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台剧「吊打」《他是谁》?网友:有意思

老实说,看台剧《模仿犯》的初衷,纯粹是源自各大影评人的一句“台版《他是谁》”。

但在看完之后,不禁惊呼:我X,这拍得也太好了。

至于拿它跟《他是谁》做比较,我想真不是一个“等级”的。

为了验证这一点,还特意搜了某瓣的评分,一个6.1分,一个7.4分。

当得知这是根据日本现象级犯罪神作宫部美幸的《模仿犯》改编而成,一种想法油然而生:说不定台剧正是日本犯罪文学的出路。

确实,从《红衣小女孩》《谁是被害者》到《模仿犯》,湾湾导演们在影剧IP改编上累积了不少经验。

有故事,有舞台,有核心概念可探讨,《模仿犯》本身就是值得深掘的矿藏。

虽然与《黑暗荣耀》这样的逆天神剧还有些差距,但这几年台剧还是有肉眼可见的进步,还是蛮值得鼓励的。

台剧《模仿犯》篇幅不短、叙事扎实,所需观看时间不比读完整部原作少到哪里去。

但这一回台剧可真争气,做到了翻拍经典的神髓甚至聚焦放大了原著在25年前所预言的寓言性。

若观众们愿意拿出与阅读原著一样的耐心,那么在具现化台剧《模仿犯》的工程其壮观性,是有的。

这也是继《谁是被害者》之后,湾湾后一部拿得出手的犯罪片。

看《模仿犯》最大的感染之处在于,前一秒还是看似美好的画面,转场后的下一幕就很灾难。

虽然没怎么看过原著,但我知道原著很强大,就在去年我得知要改编台剧要上映的消息,加上用资金堆砌出来的演员阵容,让平常极少看台剧的我,默默期待起剧集上线的那天,然后也就花了些时间,默默的把10集都给嗑完了。

《模仿犯》剧情烧脑,剧组从筹备、改编、拍摄到后期制作耗时超过3年,可见众人的用心。

导演张荣吉更称在视觉、动作和场面上做了很多新尝试跟突破,为求带给观众未曾感受过的感官刺激。

另一导演张亨如则指出为了让角色更具立体感,每个人物都添加了很多反思的地方,想让观众能获得有别于以往惊悚剧的印象。

剧情上以大众认知的“恶”作为出发点,“恶”似是病毒一样在城市中蔓延,众人为各自的欲望而做出自私的行为。

《模仿犯》以公园出现一只女子断掌作为事发起点,在调查过程中竟牵扯出一批失踪女性恐都被连续杀人犯灭口的社会新闻。

《模仿犯》中的受害者都是女性,凶手会慢慢凌虐她们,并操控其家人。

顿时民众人心惶惶,一边追着新闻播报进度、一边听信主播揣想案发细节经过。

吃瓜群众们众声喧哗,流言四起,让踏实查案的刑警与真正的受害者及家属逐渐失语、无力面对冷血杀人案被娱乐化后的景况。

但真要说起来,日本犯罪小说里杀人犯心思的变态腥膻与浮夸程度、以及人魔思维的细腻脉络,简直超英赶美。

也许北欧文学的冷冽冷眼堪可比,然而放眼亚洲,韩国影剧或能在形式上端得出异常华丽的杀戮手法,但将犯罪过程视为行为艺术创作的优雅、幽微心境影像化功力,仍不能及。

至于日本自己的影视,则尽管能对焦到犯人心态,却难能做到让犯案现场与犯罪心理完全“图文相符”地协奏激荡。

或许是因为既有日本影视工业环境绑手绑脚、或太过正义凛然,不敢逼穷极恶的结果,就是老把神作小说翻拍得很平庸。

像前阵子上映的电影《回廊亭》就是这一典例。

但这次台剧《模仿犯》做了一恰如其分的改编工程,尤其在穿越过宫部美幸以全民笔触所书写的百万字林以后,仍精准摘采到了林中的奇异果实、嫁接在台湾,长出了混血台剧的顺眼模样。

