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头装进了产房,出生就拍“微电影”?

随时随地掏出手机拍照、拍视频

记录下自己的生活

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

如果能从孩子在产房的第一声啼哭开始

就用影像记录下来

听起来是不是很吸引人?



产房安摄像头,新生儿实时录像

产妇:心动又担心


4月3日,湖北黄冈的孕妈邓女士向记者反映,她在当地医院产检时,被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推销了一项“新生儿出生微电影”的服务,这让她感到不安。邓女士担心,摄像头可能会拍到产妇的隐私,存在隐私泄露风险。


“说是在产房里装了摄像头

拍摄新生儿的视频

交给这家公司剪成微电影

再卖给家属作纪念”


邓女士介绍,工作人员称“微电影项目”是公司与妇幼医院的合作项目,家属签订同意书、缴纳299元,就可以将胎儿在产房出生后、交给家长前的这段时间的影像资料剪成小电影,交给家长做纪念



在该公司的官方公众号上,共发布了50多篇“喜讯”,每一篇都是公司进驻某一家医院的消息。文章开头宣布,公司的拍摄项目已成功入驻医院,所有拍摄设备已安装并投入使用,宝宝出生纪念视频拍摄服务正式接受预定。



每篇文章中均对应配有不同医院的产房、病房照片,以及安装了拍摄设备的医疗操作台。拍摄内容为宝宝脱离母体后的系列过程,包括脐带护理、身体检查、脚印采集等。



记者根据公众号上的信息,联系了湖北、河南、江苏等多家医院的产房。其中,河南卫辉市妇幼保健院、湖北黄冈团风总医院、江苏徐州沛县国泰医院产科均表示有此项业务。


录制下宝宝降生后剪脐带、啼哭、称重、摁手脚印、洗澡、穿衣打包等过程,邓女士坦言,自己其实有些心动,“但突然想到这是不是涉及隐私问题。比如它的摄像头会不会拍到产妇生产过程?小宝宝的原始视频,被社会上的公司拿出去剪辑,会不会泄露,或者拿去做别的用途?”对于邓女士的顾虑,对方工作人员表示,“会有基本的职业道德”。



记者联系到该公司的项目总监彭某,彭某介绍,目前一套作品的价格已涨到399元,其中公司分走一部分,医院分走七八十元,剩余200多元归代理商。他同时表示:“图像采集设备不会录到孩子的声音,更不会拍到产妇。”


彭某介绍,公司会与每一位顾客签订详细的勾选协议,“成片交给家属后不保留原始视频资料。”他坦言,这一项目不需要经过卫健委和市场监管局批准、管理,“只需要搞定院长,或者医院能拍板的人,就可以进去安装设备。”


律师:存在一定风险


有医院产科医务人员向记者表示,分娩室没有摄像头应是共识。但为何那么多医院都有这项“服务”?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介绍,我国一些地方性条例中都有规定,旅馆客房、医院病房、集体宿舍、公共浴室、卫生间、更衣室、哺乳室等涉及公民隐私的场所和区域禁止安装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所以一般情况下,除非有特殊需要,医院不能在产房护理区、普通病房擅自安装摄像头。


付建表示,这些场所安装和使用摄像头,需要通过张贴告示等方式提前告知患者,并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如后期患者要求删除相关影像资料,院方也要积极配合。



此外,将产房里的视频资料交给第三方的商业公司处理的做法存在风险,视频内容可能会泄露,或者成为不法分子牟利的工具。付建介绍,新生儿从出生的一刻起就拥有了肖像权和隐私权,如果仅靠经营者自律,产妇和婴儿的隐私有严重的安全风险,一旦出现侵犯隐私权的现象,医院作为医疗行为实施方和影像资料拍摄的配合方,同样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医院从自身经济利益角度考量,将摄像头安装进了产房,这门新生儿录像生意对产妇和新生儿的隐私以及个人信息安全都缺乏应有的尊重。


原本医院就是一个隐私区,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患者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需要关闭治疗室的门又或者拉帘,尤其是给患者进行暴露性检查、护理、治疗等操作时,更需要加以遮挡或避免无关人员探视等。而产房,更不应该成为例外。


新生儿录像涉及公民权益保护、医疗伦理等诸多问题,不该成为医院产科的“搭售服务”,也不该成为医院与商家的创收项目。


对于“给新生儿录像”你怎么看?

上海新闻广播综合自央视网、南方都市报等

编辑:陈雯

责任编辑:沈颖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产房   装进   摄像头   产科   产妇   新生儿   患者   隐私   医院   电影   公司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