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苹果的阳谋,果链的谋划,出路还是死路?

果链的喜与忧

作为行业的霸主,苹果的威力大家都知道,基本上“扶谁,谁变强”。

据机构统计,自2011年以来,国内的果链们,在进入果链之后,都得到了飞快的增长,甚至比苹果自己的增速还要快。

但是,苹果与果链之间的合作关系,并是不对等的,苹果可以以“优化供应链”为由随时踢出一些企业,还可以以“订单量大”为由压榨果链的利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而果链的未来走向,就在苹果的一念之间。

苹果为了保证这些果链的竞争力,对果链的考核非常严格,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马上就会被踢出供应链。甚至就算产品本身没有问题,也会不断的引入竞争对手,以免自己对某一家供应商太过于依赖。

果链们竞争太激烈,压力非常大,据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果链的淘汰率超过30%,Top200的厂商经常更换面孔。一旦果链被踢出供应链,也就意味着业绩下滑,营收、利润、股价都会大跌。

不过,对于绝大部分的厂商而言,不管竞争有多激烈,都希望能够进入苹果的供应链,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大量订单带来营收的大增长,还有行业对公司实力的认可,以及在资本市场的高估值。

富士康的悲与喜

现阶段,富士康即无法避免苹果的降价与砍单等极限压榨,也无法阻止立讯和比亚迪的乘势崛起,甚至还要面临国外工厂的一些不确定性,这些都是富士康所无法控制和决定的。

确定中有不确定的东西,不确定里又有确定的成分。

工业富联加速布局“第二增长曲线”,并横向拓展其他业务,比如加快半导体布局、推动新能源汽车轻量、省电及智能化发展、强化基建+工业协同发展,布局元宇宙领域,以及近期风口上的ChatGPT,那么它就有了被重估的机会和可能。

因果之外,还存在真正的随机!

或许,能做的只是做好自己,按照公司的发展策略,在提升公司的竞争力的同时,多元化发展,尽量减少对单一客户的依赖。争取在高端制造上的话语权,而不再是别人随随便便就能拿走的饭碗。

歌尔:无法掩盖的隐忧

歌尔,作为XR代工厂的带头大哥,有着强劲的实力,从高通选择歌尔一起打造三代AR眼镜参考设计的情况,就可见一斑。但是,依旧无法掩盖存在的隐忧。

即使经过歌尔多元化的努力,业务结构的变化相对应带来客户结构的变化,使得苹果和Meta都成为了歌尔的大客户之一,歌尔依旧无法摆脱大客户依赖症。

歌尔,尽管是XR代工厂的带头大哥,但并非可以高枕无忧,因为大客户苹果在扶持歌尔的竞争对手立讯精密,让立讯精密协助其开发AR/VR头显,颇有扶持立讯精密在XR领域抗衡歌尔的味道在里面,因此歌尔不可掉以轻心。

歌尔要做的就是“修炼内功”,克服大客户依赖症,至于竞争对手的追赶,那不是歌尔能够掌控的因素。

只有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才有可能收获胜利的果实。

欧菲光:转型的无奈

2016年欧菲光切入苹果供应链,为其提供镜头模组。自从搭上果链的快车后,欧菲光进入快速发展期。从2018到2020年,苹果带来的营收从83亿增长到145亿,2019年手机镜头模组出货量问鼎行业第一。

但是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三年,苹果就重新找好了新的供应商,欧菲光被抛弃了。

2021年患上苹果依赖症的欧菲光被苹果踢出供应链,由于苹果的订单占比很大,欧菲光当年巨亏27亿,利润跌了9成,股价跌幅80%多。

自己的路,即使再艰难,还得咬着牙,继续走下去。

面对着极端不利的情势,经过近一年的折腾,欧菲光缓了过来。在转型求生的过程中,欧菲光的自研技术积淀也获得了包括华为、小米等国产智能手机品牌的采购支持,成为其镜头模组国产化的重要供应商。

欧菲光的这种转变说明了中国供应链大有可为。

京东方的崛起与出局

对苹果来说,将京东方纳入到自己的供应链,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即缓解了苹果的采购压力,降低苹果对三星屏幕的依赖,即使苹果后续引入了LG屏幕。又能有效地控制元件成本,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

对京东方来说,加入苹果供应链体系,意味着能吃到来自苹果的巨额订单,能享受到苹果体系内的“隐形福利”,为京东方带来更丰厚的长远收益。

不过,据报道,2022年,京东方可能因更改了iPhone13的面板设计而被苹果要求停止供货,并将iPhone14的屏幕订单转移至三星和LG。

尽管京东方的回应是“不予置评”,并强调公司产线正常运营。

果链的谋划

曾经发家于苹果的果链都想着,当自己发展壮大了,就要想办法“去苹果化”,积极寻找新的出路,以此来减轻“苹果依赖症”。

针对极度依赖苹果的果链,“摆脱苹果依赖症!”刻不容缓。

一家企业想要找到它自己的第二曲线,是需要老老实实地研究客户的需求,提供客户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将客户服务做好后,再去扩大规模去做别的东西。

多元化布局是大部分“果链”减轻“苹果依赖症”的一个有效途径,它们都在试图将鸡蛋放进不同的篮子里,不被苹果所束缚,在“去苹果化”的同时,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是必经之路。

但最终真正“去苹果化”后,还能够保持增长的厂商,真的太少了,简直是凤毛麟角。

实践证明,有限相关的多元化战略既减少了业务过于单一带来的机会风险,也扩大了营业规模,确保了核心竞争力。

有生命力的文字,具有穿透时间的力量。愿你的每一次打开,都能带走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三星   京东方   苹果   精密   死路   模组   出路   布局   订单   利润   客户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