台湾原创故事不是不好,但想不到有了经典文本强力支撑,能让编导演员乃至于剧组的群创说故事能力乘风、趁势飞得这么高。

在台剧《模仿犯》里的原创元素是有存在感、可被清楚辨识出来(是原著没有)的,增减部分却也没有针对与冒犯日本原著,纯粹是一种顺应之道。

让故事能从日本案件的文字叙述适应到影视作品与台湾文化生态脉络里使然。

例如整部戏第一个登场的“公园断掌”指甲上的淡紫色被换成了鲜红指甲油、孙女失踪的关键角色有马义男所经营的豆腐店成了台湾宫庙建筑。

类似此番看来仅是强化了被害者与角色人物形象的戏剧化调整,背后其实有着令人激赏的“破除与升华刻板印象”的心思与编剧之功。

这一番看下来,改编得很台,够味,但也够温柔与细致。

在经历过《谁是被害者》精彩的实务操练后,台湾导演们在执行悬疑推理戏种的成熟度就悉数反映在《模仿犯》上头。

而能耐也体现在整部影集的十集皆风格统一,并没有像《他是谁》的烂尾,尤其“处理尸体与虐杀情节”所需画面禁得起逼视。

却也节制、不过份渲染卖弄猎奇惨样,介于韩式爆冲爆血美学与日式过于隐晦不忍碰触之间。

例如剧里女孩们惨紫苍白尸体静躺的控诉力远远大过她们受虐受刑时的动态痛哭血嚎,着实符合宫部美幸在笔触里虽巨细弥遗描述一切、仍保有慈悲的《模仿犯》被影视化后该有的样子。

这是我觉得台剧改编最精彩的一处。

当然,诠释剧中人物的演员们若不够感性撑起各个样貌独具的暖润或尖锐,也只会徒然浪费这得来不易的精彩世界观。

让这出台剧成为一幅“只是好看”的风景画而已。

等待《模仿犯》调查冰冷尸体后的回暖时刻或许也需要一点“耐心”。

例如第一场哭点要等到第三集半小时处,陈博正所饰演的马义男在找寻失踪外孙女多集以后,终于迎来与李亦捷所饰演的孙女怡君的重逢时刻。

在陈博正克制又悲悯的眼神凝视下,虽仅简单吐出两三句台词,戏剧泄洪威力却是年度台剧最强功力!

柯佳嬿饰演的心理师尽管已经很懂人性。

对于弟弟与郭晓其爱的表达与交流情事上却仍常感挫折,既说明了世上任何一门学问都无法成为穿透人心铜墙铁壁的万用钥匙,真心相爱的两个人也不一定能坚定牵手共同抵御外部各种威胁与保护对方不再受罪。

爱是解答却也与生命一样脆弱,在风雨中飘摇着、反复打起精神重新振作的活下来的人,就是《模仿犯》里最令人唏嘘又不舍的悲剧幸存者。

《模仿犯》并突破了台湾影剧产业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环节,那就是角色群的造型对位程度符合百分之百的类型需求与演员适任。

尤其是片中一些台湾“不知名”演员所饰演的角色相貌几乎都以一种台湾观众没看过的人物质感现身,一方面角色印象能瞬间强烈拓印在观众脑海里,另一方面这些演员也都争气地在少少的戏份中踩出灵魂的重量。

