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轮战一等功臣,被埋在猫耳洞,求生挖开洞口

老山115号阵地,侦察班长杨兴忠趴在前沿观察所的堑壕,警惕地望着对面山头的越军阵地。炮兵是战争之神,而杨兴忠和他的战友们,则是“战争之神”的眼睛,时刻不能懈怠。

1986年4月19日,杨兴忠来到115号前沿观察所,开始了4个月的猫耳洞生活。云南老山属于亚热带雨林气候,老兵们说这里没有四季,只有雨季和旱季。而此时正逢雨季,雨水整日淅淅沥沥,绵绵不断,地上的落叶和枯草经过雨水的浸泡,散发出一股霉臭味。比起自己的家乡宁夏灵武,杨兴忠很不习惯。

杨兴忠生于1963年8月,1982年10月入伍,由于军事过硬、成绩突出,很快成为骨干,担任了班长。1985年10月,杨兴忠面临退役,得知部队要打仗了,他说服父母,请求参战,来到了南疆。

一等功臣杨兴忠

雨水的冲刷,让堑壕和猫耳洞内“沟壑纵横,湖泊棋布”。由于潮湿闷热,杨兴忠患上了严重的烂裆,每移动一下身体,腐烂的伤口便钻心的痛。难怪有位后方慰问团的人感慨万分地说:“除了你们军人,像这样的条件,换成了其他人,你就是给他1万块钱,他也不会在这里呆的!”

是的,1万块钱,是个多么富有吸引力的5位数,可是我们的战士为了什么?他们不为钱,不为利,只为了履行军人的使命,保卫祖国的神圣岭土。

杨兴忠

1986年8月的一个夜晚,一场罕见的暴雨袭来。远处雷声滚动,天空似乎被撕破了一个巨口,雨水像一个硕大的瀑布凌空而挂,向着大地无所顾忌地倾泻下来。

邻近哨位的步兵,接到了上级的命令,陆续回撤了。杨兴忠和战友徐卫东、李建辉没有接到上级的回撤命令,仍然坚守在观察所。杨兴忠趴在哨位上,望向天空,雨点打得他睁不开眼睛。雨越下越大,水越积越深,杨兴忠只好躲进了猫耳洞。深积的雨水汇集在一起,朝猫耳洞汹涌而来……到23时,洞口的泥土在水流不断冲击下,开始松动。

“哗啦!”洞口的泥土再也经不住冲击,塌了下来,将猫耳洞封了个严严实实,3人被困在猫耳洞内。不一会儿,杨兴忠感到咽喉如同被一团棉花堵塞,呼吸不畅。杨兴忠摸到洞里留有一根通向外面的皮管,他抓住皮管使劲吹通,张大口呼吸空气。随即,他将皮管递给身后的徐卫东和李建辉。

此时,已撤到安全地带的战友,发现杨兴忠和徐卫东、李建辉没有撤下来,赶紧向阵地上奔去。

猫耳洞内,3人轮流用皮管呼吸。杨兴忠抓住皮管深吸一口气后,递给身边的徐卫东,从李建辉手中接过来战备锨,奋力地挖着出口。

子夜1时许,经过奋力拼搏,杨兴忠最后一个从猫耳洞中钻了出来,与前来营救他们的步兵战友会合了。

猫耳洞(资料照)

夜,静悄悄的。

杨兴忠俯卧在哨位,仔细地巡视着阵地四周。突然,阵地下左侧的丛林轻微地摇动了一下。“今天晚上没有风,树枝怎么在动?难道越军的特工来偷装了?”杨兴忠暗自寻思。

零点20分,越军果然有一个排偷偷摸了过来,杨兴忠兴奋地拿起电话:“喂,步兵指挥所吗?阵地左下侧有一个排的敌人上来‘送货’了,请你们好好‘款待’!”

