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青 - 中欧企业数字化转型比较研究

摘要

随着数字经济不断发展,数字化转型逐渐成为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新出路。数字化转型不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核心价值的重要驱动。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转型,是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有力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指企业充分运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将生产经营环节与业务流程物理信息连接起来,构建以数据驱动的价值创造体系。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新出路,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投资回报率的关键因素。如今,包括中国和欧盟在内的世界各国和组织都在抢抓数字经济战略机遇,积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机遇

1. 全球供应链危机加深企业对数字化转型认识
疫情的反复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同时也让全球供应链蒙上一层阴影。加之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及逆全球化思潮升温,致使国际经贸合作受阻、产业链受到干扰,造成严重供需波动,全球供应链部分环节出现“断链”的情况。为了应对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数字化升级视为自救的道路,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和理解也进一步加深。

2. 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伴随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到来,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加速向各行业各领域融合渗透,带来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商业模式的深刻变革,提升了经济发展韧性,增强了创新发展动力,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新动能,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

3.“新消费时代”到来助推数字化转型有效落地

伴随互联网技术革命、共享经济以及移动支付等生活方式的变革,以数字经济和新零售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升级方兴未艾,数字化消费场景不断拓展,模式新业态应运而生,标志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消费时代”的到来。在“新消费时代”,企业从研发制造到营销零售等各环节都围绕消费者进行,企业需要借助数字化与技术创新,锚定消费需求,畅通消费端与供给端的对接,打通企业发展堵点,从而使企业换发新的生机。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根本动力

1. 数字化转型为企业生存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数字化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企业业绩的增长与数字化程度密不可分。近年来,具备数字化核心的企业,例如互联网、软件、电信等都有不俗的增长。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21 年 1—11 月,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完成业务收入 14155 亿元,同比增长22.3%。相反,一些传统企业则出现利润下降的情况。企业数字化程度越高,具有数字韧性越强,在不断变化且日益复杂的数字环境中去抵抗、吸收、恢复和适应业务中断的能力也越强,使得企业即使在高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发生震荡时,也能很快适应变化并取得竞争优势。

2.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提升核心价值的重要驱动力

数据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产。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海量的数据需要被发现、量化并高效利用。数据将有效驱动劳动力、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而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整合市场数据资源,挖掘数据价值,做到企业管理精细化、精准化,持续激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催生新业态,开拓新市场,提升企业核心价值。

3.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创新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数字化大背景下,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驱动企业创新加速,推进企业新技术创新、新产品培育、新模式扩散和新业态发展,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同时,数字化赋能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助力企业对内组织运营升级。企业通过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实现流程自动化,推动效率重构,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欧企业数字化转型情况对比

随着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中欧作为世界数字经济发展巨头,纷纷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上发力,增强企业的生存力,推动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

1. 中欧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环境比较

欧洲一直重视对企业数字转型,近年来出台一系列政策主张,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转型解决各种难题。在资金支持方面,欧盟为配合数字化发展,从其6725亿欧元复苏和弹性基金中划拨出至少20%,用于在未来2到3年内投资欧洲的“数字化转型”。在人才支持方面,欧盟委员会推出包括《关于终身学习关键能力的建议》《欧洲教育和培训合作2020战略框架》等多项数字教育行动计划,以支持欧盟民众使用数字技术和提升数字技能,消除行业壁垒,让欧盟企业顺利转型。在平台支持方面,欧盟建立基于技术型大学或研究机构的泛欧数字创新枢纽网络,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创新设施、咨询建议和数字创新措施,让所有企业都能抓住数字化的机会,成功转型。

我国数字化转型步伐逐年加快,政府对企业转型扶持力度也在持续加大。在政策引导方面,2020 年,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系统明确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方向、重点和举措;2021年12月,工信部发布《“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提出将在“十四五”期间,从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升级三个方面大力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企业帮扶方面,发改委联合 145 家单位,通过线上方式共同启动“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2020)”,支持中小微企业降低数字化转型成本、缩短转型周期、提高转型成功率;同时,发改委联合中央网信办启动面向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从能力扶持、金融普惠、搭建生态等多方面帮助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培育新经济发展。在数字赋能方面,工信部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服务产品及活动推荐目录》,旨在通过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形成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培育新增量、新动能。

