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马栓的离世,揭开高双星的残忍,高加林对巧珍的悔恨

马莹莹好不容易做完了第一次手术,马栓却意外离世了,真是“麻绳专挑细处断”!

刘巧珍识的字越来越多,能力也越来越强,白天做保姆工作,晚上摆摊卖小吃,结束后马栓接她一起下班......

日子虽苦,但很幸福,巧珍和马栓逐渐尝到了努力带来的甜头。

眼看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为何非要搞马栓离世这么一出悲剧,难道这就是“乐极生悲”吗?

对比马栓的灾难,和高加林的不幸,娶妻生女、落户上海,又顺利考上研究生的高双星,就显得无比“刺眼”,格外讽刺,特别“残忍”!

真是应了“麻绳专挑细处断”的这一整句谚语!道尽了命运的不公:

“雷打真孝子,财发狠心人,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生活只欺穷苦人,佛门只渡有钱人。”

马栓出车祸去世

马栓怎么也没想到,那个中秋夜,竟是他和老婆孩子见的最后一面。

巧珍也没想到,但她好像有预感似的。

巧珍带马栓一起在付阿婆家过中秋,阿婆把孩子从国外寄来的衣服给巧珍穿,并为她精心打扮一番。

马栓看到焕然一新的巧珍都惊呆了,阿婆夸赞巧珍是个美人坯子。

确实,巧珍真正打扮起来,不比上海城里的小姐差,气质不输黄亚萍和陈秀礼。

付阿婆更是人美心善,邀请马栓今晚住在这里。

马栓和巧珍都是懂分寸的好人,他们从不把阿婆的客气和友善当作理所当然,所以马栓还要继续回到工棚去住。

巧珍送马栓离开时,说了这么一句话:

“今晚也不知怎么的,就特别不想你走。”

夫妻俩感情好,难分难舍,马栓也不想跟巧珍分开。

但巧珍这番话不只是依依不舍的表现,还是女人的第六感。

巧珍又提到,没有给马栓好好过一次生日,今年打算跟城里人那样给他过一个生日。

可谁也没想到,这次的分别竟是诀别,马栓以后再也没有生日,只有忌日。

中秋之后的第二天,巧珍在付阿婆那里做面食,阿婆特意嘱咐道:多包点肉,马栓爱吃肉。

阿婆刚说完,就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巧珍不知电话那头说的什么,只听到阿婆说道:

“是啊,我们家是姓付,我们家阿姨姓刘,叫刘巧珍,什么?你说什么?怎么会是这样啊,那他现在人在哪啊?

电话传来的是马栓的噩耗,巧珍拼命地跑向医院,只见马栓已经被盖上了白布。

自此,马栓和巧珍阴阳两相隔,永世再无期!

马栓留给女儿的玩具,里面的录音,是马栓留给巧珍她们娘俩的最后念想。

叶落归根,巧珍带着莹莹翻山越岭回到老家,把马栓的骨灰葬在了陕北高原的黄土里,那是他生命最终的归宿。

“马栓,到家了,你好好睡,别惦记我们娘儿俩,我会把莹莹的病治好,让你放心。

马栓,地里头黑,我给你放了个灯泡,你照着亮啊。

马栓,地里头冷,我给你放了床被子,你记得盖上。

马栓,地里头孤单,我给你放了个小收音机,你闲的时候听听。

马栓,你说要让我享福,我享到嘞,和你在一起就是我的福,你好好睡吧......”

巧珍在坟前对马栓说的话,看哭了屏幕前的我们,惟愿逝者安息,生者如斯。

好人历尽苦难,却还是不长命,是最大的意难平。恶人坏事做尽,却一路顺风顺水,是人世间最大的不公平!

高双星有多残忍

高双星考上了研究生,人生再次达到“新高度”,他的好命,跟马栓的灾难,几乎是同步发生的。

高双星、高加林、马栓,同是陕北黄土高原出身的孩子,又是同窗,为何人生的命运截然不同?

高加林不明不白被顶替,几经三起三落才在上海的报社当上记者,好几次都差点被命运的双手扼死在黄土地上。

马栓复读三年都没通过预考,靠烧窑发家致富后,又为给女儿看病变卖所有家产,最后连自己的命都搭上了。

只有高双星过得一路顺遂,顶替高加林上大学,始终没被发现,还过得越来越好。

远在深山的高加林发表了一篇文章,居然成了“高假林”的成名作。陈秀礼的一篇读后感,又帮他在学校站稳脚跟。

高双星被身边的所有人推着前进,在这个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熏陶下,成绩中等的他,稍稍加把劲,就真的让自己变得“名副其实”了。

他好像不用太努力,就能一路青云直上,引发无数人感叹、疑惑:高双星为何这么好命?

更幸运的是,高双星成功留校,并娶了上海姑娘陈秀礼。

陈秀礼对高双星死心塌地,为他委身在条件不好的房子里,为他洗手作羹汤,为他改变自己的大小姐脾气,为他忤逆父母。

就连原本不待见高双星的丈母娘,看他留校当了大学老师,后来又考上了研究生,突然就对这个女婿稀罕得不得了!

