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刘伯承劝杨森重庆起义投诚,杨森却要求:给我3000根金条再说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新中国便在中华大地上傲然矗立起来。

但这时候五星红旗还没能飘扬在西南重镇重庆的高空上,因为彼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与解放军的战争中节节退败,最后逃亡到了重庆。

川渝人民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川渝地区的任务已然迫在眉睫。

于是刘伯承和邓小平对国民党发出了“四项忠告”,要求川渝地区的国军部队起义投诚。

而时任地方大军阀的杨森不但没有认清局势,还向刘伯承一行人提出荒唐至极的要求:“准备3000根金条给我,我就同意。”

杨森

杨森为何会提出如此荒唐的理由?最终刘伯承又是如何做的呢?他们二人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

想了解刘伯承是如何回应杨森无理要求的老铁们可以在弹幕打上“想知道”,精彩马上为您揭晓!


穷奢极欲

杨森是同盟会的成员之一,其后诸如辛亥革命,护国运动等著名的历史运动中,也都有他活跃的身影。靠着一股子的拼劲,他很快就成了北洋军阀在四川的当家人。

表面上他一直推行新政,但背地里他又是封建糟粕的典型代表,嘴里喊着要解放妇女,破除“捆绑”妇女们的枷锁,如废除裹小脚等的封建陋俗等。可实际上他依旧干着强抢民女,疯狂纳妾的勾当,他光是对外公开的有名有姓的妻子就多达13位,膝下儿女更是多达43个。

杨森的第六个妻子陈顺容本是三姨太刘谷芳身边的贴身丫头,当时她只有15岁,放在现在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初中生,却被醉酒的杨森玷污,其后被纳入妾室。在嫁给杨森之后,她不会讨好这个自己根本不爱的丈夫,而杨森也只是酒后乱性,之后只要心情不好就会对她拳打脚踢。

一个从15岁就对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掌控权的小女孩,在经过杨森的非人对待后,患上了精神疾病。而此时已经腰缠万贯的杨森知道这件事后,不但不带陈顺容去治疗,反而用一根冰冷冷的铁链将她拴住,这个还是花季的少女还没含苞待放便在丈夫的漠视中走向了死亡。

陈顺容的死并没有激起杨森心里的一丝波澜,他继续寻找着下一个“玩物”

杨森的第七个妻子名为曾桂枝,是他曾在贵州毕节收养的一个小女孩。本应尽到养父职责的他,却在曾桂枝面容与身材愈发姣好之后动了违反伦理道德的色心,将她占为己有后纳为了妾室。

但为了维护他所谓的“解放妇女”行动,他还是将很多妾室都送去读书,想让她们成为有知识的新时代女性,以后带其出席重要场合时自己的脸上也有光。曾桂枝也不例外,杨森将她送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求学。在求学期间,她遇上了此生的挚爱。

杨森很快就得知了自己被戴绿帽的消息,于是派人将曾桂枝及其爱人一同设计杀害,并扔进了江里,以此泄愤,直到晚年还大言不惭的说,这是爱之深恨之切才不得已而为之。

而杨森的花边新闻一直到他90岁时还不断更新。在台湾期间,他常以招聘秘书为由,骗取妙龄少女前来,其中最令人诟病的便是连哄带骗一位17岁少女嫁给自己,后来还生下了一个女孩,为此还吹嘘自己宝刀未老。

诸如此类的恶劣行径充斥着他的晚年生活,实在是令人愤懑,唾弃!