这是过往台湾影剧观众原本已妥协到成为习惯、要在看了《模仿犯》才会恍然悟懂不妥协更赞的“角色妆发造型魔法”。

至于几位年轻貌美女演员们的受害者“尸容”也都诚意十足、尸妆精彩,是能把这些受害者死去之后的真实样貌拍摄集合起来出摄影展的美学程度。

这也是《模仿犯》做的很不错的一点。

有趣的是,《模仿犯》还是有本色皮囊示人、可被归类为实力派的吴慷仁、柯佳嬿等。

他们即使没有“大变身”仍在戏中浑然入戏成为角色,演技精巧。

或者说这些演员的本来面目就是带有观众熟悉度的优势存在,悉数拿掉也是可惜甚至不智,对这几位演员处理以符合时代且顺眼上相为原则的妆发就是最大的加分。

至于从今年《华灯初上第二季》转台过来、顶着同样发型或发长的林心如与江宜蓉,造型仍是做到有感的不同。

且这次从妈妈桑与雅雅两位酒店小姐转行成为女记者姚雅慈,也换上了更加坚定的职场傲气。

这是《模仿犯》原著里没有的角色,也对查案进度与破案协助上有着关键用处。

虽然少数演员的表演方式让人出戏,虽然内容架构的Bug及可以挑剔的地方不少甚至有些段落有点莫名其妙,虽然中后段步调有些慢了下来不免有些拖戏感,但其实很多韩剧也都存在相同的问题。

所以平心而论,这部改编自日本小说模仿犯的台剧模仿犯,在多数演员演技、化妆、造型、道具、故事氛围、情绪张力、掌镜技巧、画面呈现方式等各个层面,其实我都颇为喜欢。

也惊艳台剧真的进步很多,尤其第七、第九两集的内容带来蛮多震撼感受,结局有些遗憾,但人生好像也就是这么现实又不完美。

然后有点惭愧台湾演员认识的不多,但还是想说说演员的部分。

黄河饰演的田村义,虽然出场篇幅偏少,但演技真的让人印象深刻,尤其突然拿起笔的那一段简直是神来之笔。

游安顺的舅舅、庹宗华的爸爸,看来真的就是现实当中的长辈角色;

姚淳耀的杀人魔,虽然性格表现似乎有点外放了些,但那阴森可怖又极为自恋膨胀的模样还是掌握的挺好。

最后是吴慷仁的检察官郭晓其,不得不称赞一下,这次的内敛演技我很喜欢,不管是台词还是情绪表达,都自然很多!

郭晓其在设定上是一个因为小时候遭遇家人杀害,而对破案、抓捕犯人相当执着的一位检察官,个性上认真、刚直、正义,甚至在剧情中多次透过一些小情节暗示其与职场环境的格格不入。

乍看之下好像不通人情、相当理性,实际上却在很多剧情上可以发现他是一个相当重视感情,非常照顾身边的人的一个性格。

随着剧情推进,从很多镜头可以看到他疯狂吃头痛药,在身边所有人都情绪化,甚至有非常多刻板、非理性的话语时。

以清晰的头脑带领众人搜证,并坚持以证据、司法缉凶,在剧情隐约透露的各种习惯以非常规手段、黑警勾结等环境中,算是难得可贵的清流。

即便到了前女友被杀害,情绪崩溃跑去找凶手对峙时,都仍然坚守底线,没有越线一枪轰了凶手,意志力相当惊人。

虽然后续仍然采用了一些相对不光彩的手段(利用监狱斗殴保外就医,上电视设局让凶手自白),但从结果来看,他并没有违背自己的底线、道德,顶多算是灰色地带、小擦边。

或许是角色性格设定因素使然,吴慷仁少了过去的夸张跟油腻,取而代之的是压抑以及各种细微又细腻的小表情跟小动作,但好演员就是要这样不断精进啊!特别是最后晓其思念允慧的片段,虽然不免让我联想到《千元律师》里的智勋想念周英,但眼神流露出的情感真的有其深度(所以联想是称赞之意)。

不过相形之下,几位主要女演员的部分,就显得较为中规中矩,稍微可惜了些。

《华灯初上》的导演连奕琦在成为现象级电视剧名导后曾说过:《我们与恶的距离》、《天桥上的魔术师》、《茶金》与《华灯初上》这些近年优秀作品并不能被视为是“台剧的天花板”,而是“地板”,这样台剧才会有未来可言。”

如今回望,连奕琦导演似乎真是说对了一些什么。

台剧唯有更好才有未来,在台剧文艺复兴的这十年内黄金关键期,有着《模仿犯》这样不论是在硬技术与软实力面都表现亮眼的台剧代表作存在,作为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地板”之后,说这部台剧上到台剧“天花板”是非常够格且引人兴奋的。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被害者   影剧   华灯初上   台湾   日本   原著   凶手   受害者   演技   有意思   导演   观众   剧情   演员   角色   网友   故事   最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