高双星成了陈秀礼一家的骄傲,大家都认可了他的能力和人品,是不是很讽刺?

更讽刺的是,高双星每一次说出来的“实话”,都是因为心虚,陈秀礼却觉得他有趣、真实、上进、有哲理。

高双星说,他想考在职研究生,因为他们单位最低学历就是本科,他想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为将来分到更好的房子,评上更高的职称铺路。

高双星还说:

“这次,我一定凭真本事考上研究生。”

这确实是高双星的真心话,但也是心虚的证明,因为考大学不是真本事。陈秀礼却还“傻乎乎”地说着心疼高双星的话,不想让他太辛苦、压力太大。

陈秀礼以为高双星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根本不知是为了高双星自己。

高双星之前在大学改名字,才不是为了文学,不是为了跟陈秀礼携手共进,而是为了坐实他“偷来”的大学。

高双星留在上海,也不是为了陈秀礼,而是为了自己出人头地,为了他们高家脸上有光,为了躲避高加林,彻底“吞噬”这本不该属于他的人生。

包括娶陈秀礼,也只不过是高双星给自己留的后路,就算顶替的事被查出,就算失去了工作,他还有老婆孩子,还有上海的户口本本。

更重要的是,大学是“偷”来的,尽管坐拥一切好处,他依旧有心结。

而研究生,是他自己亲自考上的,他总算自认为心安了!减轻了一直以来的负罪感,他真正得到了成就感,如同重获新生。

跟高加林所不该承受的痛苦相比,跟马栓的好人没好报相比,高双星的负罪感,是对苦命人最大的“残忍”,也不过是“得了便宜还卖乖”罢了!

高双星所拥有的“成就感”很讽刺,因“偷”而上位的他,不配谈努力!不管他如何努力上进,都洗不白他是“小偷”的罪名。

高加林有多悔恨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高加林会有知道真相的一天。

到那时,高明楼和高双星会得到应有的惩罚,高加林也会释怀。

因为高加林早已在磨难中得到了成长,苦难亦是他文学创作的向导,对于名利,他早已心如止水。

但是对于感情,对于巧珍,高加林永远都做不到无动于衷。

尤其是看到马栓死后,看到巧珍带着女儿艰难地、努力地生存着,高加林的心中只有愧疚和悔恨。

若是高加林当初娶了巧珍,马栓就不会娶巧珍,或许就不会有这场灾难。

最重要的是,高加林跟巧珍分手这件事,是高加林有错在先。

女人都有选择更优质对象的自由,男人也同样拥有这种权利,那时的黄亚萍比巧珍更吸引人,高加林选择她本也没错。

错就错在,高加林不应在跟巧珍处对象时,就跟黄亚萍搞暧昧。明明是自己变心了,还嫌弃巧珍没文化,厌弃她平时只会讲吃喝拉撒和家长里短。

其实巧珍很聪明,一点就通,她只是缺乏引导和学习的机会。

高加林最颓废、最落魄的时候,是巧珍一直在安慰他,陪他走出低谷期。而巧珍苦于自己不识字,高加林却不愿意帮她补习。

高加林和黄亚萍都是有文化的人,他们以前特别嫌弃巧珍的目不识丁和土里土气。

巧珍来到上海后,在付阿婆的引导下,开始主动学习文化知识,从以前的不会看信,到现在的会写信,巧珍变得越来越优秀,言谈举止也都跟之前不一样了。

所以,当巧珍、马栓、高双星、高加林一起吃饭时,巧珍的落落大方和淑女形象,让黄亚萍都刮目相看,不再瞧不起巧珍。

过去的巧珍,对高加林太惯着、太卑微。如今的她,跟高加林说起话来,坦坦荡荡,大大方方,对他没有一丝多余的情愫。

曾经嫌弃巧珍说话不简洁的高加林,如今看到巧珍话少了,反倒不习惯了。

再看着巧珍做饭时,对城里的各种用具都得心应手的样子,局促不安的反倒变成了高加林。

心无杂念,才能做到心平气和。

巧珍面对初恋高加林如此淡然,是因为她只把高加林当作了发小。马栓看到高加林,没有一丝醋意,是因为他和巧珍很相爱。

只有高加林的心境不一样,看到巧珍变得漂亮了、温柔了,仪态优雅了,他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尤其是马栓离世后,高加林帮着巧珍开店,在医院守夜照顾莹莹,他对巧珍的余情未了,展露无遗。

正如黄亚萍所说:

“他始终给巧珍留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所以当黄亚萍为了事业和父亲,准备出国时,问高加林“你有没有想过,离开上海”时,高加林拒绝了。

高加林当初接受黄亚萍的追求,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而如今,高加林“醒悟”了,为了弥补对巧珍的愧疚,他拒绝了黄亚萍的诱 惑。

被大上海“洗礼”过的巧珍,思想也追得上高加林了,高加林也被现在的巧珍吸引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好命   陕北   残忍   麻绳   负罪感   阿婆   悔恨   上海   灾难   好人   研究生   命运   女儿   努力   孩子   人生   大学   高加林   高双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