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万份遗嘱深藏了哪些牵挂

“如果有来世,但愿依旧可以一起”

我所有的银行卡都放在深棕色花纹钱包和驾驶证卡包里

请不要给我穿寿衣,平时穿的普通衣物就好

“女儿,妈妈希望你做一个善良正直,对社会有用的人”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你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所有的烦恼都与你无关,所有的疾病都能痊愈”

……

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遗嘱”话题再次引发热议。最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华遗嘱库管理委员会、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联合发布《2022年度中华遗嘱库白皮书》(简称白皮书),其中提到许多人现在选择在网上写下微信遗嘱,表达自己的意愿,让将来不留遗憾。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去年中华遗嘱库共收到近9万份微信遗嘱,最高峰时中华遗嘱库“幸福留言小程序”一天收到上千份微信遗嘱。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近9万份“微信遗嘱”中,北京、广东、上海地区的市民留下微信遗嘱数量最多,近8万份。从大部分“微信遗嘱”内容上看,许多人重新认识生死观,也有许多人表示更加重视“亲情”“友情”。

中华遗嘱库中部分微信遗嘱摘录。

2022年度中华遗嘱库中近9万份“微信遗嘱”的地区分布。

有表白也有倾诉

年轻人微信遗嘱中表达内容丰富

白皮书提到,从数据来看,年轻人对遗嘱并不抗拒、反感,反而愿意接受。同比2021年数据发现,20-30岁、30-39岁年龄段留下微信遗嘱的占比均有所上升。年轻人群体留下的微信遗嘱中,表达内容十分丰富:有向现任、前任、暗恋对象表白的、有向闺蜜好友倾诉的、也有向父母倾诉等。

统计数据显示,近9万份微信遗嘱中,有35.54%的市民在微信遗嘱中“向爱人、配偶表白”;35.63%的市民在微信遗嘱中“对爱人和家人作祝福、祈祷”;19.12%的市民在微信遗嘱中写下了“人生经历和未来期望”;5.18%的市民写下了“对自己或亲友的鼓励语”;4.53%的市民则写下了“立遗嘱的原因和想法”。

其中,“向爱人、配偶表白”、“立遗嘱的原因和想法”这两个板块占比较之去年略有下降;“对爱人和家人作祝福、祈祷”、“人生经历和未来期望”、“自己或亲友的鼓励语”这三个板块占比较之2021年略有上升。另外,有71.13%的市民,会在微信遗嘱附上自己和爱人、家人合照。

2022年度中华遗嘱库中微信遗嘱内容占比。

留下心里话或记录感受

通过微信遗嘱表达自己真实情感

从微信遗嘱内容来看,大多数人会给爱人、家人留下心里话。而这些话,平时很难向对方亲口说出。通过微信遗嘱方式,市民可以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和情感,同时可以要求中华遗嘱库,在指定的时间,将微信遗嘱发送到指定的人手里。同时还发现,有不少年轻人遭遇失恋、感情受挫后,会在微信遗嘱上记录并表达了自己的过程和感受。

根据数据显示,大部分市民留下的微信遗嘱传递对象是“爱人”,占比达38.18%,其次是“子女”和“父母”,分别占比为26.04%、21.75%。分析可见,20岁以下的年轻人大部分会选择留言给自己父母,感恩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20-30岁年龄段的年轻人大部分留言内容是留给自己的爱人,十分珍惜自己的爱情;已经结婚成家的留言人,大部分会选择给自己子女留言。

值得一提的是,有3.89%的留言人会给“未来的自己”留言,内容充满正能量,都是鼓励并希望自己未来会更好。0.42%的人会选择向其他人传递微信遗嘱,其他人群包括了暗恋对象和前任。

2022年度中华遗嘱库中微信遗嘱传递对象占比。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采集分析:袁炯贤 设计:张博

数据来源:2022年度中华遗嘱库白皮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遗嘱   大部   白皮书   年龄段   中华   爱人   对象   年轻人   父母   市民   留言   未来   年度   内容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