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精简编制后,医院的苦日子也来了,为啥总拿这俩职业开刀

近几年以来,我们国家在社会事业单位编制的改革开始一步步扭转原来的格局,很多人心心念念的铁饭碗不再雷打不动了。而就在最近,又一个劲爆的消息在各大舆论媒体上被火热的炒作,什么消息呢?

“下一步,要逐步取消学校和医院的事业编制!”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上的反响十分剧烈。那么,具体情况究竟如何呢?今天,就由我和大家共同来了解一下接下来的关于教师和医生的事业编制改革到底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教师精简编制后,医院的苦日子也来了,为啥总拿这俩职业开刀。

一、令人震惊的消息

就在前不久,我们国家的人社部正式公布了下一步事业单位人事编制改革的方案,其中提到了要对公立学校、公立医院的事业编制管理进行调整。这个消息一经公布,就在社会上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很多人纷纷说:“这一下子,师和医生不再是铁饭碗了,他们以后将是实实在在的社会劳动者了!”

面对社会上众说纷纭的声音,国家的社保部门立即对其进行了解释,让大家悬着的心稍稍放松了一下。实际上,并不是要取消教师和医生的编制,而是对公立学校、医院的编制人员进行精简淘汰,改革以后,这些单位还是属于事业单位的范围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这次是板上钉钉要对事业单位编制进行调整。

近两年,社会上事业单位编制改革已经形成了一种趋势和浪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缓解社会压力,应对现阶段经济发展缓慢、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新生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情况,通过精简淘汰编制人员,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政府开支,缩减工作成本,减轻财政压力,使得财政可以维持社会其他方面的需求。

既然要精简编制,编制内的教师和医生自然也是改革对象。让我们来看看官方的数据,目前,我国编制内教师群体约有1600万人,而编制内的人医护工作者也达到了800万人,而这加起来达到了2400万人,而全国财政所供养的编制内人员是8000万,很明显,教师和医生占了其中将近三分之一

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家不得不进行缩编。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十几个省市开始对教师编制进行精简淘汰。同时,医院方面也开始采取措施。各地区的很多医院都普遍鼓励医护工作者做兼职,因为医院的薪酬开始日渐减少。

医护工作者们都纷纷抱怨,缩编比例根据地方人口来定,很多地区原来由财政拨款的公立医院,都开始按照1个医护工作者对应1000个服务人口的比例,对编制内人员精简淘汰。在这种形势下,尤其是很多基层的乡镇医院感到非常困难,这些地区人口外流都很多,平均人口基本都达不到一万人,然而这些卫生院的医护工作者却平均都超过了一百人,那么他们必然要面临巨大的考验。

这样一来,这些基层医院都人心惶惶。在这些医护工作者里,有相当一部分是编外聘用人员,他们自然也难逃被精简淘汰后失业的命运。但是,不精简淘汰又不行,国家的财政难以维持、捉襟见肘,目前,很多地区的公共卫生经费一直都没有拨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只能拿患者开刀了,得从他们身上捞油水,维持医院的运行,各种药价和医疗设施、服务的费用普遍上涨。

二、风口浪尖的编制改革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事业单位编制改革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固然可以最大程度缓解财政压力,这是其优点所在,但是我们也不可以忽视其弊端。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听听来自社会上对事业单位编制改革的反对声音都有哪些?

从根本上来说,医护和教育行业的信息都是不对称的,它们的水平不太容易被市场精确监控,因此,国家一致通过编制的方式确保这两个行业尽量不要急功近利、商业化,从而保障其服务水平和质量,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这两个行业的失业风险以及运营成本。因此,对这些行业的编制人员进行精简淘汰,一定会造成其服务水平下降、服务价格上升。

简单来说,就是医疗和教育行业是不可以过于市场化、私有化的,按照经济学的理论,私有化发展水平高的前提是社会的市场属性,而市场属性最关键的部分是商品价格和使用价值处在一个平衡水平。医疗和教育,是没有办法来参与市场竞争的。医疗和教育不可能像一般商品一样以性价比至上,相反,其追求的是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

它并不以性价比至上,那么它们的服务也就不存在商品属性,所以也就不能进行市场化运营!说的直白一些,用金钱来衡量生命和人类前途,这是非常可耻的!因此,医疗和教育是不可以为社会提供标准服务的,相反,它们直接依靠优秀高素质的人才来提供专业服务;说白了,它们不是工厂式生产,而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开展不同的服务。

