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丨6G是下一个技术高地 须超前布局


图片来源/摄图网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丽敏



全国两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提出“加快6G研发”引发关注,接着3月22日全球6G技术大会讨论了6G作为未来数字世界的“超级基础设施”,3月25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经济峰会上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预计,将在2030年6G被推进到规模商用的阶段,6G再次让业界热议。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从产业推进、全球范围、国家规划这三方面来看,我国此时开始布局研究6G时间点恰如其分,不过规模化商用的时间节点关键在于技术研发的攻克,而6G还面临多项关键技术需要去突破。


5G商用还未全面实现,6G研究有无必要?


当6G成为讨论素材的同时,也有疑问发出:“5G商用正在进行中,就开始研究6G有必要吗?”


据悉,截至2022年底,我国5G基站达到231.2万个,今年还将新开通60万个基站,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建1万个以上的5G工厂。


“现在布局6G并不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马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了答案。


他表示,从产业推进来看,2020年我国就成立了IMT-2030(6G)推进组,提前谋划研究6G愿景需求、潜在关键技术等,2021年6月发布了《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2022年全球征集面向6G的关键技术。


从全球范围看,2020年2月,国际电信联盟提出面向2030年及未来(6G)的研究工作正式启动;2020年10月,美国组建了“下一个G联盟”;2021年6月,欧洲5GIA(5G基础设施协会)发布报告,提出欧洲6G时间表、6G目标、6G架构、6G关键技术等。“可以说,6G是下一个技术高地,必须超前布局。”马源说。


从国家规划来看,2021年11月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21年12月印发的《“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2022年1月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这三大规划中都围绕6G技术愿景、基础理论、技术研发、技术安全等提出了明确任务。


赛迪顾问副总裁吕萍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认为,从产业发展布局和打造关键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层面,现在应当开始布局6G。回顾我国5G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正是从2013年起抢先布局,再到2020年实现5G商用化,这8年时间使我国在全球“5G+”工业互联网应用和创新方面处在了第一方阵。


她说,现在是2023年,6G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规模化商用,同样也是8年,我国想要在网络技术和产业发展层面保持第一方阵不掉队,就没有理由不努力提前布局6G的技术、标准研发以及产业规划。


同时,她提出,6G更重要的是战略意义层面的提升,比如:通过6G网络使无人驾驶、无人机操控更加实时、精准、安全,智慧交通进入新的时代,甚至人工智能通过6G互联都能够在生产生活中实现主动帮助人进行事务处理。这些提升都将对国家各行业战略布局产生重大影响。



研发速度是2030年6G规模化商用关键


刘烈宏认为,信息通信行业基本上呈现出“10年一代”的特征,所以6G仍然会遵循这个规律。


对此,吕萍提出,“多少年一代”这项特征,要取决于每代技术的研发速度、标准化应用的成熟度,以及市场的接受和普及程度等要素,特别是技术研发速度,关键在于下一代技术相对上一代技术的研发复杂度。


“4G到5G大致用了10年,而3G到4G用了5-6年,甚至业内有人认为只用了3年,技术越向后发展越先进,复杂度越高,相对应研发周期、走向成熟市场化应用的过渡期也可能更长,6G可能以卫星为基础,而5G及以前都是以基站组网为基础,技术基础条件可能发生本质改变。”吕萍表示。“10年一代”是行业内类比4G到5G的时间,推演至5G到6G的一个估算时间。


马源补充道,从过往发展历史看,从1G到4G,移动通信技术大体上保持了每十年一代的演进节奏。5G也不例外,国际电信联盟早在2012年初就开始组织5G标准化前期研究,3GPP组织在2018年完成了5G标准的第一个版本R15,尽管受疫情影响,2020年R16标准固化,实现了5G从“能用”到“好用”的转变,成为5G商用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2022年R17标准冻结,从终端、网络、频段等多个角度丰富了5G网络的内涵,总体上,延续每两年一个新版本的节奏发布。


马源认为,从业界专家的研判看,6G大概率还是会沿着“10年一代”的轨迹向前推进。



6G发展愿景对技术研发提出更高要求


不难看出,技术研发的速度决定着6G“未来的命运”,那到底6G研发难点在哪里?


马源指出,6G发展愿景和典型场景对技术研发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如何实现强连接、强计算、强智能和强安全的极致性能等,从2023全球6G技术大会看,目前在太赫兹通信、通感一体、内生AI通信、确定性网络、星地一体化网络等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不少进展,当然为满足极致性能要求,还需要探索潜在关键技术。


吕萍则表示,如果是从“在5G的基础上跟进6G”这个角度出发,研发可能存在至少三个主要的技术难点:一是网络架构的重构问题。2G到5G都采取了由多个基站构建起的蜂窝状网络架构,目前的网络架构很难适应6G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传输的需要,同时传统网络协议存在的信息“丢包”问题也不能满足6G网络的高传输速率和低延时特征,在无线传输技术目前还没有革命性突破的情况下,网络架构仍是6G研发的关键。


二是“双碳”目标下的功耗问题。6G频段更高、蜂窝更密,能耗比5G更大,减碳将是6G研发的难点,在现有网络架构下,6G技术的节能降碳存在天花板,应在基础架构上予以突破。


三是信息安全问题。6G网络承载着海量数据的传输处理,一旦被盗用篡改会产生较大影响,6G网络的安全架构可能与目前“外挂式的网络安全体系架构”截然不同,需要具备内生安全能力,有待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撑。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时报访谈|迟福林:建设徐闻特别合作区推动海南自贸港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

●特别报道丨“一切为了U”:常山经验对山区县实现共同富裕的借鉴意义

●各地拼经济谋发展(2)|拼经济:广东射出三支“穿云箭”

●智观天下丨首单LNG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意味着什么


总 监 制王辉 王继承

监 制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中国经济时报   布局   热点   基站   技术   高地   超前   难点   关键技术   架构   速度   关键   我国   基础   时间   标准   全球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