正义抗敌

虽然杨森的以上行径令人痛恨,但看人也需要全面,他在维护国家尊严、御击外敌上的表现也不能被抹去。

1926年,杨森将在四川与刘湘争夺“四川王”的步伐转向了重庆,成为了重庆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

彼时,英国人仗着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与中国签下的《天津条约》,在我国的内河水面上横冲直撞,恣意航行,故意撞击无辜民船并致其沉落。这种卑劣行径,已经造成了我国人、财、物等巨大的损失。而重庆作为长江边的一个重要地方,自然也没能逃过英国人的魔爪。

这一天,杨森部下所属的一名大队长护送了一批武器装备以及数额较为巨大的钱款来到了云阳码头,当时所属英国公司的“万流”号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商船,也来到了云阳码头。但由于云阳的码头较小,“万流”号只能用3艘小木船前去接应。

但让木船里的宪兵们意外的是,他们刚刚到“万流”号的旁边,准备脱离小船爬上去时,无耻的英国人却突然启动了“万流号”。刘湘名下所属的三艘木船当场沉没,船上50多名官兵、5000余发子弹,以及价值85000银元的饷款全部沉入江中,而狡猾的英国人在撞沉木船后便逃之夭夭了。

杨森大怒,想找英国人讨个说法,但那时的他依靠的是吴佩孚,要知道,他的四川省省长位置也是吴给予的。而吴佩孚后面的靠山又是英国人,也就是说杨森的靠山的靠山是令他造成重大损失的英国人,所以与其正面刚、硬碰硬肯定是不行的。

于是杨森找到了前来进行统战工作的朱德,希望朱德能给他一些建议。按照朱德的话,杨森扣留了在重庆停靠着的,和“万流号”轮船属于同个公司的另外两艘商船,以此来要求英国人赔偿他的损失。但卑鄙的英国人不但不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思,反而秘密策划用“嘉禾号”夺回被扣留的两艘船只。

9月5日下午6点左右,天空慢慢坠入深蓝,江面上灰蒙蒙的,十分静谧。突然,被扣留的船只里传出了两声枪响——英军在武力抢夺船只时向中国士兵开枪了!

是可忍熟不可忍,火冒三丈的杨森立即下令:“给我打!”

中国士兵们奋起拼搏,将积压在心底的愤怒与无奈在这一瞬间毫无保留的释放了出来,击败了英军20余人,其中包括他们的副舰长达尔礼。

也许是受到的中国军队的反击太少,英国人十分不甘心,在与另一只船舰会合后,转头调了回来,以极其丧心病狂的架势将炮口对准了万县,对无辜居民以及其房屋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炮轰,造成了至少5000名老百姓死亡。这就是震惊全国人民的“万县惨案”,也称为“九五惨案”。

虽然北洋政府最后还是以懦弱的姿态将此事了结,但因为杨森这如此英勇的举动以及强硬的态度,英军再未在川渝附近地区招惹挑衅过国人。

到了1937年,日本将邪恶的魔爪伸向了中华大地,全面抗战爆发。杨森虽然一直参与着军阀混战,但在国家大事前,他还是选择了积极响应全国的抗战事业,率领18000余名川军徒步出川前往上海,与其他部队一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他率部打的第一场战役是淞沪会战,他们与日军中的精锐部队激战了五天五夜,顽强的抵住了敌人的进攻,守住了防线,直到第二天31军和66军前来接替。也因为这,他所率领的部队被誉为是淞沪战场上最能打的5个师之一,是除中央军之外最能打的部队。

此后,他又率部参与了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以及长衡会战等战役,几乎打满了整个8年抗战。


钱权迷眼

杨森最为后世诟病的,还是他那些不守信用、轻易倒戈的“黑历史”。

在孙中山第二次发动“讨袁战争”时,杨森跑到了熊克武部下。但熊克武部队被袁世凯从云南调过去的滇军击溃,杨森成了俘虏。大家想想便知,一个土生土长的四川人,会在其他省份安然度过今后的日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于是他用尽心思,与滇军中的军官打好交道,军官们看他才能突出,身材魁梧,渐渐的关系也就好了起来。可这都是表面的,杨森从来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无时无刻都在想回到川军中去。而在川滇大战中,杨森迎来了他的机会,倒戈到了川军阵营。