“杨兴忠,你小子真不愧是‘千里眼’,谢谢你,我们一定会好好‘招待’他们!”电话里传出步兵战友的声音。

“我要看看他们是怎么‘招待’人家的,可不能凉了人家的一片热心哪。”杨兴忠一边想着,一边俯卧在堑壕上,朝左下方观察,看到越军被打得人仰马翻……

炮兵侦察兵(资料照)

5月的老山,雨带北移,经过雨水的滋润,山间的草木更是郁郁葱葱。

清晨6点多,杨兴忠上哨后,猛然发现对面敌501高地反斜面的草丛中蹿出了几个黑影,他赶紧举起手中的望远镜,隐隐约约看到,有1名越军弯着腰,扛着一挺重机枪,和另外4名越军悄悄向高地正面摸来,想借着清晨的朦胧,搞个小小的袭击。杨兴忠急忙摇动通向邻近步兵班的电话:

“喂,老步,又有5个人扛着挺重机来‘拜年’了。”

“我说老炮,你的眼睛是怎么长的?明明是4个人驮着重机,你怎么是5个人?”电话里,步兵班长质疑。

越军资料照

“我说5个人,就是5个人!不信我们俩过去看看,如果不是5个人,我输你两瓶罐头!”杨兴忠说。

为了证实目标的准确性,杨兴忠又给团观察所汇报了敌情。经团观察所用高倍望远镜观察,证实了杨兴忠的判断是准确的。

杨兴忠抓起话筒:“喂,老步!怎么样,该你输我两瓶罐头了吧?”

“老炮,我可没说输你罐头!”步兵班长不认账。

“你可真是老抠!对我小气,你对人家可要大方点呀,可不要怠慢人家!”杨兴忠打趣。

“放心,这次一定好好招待!两瓶‘82度’(82迫击炮),怎么样?”步兵班长说。

“这还差不多!”

几发炮弹随即飞向越军,火光闪动处,3名越军四分五裂,另2名越军见势不妙,拖着残缺的身体,一头扎进了屯兵洞。

杨兴忠乐得直拍手。

1986年10月14日中午12时57分,“10•14”战斗打响了,轰隆隆的炮声在天空炸雷一般震响,野草在炮火的气浪冲击下,前俯后仰,东倒西歪。

“近弹,弹着点修正20米,20米!”杨兴忠趴在观察孔上,望着动天撼地的爆炸,手握话筒高喊。

“轰、轰、轰!”随着杨兴忠的喊声,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飞向敌群。

“好!就这样打!”杨兴忠高兴得欢呼起来。

经过5分钟的炮击,突击队开始向968高地发起攻击。968高地后侧,越军阵地的轻、重机枪和各种口径的火炮,向我突击队开火,支援968高地的越军,密集的弹雨顿时形成一个交叉网。宁夏籍突击队员顾金海负伤倒下,另外几名突击队员也负了伤。

蓝剑-B行动中的顾金海和战友,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喊“先救队长”,感动世人

观察所里,杨兴忠紧握话筒的右手不停地颤抖,他对团指挥所报出一串串复仇的数字。

“远弹,弹着点修正150米、150米!”

“再向左修正45米,向左修正45米!”

……

复仇的火焰染红了天际,在阵阵的爆炸声中,敌人的火力点销声匿迹。

突击队冲上了968高地。

不甘失败的越军,为了夺回968高地,不惜一切代价发起疯狂的反扑。越军两个排的兵力,想从右翼迂回过去,切断我突击队的后路。

手举望远镜的杨兴忠,发现越军这一企图,恨恨骂道:

“狗东西,想的挺美!”接着急呼炮火:“敌人两个排的兵力想从右侧包抄,弹着点向右修正80米向右修正80米。好!再修正10米、10米!”

一排排炮弹雷霆一般直击敌群,炸得敌人鬼哭狼嚎,11名越军立刻上了西天,16名越军四肢分家,反扑的敌人只恨脚下没有飞火轮,连滚带爬地溜了回去。

82迫击炮阵地

据不完全统计,杨兴忠仅在“10•14”和“1•7”两次拔点战斗中,引导炮火摧毁敌机枪火力点11个,炮阵地5个,毙敌21名,伤敌18名。参战一年,他观察发现敌重要目标42个,验证目标64个,被战友们誉为云雾中的“千里眼”,荣立一等功。

1987年12月,杨兴忠退役回到家乡工商系统工作。在新的战位上,他退伍不褪色,以过硬的作风模范履行职责,默默奉献,作出新的贡献,获灵武市先进工作者、“美丽灵武人”等荣誉,2019年被评为宁夏“全区优秀退役军人”。

参考文献:《闪光的年华》《银川日报》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猫耳洞   弹着点   堑壕   观察所   越军   突击队   步兵   高地   洞口   功臣   阵地   雨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