2. 中欧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现状比较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和欧盟的企业在数字转型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欧洲将数字化转型视为激发经济的重要契机,从而大力推动数字化进程;而中国虽然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晚,但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推动本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

在规模上,欧洲数字化转型起步早,具备良好发展基础,加之近些年对数字化问题关注度不断提升,欧盟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面正在逐渐扩大。据有关机构研究测算,欧洲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达到 46%,仅次于美国的 54%,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的企业数字化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国家政策和发展环境双重利好的情况下,市场整体成熟度逐年提升。《2021 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中指出,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由2018年的37增长到2021年的54,全国各行业企业整体数字化水平稳步提升;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数据,2020年,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增加值的贡献份额由 2018 年的 11.08% 提升至 13.31%,上升了 2.23 个百分点;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 GDP 增量为 3040.31 亿元,预计未来十年内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GDP 增量将达到 13.88 万亿元。

在战略合作层面上,欧盟通过开展内部参与者持续对话合作、建立成员国和产业界的监管框架等措施,推动数字化单一市场战略实施。2020 年,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就推动欧洲制造业数字化提出了“新建立书”(Position Paper),从数据经济、数字价值创造、安全信任、技能培训等方面对三国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给予支持;而在中国,“伙伴行动”初见成效。一批转型成功的龙头企业及金融机构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力争解决它们“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截至目前,首批近 150 家倡议发起单位共推出了 500 余项帮扶举措、300 余项减免费服务,已服务超过 200 万家企业、100 万家农户。

在领先企业数量上,中欧双方都涌现了一批走在全球前列的数字化转型龙头企业。截至 2021 年 3 月,欧盟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 122 个。迅达、DHL和沃达丰等一批优秀企业纷纷采用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来扩大其业务范围并提高其数字竞争力;中国企业也紧抓机遇,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强化核心业务、开辟拓展新业务领域,通过数字化推动创新业务蓬勃生长。根据埃森哲的研究报告,我国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的领军企业数量由 2018 年的 7% 增长至2021 年的 16%,“领头羊”企业数量再创新高。

在数字人才培养上,欧盟高度重视数字技能人才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2019 年,欧盟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员数量为 780万,截止 2020年,欧盟掌握基础数字技能的成年人(16—79 岁)比例达到 58.3%。相较于欧洲,中国存在巨大的数字人才缺口。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领域单位就业人员为 487.1 万人,与欧洲差距较大,同时,《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接近 1100 万,伴随全行业的数字化推进,企业需要引入更广泛的数字化人才,这也直接导致人才缺口持续放大。

在支撑中小企业发展上,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在数字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欧盟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技能培训,并取得良好效果。根据欧盟《2030数字罗盘》 数 据, 截 至 2020 年, 有60.6% 的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达到欧盟规定的数字强度平均水平。中国虽然也在加大对中小企业转型的帮扶力度,但效果还未完全显现。《2020 年中国小企业数字初始化指数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现阶段小企业数字化成熟度不高,处于很低和较低水平的小企业累计占比达到 47.6%,而处于较高和很高水平的累计占比仅为 18.0%,数字化水平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3. 中欧企业数字化转型保障措施比较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推进,企业遭遇的在线攻击和数据泄密威胁屡见不鲜。网络安全成为企业成功转型的安全基石。

作为世界上较早拥有网络安全立法的地区组织,欧盟的网络安全治理机制发展较为完备,在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方面成效显著。从 2016 年开始,欧盟陆续出台了《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指令》《通用数据保护条例》《非个人数据自由流动条例》《网络安全法案》等条例法案,不断补充、完善其网络安全“法律库”,严格对数据的监管,为更好地防范各类网络安全风险打下坚实的法律基础。在机构支持方面,欧委会成立了欧洲网络犯罪中心,利用“一线经验”优势,在网络防御政策、风险预防、跨境信息共享等问题上向政府、企业和监管机构提供更有效和实用的建议;欧盟网络安全局为企业提供风险评估和管理办法,同时在特殊时期还会发布提示信息,以帮助企业在特殊时期应对迅速变化的数字领域。在资金投入方面,欧盟利用连接欧洲基金、“数字欧洲”项目等,加大对网络安全领域的投资力度,强化网络安全能力建设。有数据统计显示,欧洲每年在网络安全领域投资金额占 IT 整体预算的比例长期保持在 10%—15%。

