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上“虫二”两字,日本专家研究了十年,郭沫若一笑破解谜底

我国的东岳泰山,坐落于山东省泰安市。诗人杜甫也曾写下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句。

泰山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著名的景点,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人去参观。在古代时候,很多君王都会选择在泰山进行封禅仪式,也是五岳之首。

在泰山其实还有一块“神奇”石头,上面刻的字竟然让一个日本人苦心研究了十年,都没解开谜团,但是文人郭沫若却轻轻松松给出了答案,这其中又有什么故事呢?

01 泰山“怪字”

1949年,日本投降。几年间,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并不亲近,十年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两国的关系逐渐缓和。

1960年,一批日本专家来到了中国进行文化交流。

经过泰山时,一行人都被泰山的壮观景象惊讶到,没想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以创造出如此令人折服的美景。

绿树成荫,山路盘旋而上,高耸的峭壁,蔼蔼的云烟,给人一种如临仙境的意境。

但是随行的日本专家被一块刻着石头的字吸引了目光 ,一块石刻上“虫二”两个字让他们陷入了思考,“虫二”既不像人的名字,也不是成语,那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本以为随行的我国友人会知道,可是问完之后,也是一头雾水,这让日本专家的好奇心更重了。

问起在一旁随行的导游后,导游一时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就随口讲到,古时中国有龙的存在,而龙的形态又像一条大虫,所以,将龙又叫做“虫大”,将泰山上的其他猛兽便叫做“虫二”“虫三”了。

此话一出,使得随行的中国学者不禁笑了起来,他们没想到导游会给出这样一个荒谬的解释,但是,自己也给不出合理的解释,便顺着导游的话了。

几名日本学者听到这样的解释,便也信以为真,而其中一位,却不信这解释,再加上导游与中国学者的眼神,他感觉到了一丝丝不对劲,这让他对这块石刻更好奇了。

他仔细研究了那块石刻,发现上面还有一个人名,便是“刘廷桂”,他又是谁呢,他为什么又会留下这让你摸不着头脑的“虫二”两个字呢?这让他想要探寻的欲望便更加强烈了。

02 拜访郭沫若

十年间,这位日本专家学者翻阅了大量的中国历史书籍资料,可是对“虫二”这两个字也还是没有任何明确的线索。

专家多次写信求助中国的朋友,也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回应,一位友人给专家建议说,郭沫若是非常有文化的人,如果去拜访他,或许会得到答案。

这让这位专家很是欣喜,立即有了拜访郭沫若先生的想法,他让自己的友人联系了郭沫若先生的助理,没想到的是,郭沫若很快便答应了见面的请求。

郭沫若先生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作家,历史学家。在新中国成立前,也发起过很多正义的起义。

后来,新中国成立,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是一直没有动摇过。

即使知名度那么高,但是郭沫若先生却没有架子,很多人想要拜访他,即使每天很忙碌,却也不会拒绝人家,这让专家很是欣喜,立即踏上了拜访郭沫若先生的旅程。

在见到郭沫若先生后,专家被他一身的文雅气息所感染到,他们交流了许多文学有关的事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郭沫若先生都能侃侃而谈。

在交谈许久后,专家才向郭沫若提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和疑惑,希望郭沫若先生可以替他答疑解惑。

两人相谈甚欢,郭沫若静静地听完他的疑惑后,并没有很快便做出答复,反而他问到这位学者为什么会对中国的文化这么感兴趣,这个答案为什么对他这么重要。

学者以为是郭沫若在岔开话题,但是他还是认真回答了先生的问题,说道:他对中国的文化很感兴趣,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他十余年,如果知道答案,那他以后就没有遗憾了。

郭沫若看到他如此真诚,面带微笑,说让学者在会客室待一会,他去给他找答案。

这让学者陷入了迷惑,为什么要进去找答案,但是为了寻求真知,便只得照做,在会客室里一边与郭沫若的助理闲谈,一边品茶。

一会儿后,郭沫若先生从房间走了出来,手里拿着纸笔,他寻声望去,助理在桌子上铺好了纸后,郭沫若先生就拿起了笔写下了“虫二”这两个字。

写完后,郭沫若先生便又在这两个字上添了几笔,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几笔,把这位专家学者十年的困惑解开了。

