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

清明时节雨

曹鼎毅

清明时节,下了一场透雨。好雨知时,贵如油也。

昨天还是七零八落的绿草,一夜之间就绿肥黄瘦,万头攒动。花树仿佛青春期的少女,一杯红酒下肚,温润外溢,仿佛一个手指弹下,花骨朵就会膨胀出来;有一两朵忒早熟,按捺不住,不顾是否有绿叶陪衬,悄然跳上枝头,搭手张望,找寻春在哪儿。柳树有淡黄薄雾朦胧环绕,倒是枝杈绿得亮眼,感觉流动的绿下一秒就会涨破叶苞。树间的鸟儿最知春的讯息,它们飞窜着,鼓噪着爱情的歌喉。河水涨起来,被脏水蹂躏一冬的河床总算扬眉吐气一回。水很浑浊,但大地的颜色让人很瓷实,很亲切。

大自然又开始了周而复始的轮回。

不知道为何在清明时节去扫墓祭拜。在我的杜撰里,这吻合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清明时节,万物吐故纳新,大地春和景明,在农耕时代,意味着播种的开始、生发的开始,也意味着希望和祈祷的开始。农谚有云“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便是明证。远古先人在向苍天祈祷一年好生发的时候,由物及人,类推宗亲,扫墓祭拜就自然而然了。

60后出生的人,经历了文化的洗礼,传统观念所剩无几,及至有了后人,家教再度衰变,与时俱进的熊孩子们真的脱胎换骨,传统孝道近乎荡然无存。

人过不惑,渐入老境,物质生活已不再奢望。但奇怪,总有隐隐的不如意,焦躁下一辈的生活理念,更不堪亲人的溘然长逝,才发现最大的失误在于传统的丢失。检讨自己的同时,亡羊补牢,想给孩子上一课,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孝行文化传承下去,不仅仅为自己。

带领晚辈来到母亲的坟前,虔诚的扫墓、烧纸、焚香、磕头,缅怀母亲含辛茹苦的历程,让晚辈知晓古人“事死如生”的文化,在凄然肃穆的表情中,在认祖归宗的仪式中,潜移默化影响下一代。

清明的雨,生发万物;清明祭拜,敦亲睦族,如此,人与自然殊途同归。

想起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时节雨,思亲欲断魂。酒家何处有?牧童杏花村。杜牧描绘的是唐朝,是江南,与现今的北国,风景不同。牧童杳无,酒家处处。但饮酒只能阻断一时,借酒消愁的后续幽灵是“更愁”。杏花在杨柳风中,睡意朦胧,羞于见人。

没办法,只能让思念,烂漫成一树杏花,浪迹海角天涯。

注:作于2015年4月7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孝行   杏花村   时节   清明   牧童   晚辈   杏花   酒家   传统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