中国在网络安全布局领域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为了缩小差距,我国先后出台了包括《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多部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基本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网络安全立法和标准框架。在机构建设方面,虽然在安全咨询方面我国有 IBM、埃森哲等世界知名咨询服务企业,也拥有一批如360、启明星辰等一批知名网络安全企业,但存在企业分散、孤立,且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现象,同时在企业成熟度上相比欧盟也存在一定差距。在网络安全投入方面,目前我国网络安全投入占信息化的比重偏低。IDC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阶段网络安全市场占信息市场的比重为 1.87%,远低于欧盟的 10%,同时也低于全球 3.74% 的平均水平,无法充分满足企业数字化发展需求。


对我国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启示

我国企业数字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但在某些领域距离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若想成功实现转型,则还需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多措并举,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1. 强化思想认识,夯实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

一方面,政府需要从战略层面出发,帮助企业深刻认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目前,我国仍有一些企业没有数字化转型的计划,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也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使得这些企业还是维持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无法跨出转型第一步。针对这类企业,政府可以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程,开展企业培训,培养企业的数字转型意识。另一方面,从企业内部也要统一认识,共同推动数字化转型。虽然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但并非只是单个部门和某个个体的个别行为,而是需要整个企业从上到下、共同参与才能达成的目标。企业可以通过培训、讲座、文化沙龙等形式,打造数据驱动文化,开拓员工视野、强化员工对数据价值以及数字化转型的认知,通过企业上下统一思想,共同发力,企业才能抓住机遇,实现更好的发展。

2. 加大扶持力度,攻克企业数字化转型难题

传统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普遍存在技术能力不足、资金储备不够等“卡脖子”的问题,使得企业无法实施转型。针对这种情况,政府要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结合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实际情况,统筹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整合土地、金融、财税等各方力量,帮助企业攻克难关。如,在财政支持方面,可以引导各方加大对传统企业或中小微企业转型资金支持,减免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技术引进税收,加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项目及试点工程的支持等;在资源配置方面,要将政策适当向转型企业倾斜,重点保障传统产业及中小微企业的用地、用能、排放需求;在技术支撑上,继续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充分发挥大企业赋能作用,为帮扶企业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3.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

目前,我国人才需求特征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随着我国数字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对跨界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另一方面,我国存在巨大的数字人才缺口,数字人才存在供需不匹配的情况。从政府层面来说,要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企业一线需求,完善教育培训体系,通过优化课程配置和配套,强化产教研融合等政策手段,弥补企业人才缺口;从企业内部来说,要加大培育员工的数据素养,围绕大数据、互联网 +、区块链等数字化转型所需关键技术对员工开展培训,提高员工分析和利用数据能力。同时,也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精准发力引才聚才,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措施,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和能力。

4. 扩大开放合作,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效能

以大数据、AI、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技术基石。我国要成功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除了要在技术上不断自我突破,同时也要加强数字技术的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力争打造一个全球范围内开放、包容、合作的技术体系,为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同时,企业为了弥补技术方面的不足,除了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也要保持一定的开放度,强化与“天生数字化“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习其理念及技术,并充分运用到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和管理水平,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5. 强化保障措施,构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安全屏障

为了保证企业数字化转型顺利实施,政府应多角度发力,为企业构筑安全屏障。首先,完善法律框架。在已有的框架下,不断完善细节,通过设定数据边界、采用技术手段等方式平衡数据开放与隐私安全。同时,引导行业组织、企业研究制定数据保护的行业、企业标准,并在适当时机将这些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作为对现有法律规则的外延和补充。其次,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加大对网络安全投入,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吸引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人才来我国就业,推进我国网络安全技术发展,为我国网络安全筑牢“防火墙”。最后,加强监督执法。相关部门要提高对侵犯我国网络安全的个人或组织的惩罚力度,严厉打击泄露企业数据、商业机密的行为,增长威慑力,从而引导行业、组织及个人加强自律,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筑建安全壁垒。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邮箱:wangyuqing@caitec.org.cn


来源:《中国外资》 2022 年 3 月(上)第 05 期

编辑:周义升

审校:周晓剑、罗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中欧   企业   欧洲   网络安全   中国   欧盟   我国   数字   数据   技术   王雨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