去!”

黄铁良接着说:“我现在跟你去走穴,有人会说我前段时间伺候师父师娘动机不纯,就是为了图你带我挣钱,这对咱哥俩儿、对咱们侯家都不好!我伺候师父师娘,你照顾我这个师哥,都是真心实意,我不能让别人误会我,咱也不能落这个!”

侯耀文赶紧劝道:“师哥,没人会这么想。您还是跟我去吧。”

黄铁良坚决地说:“兄弟,你的情师哥领了,师哥也谢谢你,可我真不能去。”

最终黄铁良也没有跟随侯耀文去走穴。

从那以后,黄铁良对人是绝口不提自己伺候师父师娘的事,即便别人问起来,他也是含笑点头,不愿意多说什么。

他提得最多的就是师父师娘对自己的栽培、教诲、关心和疼爱……

主要参考资料:

黄铁良口述《阳光男孩黄铁良》

侯錱主编《一户侯说侯宝林自传和轶事》

(全文完,感谢阅读。码字不易,欢迎朋友们点赞、关注@兰石读书习字​、转发、留言,批评指教,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头条创作挑战赛#​#我要上头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师娘   师哥   茶社   天津   师父   徒弟   北京   相声   演出   医院   侯耀文   钱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