“虫二”在添了几笔后,变成了“風月”,郭沫若先生向学者说道:泰山之秀丽,足以配得上“风月无边”这个成语。

学者在感慨到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后,又问道,为什么不直接在石头上写“风月无边”四个字,而是选择这样写。

郭沫若先生解释道,因为之前乾隆皇帝在游玩一处美景时,就曾写下过“风月无边”四个字,如果题了相同的字,那便是冲撞了乾隆皇帝,所以选择了这样写。

这个回答让专家学者很是惊讶,困惑了自己十余年的问题,郭沫若先生竟如此轻松便解决,顿时心中对他的敬佩又增加了几分。

在离开中国后,这位学者还多次向郭沫若请教自己心中的疑惑,郭沫若先生都给出了满意的回答,这让他对这个“瘦弱的老头”心中满是敬意。

03 刘廷桂

写下泰山怪字“虫二”的人,便是刘廷桂,他是清朝光绪年间人,自幼便爱好写作读书。

少时的他,因看到状元的游街欢庆仪式后,便向父母说道,他以后也要考状元。此话一出,引得父母和邻居都笑了起来,刘延桂不知道父母为什么笑他,但是他要考状元的心更加热烈了。

少时的他就天资聪颖,十二岁在乡试上就取得名声,父母也很为他骄傲。

可是,成年之时,却怀才不遇,没能考取状元,名落孙山。

没能取得功名,刘廷桂郁郁寡欢一段时间后,便看开了,他决心用自己的文学才能闯出一片天地,就这样,在文学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日,他和朋友去到泰山游玩,看到泰山的美景以后,朋友便提议在泰山上留下点什么,这样以后便有值得怀念之处了。

刘廷桂听到这个提议后,也觉得不错,便思考留下什么字来形容泰山比较好,无意间,想到了“风月无边”这个词。

刚想要提笔时,却又想起,乾隆皇帝就曾在西湖边石头上,刻过“风月”这一词,如若跟皇帝刻同样的字,那岂不是对皇帝的不敬。

思考片刻后,刘廷桂便刻下了“虫二”两字,取风月无边之意,这让随行的友人都觉得妙极了。

当时的人,对字谜和对联游戏极为热爱,题下这两字,让后人看到,便有无限的思考意味了。

04 双重意义

其实,在古代,风月代表的含义是有两层的,一层便是风景的优美,另一层也指男女风花雪月之事。

有学者也曾说过,其实刘廷桂写下这两字,也带有讽刺意味。泰山上有个道观——万仙楼。但是这座道观却与其他道观不同,专注于风花雪月之事,一心只近红尘。

而刘廷桂与这座道观,在一次偶然中,发生过令刘廷桂不悦的事。因此刘廷桂刻下了“虫二”二字,隐晦表达对这座道观的不满。

这种故事,也只在一些野史中看到过,资料都不够完整,所以真实度也有待考证。不过,刘廷桂的“虫二”二字,现在也成为了泰山景观之一。

“虫二”这个典故,其实被很多名人使用过,当时作为四大才子的唐伯虎,写字题词是他每天都要忙的事情,常常有很多人请他题字。

一日,他的友人湘英想要一副唐伯虎的题字,唐伯虎二话不说便答应了,写下了“风月无边”四个字。

这让湘英很是喜欢,便将这幅题字挂在了门上,引得路过之人纷纷夸赞。

可是,作为好友的祝枝山却向湘英说道,这是唐伯虎在讽刺湘英,“风月无边,岂不虫二乎”,即使这般,湘英也并没有与唐伯虎产生间隙。

风月二字的含义,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结语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还是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正是有了这些文人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才能够在当今的时代,感受到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韵。

汉字蓬勃的生命力,更需要我们经久不衰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朱安博,伟圣鑫.“风月无边 翻译有度”——“虫二”现象不可译性程度问题研究[J].中国翻译,2022,43(04):22-29+190.

[2]赵典. 郭沫若的诸子研究及其史学价值[D].西北大学,2013.

[3]刘少红.虫二居:风月无边,精妙绝伦[J].花木盆景(盆景赏石),2015(03):66-7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郭沫若   泰山   日本   专家   风月无边   道观   石刻   谜底   风月   中国   状元   友人   导游   说道   学者   答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