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没有一定之规。可是,如果取消了这些行业的编制,很有可能会把那些优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排除出体系,把他们赶到资本的阵营中,从而加剧医疗和教育行业的私有化,进而导致社会分化严重。医疗和教育行业的私有化,也就是让医院和学校变成以营利为目的场所。如果到了那一步,高素质人才都被社会上的企业所吸纳。

而社会上占大多数的中下层群体将很难再得到医疗服务和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这无疑是对社会的巨大冲击。原来医院和学校有事业编制的时候,优秀的人才还有为之服务的信心和兴趣,人们愿意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可是如果编制一下子没了,这些单位的工作者一定会不断跳槽、流动,而流动的背后一定会是以金钱为驱动力,并依据经济标准出售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实力雄厚的私营医院和学校就能够以丰厚的报酬作为诱饵来挖走那些优秀的人才,然后再以多于其成本十倍甚至百倍的利润来出售他们的高端服务。反之,公立医院和学校,服务水平和质量一日不如一日、缺乏活力,和私立单位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公立单位在进步和发展方面的动力将会越来越少。

最终导致社会的全部公共服务系统完全丧失其原本的作用,从而也无法对社会人才形成吸引力。专业高效的医疗服务的价格让人望而却步,教育也不再把育人作为至高目标。老百姓几乎不能受到好的教育,看不起病,社会大众的平均寿命日益减少,社会文盲率不断增加。社会流动会变得越来越困难,人被分成三六九等,世风日下,阶层一天比一天固化,最终导致社会停滞不前。

三、十字路口该如何走出困境

首先,对教师和医护工作者来说,必须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要拓展自己的就业渠道,从事多种工作。先来说说公立学校中的教师工作者,对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进行精简淘汰可以对他们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应对考验。

假如说没有了编制的铁饭碗,这样一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加强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改善,这对于那些有上进心敦豪热衷于教育职业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这将会是努力提高自身水平的好机会。再者,对于一些对教育并不是抱有很大兴趣、纯粹为了谋生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他们大多都觉得这个职业并不是自己理想的职业。

那么,经过这次事业单位编制人员淘汰后,他们也大多不会再留恋这份教师工作,他们会选择更多的渠道,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不失为一个十分合理的选择。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对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进行精简淘汰对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首先,那么多的高级知识分子选择为教育事业服务,就是瞅准了教师编制这个铁饭碗,如果精简淘汰了教师编制,这会导致很多的高校毕业生从事教育行业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减少;还有,也是上文中提到的一点,教育工作者如果失去了编制的铁饭碗,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很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选择转向那些薪酬福利较好的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而公立学校很明显会渐渐的失去在社会人才争夺战中所具备的优势。

现在,我们再来谈谈编制内的医护工作者,和教师一样,精简淘汰事业单位编制也可以对医护工作者起到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的在医疗卫生方面的行政体系是极为复杂的,公办医院的医护工作者常常会被各种条条框框所束缚,所以,他们在工作方面的积极性正在被消磨。如果精简淘汰了事业编制,这对医护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比较有利的举动。

他们的薪酬福利方面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医院对医护工作者的束缚和限制也会相应减少,从而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医疗单位在招聘医护人员的时候也不用再顾虑很多。然而,对医护工作者来说,精简淘汰事业编制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还是一样的道理。会导致很多优秀人才选择跳槽到其他行业、私营医院,导致人才外流,服务水平和质量下降。

结语: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希望国家的相关部门可以深入到社会基层一线进行系统调研考察真正了解这些事业单位和事业编制的具体情况,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大众的声音和意见,这样才可以使改革有的放矢。在精简编制之后,国家可以增加医院和学校的工作者的薪酬和福利,基本水平就和当地的人均收入水平平衡为合理,同时再给这些单位基本的运营资金。

其余的,根据单位的效益,在国家法定的标准范围内进行收费,服务水平高的,就多收一些,这样就给工作人员增加了不少福利,他们也就有奔头了。不管国家的形式怎么发展,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首先要从自己做起,打铁还需自身硬,知识可以武装自己,让我们走向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教师   医院   铁饭碗   教育工作者   医护   社会上   工作者   事业单位   日子   事业   人员   医疗   职业   学校   社会   国家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