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旅台乡亲返乡祭祖 欢声赞乡变共叙家乡情

缙云旅台青年奉祭团(图片来源:丽水市台办)

中国台湾网4月7日讯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寄托着华夏子孙寻根谒祖的情怀。近日,浙江省缙云县举办“谒祖寻根 两岸情深”旅台乡亲清明返乡活动,20余位旅台乡亲先后前往缙云县潜明水库、壶镇联丰村、缙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地,从文化传承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产业科创成就等多个方面,全方位感受缙云近年来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时隔三年后首个缙云旅台乡亲返乡团组。

重走家乡路,延绵家乡情

“家书何止抵万金,一字一句承载的都是血泪,一来一去寄托的都是乡情。”

在缙云老城电影院,当旅台乡亲们观看了讲述缙台两地寻根交流故事的专题片《归根》后,大家深受感动。旅台乡亲卢凤桂回忆道,自己未及弱冠便已赴台,从此与母亲山水相隔,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辗转收到故乡来信,隔断几十年的亲情在那一刻跨越山海终得重续。他动情地说,“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故事,看了之后久久无法释怀,如果妈妈还在就好了。”

作为此次活动最年长者,卢凤桂专门携子孙三代返乡祭祖探亲,在走乡路、品乡味、见乡变中,将浓浓乡情亲情绵延传承至新生代。

“我慢慢理解了阿公和母亲对家乡的那份情怀,时空阻隔了返乡路,但阻不断思乡情。从小学到大学,我见证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用阿公的话说是几百倍的发展,用小姨的话说就是回乡的路越来越近、越来越平坦,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豪。”卢风桂的外孙赖翊豪说。

惊艳家乡美,甜蜜话乡变

壶镇镇联丰村是如今远近闻名的花园乡村,在实地考察并观看微电影《联丰村的华丽蜕变》后,乡亲们情不自禁为该村的发展变化拍手叫好。

祖籍壶镇的卢晓爱直言已经认不出家乡,“联丰村干净整洁又美丽,跟我记忆中的村子无法匹配,我为家乡的快速发展感到骄傲,看到家乡的发展,我更加感到自信。”“看到联丰村的巨大变化,我相信这是大家众志成城、同心协力的成果。”旅台乡亲项俊超说。

素有“锯床之都”美誉的壶镇,是丽水市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高端装备制造类特色小镇。在参观缙云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后,旅台乡亲卢缙梅惊讶于家乡的跨越式发展:“缙云的科技和产业有了长足进步,特别是缙云的智能小家电和高端自行车走向国际市场,在国外发光发热,这让我十分自豪。”

漫步在绿意幽幽的滨江绿道,考察了缙云县首家艺术休闲空间——缙韵市民空间,四年未回大陆的旅台乡亲应子文激动地说:“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在疫情这段时间还能够往前面迈出步伐。那么大步,那么稳健地往前走,其实是不简单的。我会和亲友说要亲自到现场来看,才会知道家乡的好,家乡变化之快。”

同做家乡饼,欢声乐融融

“吃遍五湖四海,山珍海味,还不如这一口家乡味!”表皮松脆、内质软糯、油而不腻……鲜香满口的缙云烧饼是每一位远行游子忘不了的家乡味。

在黄龙农业科技示范园,旅台乡亲们与缙云台联会的理事、亲朋好友在烧饼大师的指导下一起揉面、包馅、涂糖油、烤贴、起饼……半个小时左右,一桶炉内的30多个烧饼就烤制好了,大家相聚一堂、其乐融融,围坐一起边品尝刚出炉的烧饼,边述说三年来的点点滴滴。

当了解到一个烧饼师傅在案板和桶炉前忙活一天,可以卖出近300个烧饼。承载着乡愁的缙云烧饼,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吃,升级成为缙云人引以为傲的“乡愁产业”,并远赴世界各地开设缙云烧饼店 ,旅台乡亲们纷纷感叹从未想过根植于乡土的山野美味,也能成就大产业,带动百姓不断创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

卢凤桂操着一口缙云腔,感慨万千,“家乡的味道,我已经有60多年没有吃到了,好像感觉又在妈妈的身边。”“每次回家,吃缙云烧饼都是保留节目,但还是第一次吃到亲人做的”,卢缙梅望着卖相并不太好的烧饼微笑着说。纵使海峡相隔,旅台乡亲们也从未停止寻根问祖的脚步,但血脉亲情,家乡味道仍是游子们无法割舍的。

相聚时难别亦难,在即将离别之际,旅台乡亲们依依不舍,纷纷相约要常回家看看。应子文说,“此次回来除了祭祖之外我还带了一个‘特殊’的任务。我要把回家的流程都走一遍,暑假期间再带孩子们回来,让他们深刻了解现在的家乡。”(中国台湾网、丽水市台办联合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缙云   明水   缙云县   乡亲   丽水市   家乡   锯床   阿公   综合体   乡情   乡愁   欢声   烧饼   游子   亲情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