在滇军中待了那么长时间,杨森已经将滇军的情况摸得很清楚了,所以川军在他的指引和帮助下,以势如破竹、不可抵挡之势对滇军进行追击,非常顺利地完胜了。

1927年,刘伯承与杨闇公计划在泸州、顺义一带发动起义,但被当时割据一方的“四川王”刘湘牵制镇压,很多士兵被刘湘的部下残忍杀害。

考虑到杨森和刘湘从上学时期就认识,且两人一直在四川活动,兵力也差不多,于是他们联系到杨森,希望杨森能够支持他们这次起义,并帮忙牵制刘湘。

杨森表面上答应了,但等到起义军真正遇到困难时,他却视而不见,之前的约定化为泡影,起义也因此失败。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杨闇公的惨死,刘伯承也逃到了其他地方,甚至一大批革命志士也被逮捕。

经过这件事,刘伯承对杨森可谓是失望透顶,完全看清了他两面三刀的阴险嘴脸,对他这种背信弃义的人再无半点信任。

到了1949年,国民党大势已去,于是决定了“确保大西南”的方针,将重庆做为他们的据点,再以四川、西康、云南、贵州为根据地,妄图能再次等到重振旗鼓的契机。

对此,党中央做出了解放西南的总体部署。刘、邓大军挺进西南地区后,以充分的战略准备与计划作为坚实后盾,一路战无不胜,将蒋介石的部队打得落花流水。

时机已经成熟,刘伯承和邓小平便向国民党官兵发出了“停止抵抗破坏、要求脱离国民党反动统治,协同人民解放军作战,维持地方秩序”的四项忠告。在四项忠告发出后,部分国民党将领深知败局已定,于是乖乖投降了。但杨森仍然执迷不悟,不以为然。

于是刘伯承派鲜英前去说服杨森,希望他能主动发动起义,并保证重庆遭到最小范围的破坏。鲜英是杨森在成都求学时一个宿舍的同学,而且他们的儿女也曾在一起谈过恋爱,两人差点成为亲家。

刘伯承想着他们有这么一层亲密的关系,杨森应该会被劝服。可没想到,面对鲜英的来访,杨森的态度居然丝毫不变,且狮子大开口,他对鲜英说:“要我答应,让他们准备3000根金条再说!”

得知这一情况的刘伯承不禁破口大骂,而之后,国民党的颓势一步步加深,谁来领导都已无力回天。杨森这个见风使舵的墙头草看此形势,也知道自己好景不长了,便几次写信给刘伯承,表明自己想要起义。但刘伯承对他摇摆不定的狡猾性格很清楚,也就不再做任何回应。

杨森见此依然不死心,即使在重庆已经解放之后,他还执着的找到了刘伯承,希望能将他被困在山上的部队给放了。刘伯承对此不买账,坚决地说:“有多少枪就缴多少枪,别的一律不谈!”

看到刘伯承如此强硬的态度,杨森知道失败是既定事实了,于是又转头找到蒋介石,并向其表达了自己的忠心,随后便跟着国民党一行人乘飞机从成都到海口,再转机逃到了台湾。1977年3月,杨森被台北的医院检查为肺癌,两个月后,他因病在台湾去世,享年93岁。

莎士比亚曾说:“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的过这一生,就太长了。”杨森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功过相抵,亦或者是功不抵过……这些都早已消逝在了历史的烟尘中。

如今的我们只需知道,“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要沉

思,要以变革痛击封建余孽,让女性免于遭到像杨森的妻子那般的虐待;我们要高呼,要以逸志发扬爱国精神,让国民不再受到外敌的伤害;我们要知足,庆幸当今的时代再也没有了像军阀一样的统治者,但也要不断的进步,去为建设我们强大且富裕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读完刘伯承和杨森的故事,大家有什么其他的见解或看法吗?欢迎在评论区写下您的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万县   重庆   云阳   川军   桂枝   木船   金条   军阀   靠山   船只   部下   行径   英国人   国民党   部队   妻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