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热情还有火丨人来人往

(小尘4x/图)

顺丰速递送上来自南京的邮包,心想,期待已久的好书上门了,打开一看,果然不出所料,李景端的《翻译选择与翻译传播》闪耀眼前。

早在这本由许钧主编、中华译学馆出版的文集面世之前,我就拜读过其中大部分的文章,这是近年来作者与我彼此之间勤通讯息,互读文章的惯常动作。尽管如此,翻开书页,还是为作者的热诚与勤奋所触动,毕竟是松柏高龄了,卸任退休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怎么还是这么干劲十足,永不言休,不知老之将至呢?

这本题名有关翻译的作品,跟一般翻译学范畴的书籍很不相同,既不专注翻译理论,也不详谈翻译技巧,而是根据作者多年的实战经验,来谈论翻译成品付梓之前选题的考量,以及成书之后传播的效应。作者在自序中表示,“本书是从翻译编辑的视角,对近年来我国翻译出版领域某些现象及其衍生出的社会影响所发表的评说和感悟。”因此,在某个意义上来说,这本别开生面的书所阐述的内容,主要涉及翻译作品遨游译海徜徉译林之际的前生与后世。

在第一辑与第二辑中,作者以一个资深出版家(译林创社社长)的身份,从过来人的视角,叙述了选题的标准、重视的导向、译坛的现状、坊间的争议等方方面面与翻译息息相关的问题。没有谁像作者这般具有丰富的经验,也没有谁像他这样热情澎湃,气势如虹,因此,无论他说起《尤利西斯》中译本的缘起,还是替季羡林等十五位翻译名家打维权官司的往事,或是为提高翻译家地位而大声疾呼,都让人看得热血沸腾,拊掌称快。李景端是个快刀手,这些文字,篇幅不长而内容精辟,都是他因为看到翻译界的种种弊端有所感触,而诉之成文,发聋振聩的。看了这些短小精干的文章,仿佛瞥见一列快车,开足了马力,在崇山峻岭中轰隆隆向前直奔而去!谁会想到这是一位年近九秩的长者,长年累月埋首伏案,在电脑上不分昼夜努力耕耘的成果!“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信然!

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是第三辑“与翻译名家交往的逸事”。作者在这一辑中提到的翻译名家,十之八九,都是我熟悉或曾经交往的朋友,因此,李景端笔下栩栩如生的描绘,也就成为我深有体会的“共同记忆”了。他在《善交朋友是编辑重要的基本功》一文中说道:“各种会议是交友的好平台。……每次参会,我都会关心、了解与会人员,主动找话题交流。会上认识了,会后还要保持联系。……用心交友,诚恳待人,朋友圈才会不断扩大和巩固。”这段话的确是至理名言,而李景端和我,也是在1987年于香港大学举办的“当代翻译研讨会”上认识的。那次会议,出席的学者名家很多,会上结识的朋友,能够相知相交超逾三十载而往返不断的,却并不多见。除了协助我于1996年,在中文大学翻译系筹办规模宏大的“外文中译研究与探讨”学术会议之外,李景端还为我于1998年创办的“新纪元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努力推广。历年来,他以特邀顾问的身份,成为“青年文学奖”的内地专门户,在那智能手机尚未发达的年代,把自家的电话号码公之于世,不厌其烦地接收各地传来的种种电话咨询。记得第二届开展时,正值SARS肆虐期间,李景端眼见各地来稿大受影响,急忙出谋献策,提议主办方不如加入一些年轻人喜欢的点子,如抽奖活动等,以吸引投稿,当时给我一口回绝,认为跟学术文化活动形象不符,他却不以为忤,继续任劳任怨为我们效力。结果,到了第三届文学奖推出后,获得约四百八十所来自世界各地大专院校的参赛来稿,盛况空前,而李景端多年来的无私奉献,确实功不可没。

在这一辑中,李景端提到了杨绛的“明事理,拒张扬”,慈心善意而又极有原则,为人淡薄自甘,坚拒沽名钓誉。我曾经四访三里河,记得其中一次就是李景端陪同的。每次造访之前,杨先生都会问我找谁同往,必须是她认可的人,才获得接见。那次,李景端到了杨府一见杨绛就问道,有人批评她把夫婿“钱锺书”的名字写错了,她怎么回应?原来报上投诉的小青年不识繁体字,以为“锺”是个错误,应该写成“钟”。记得杨绛听罢淡然一笑,毫不在意!的确,这样一位与世无争、品德高尚的长者,又怎会沉溺在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而斤斤计较呢?

这一辑中,李景端也说了不少故事,让我对原本认识的一些翻译或学术界友人更加增进了解与敬意。其一是“老神仙”陆谷孙。回首当年,中大创办的“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最使人称道的莫过于所邀请的三组终审评判,都是文坛译坛响当当的人物,以翻译组来说,历来出任评审的有余光中、高克毅、杨宪益等前辈,到了第三届,高、杨两位因为年事已高,不再参与,因此必须另请高明了。当时想到的适当人选,就是陆谷孙。我曾经跟他有数面之交,并且在《牛津高阶双语词典》第6版与第7版中,忝为三位序言撰写人之一(其他两位为余光中和陆谷孙),因此就斗胆冒昧相邀了,谁知道陆谷孙起先竟断然拒绝,究其原因,原来他对于坊间种种征文比赛的弄虚作假黑箱作业深恶痛绝,后来经过李景端的关说,力挺中大的华文奖水准极高,把关极严,“老神仙”才欣然应允。看了李景端的文章,得知陆先生毕生敬业乐业,“晚年散书散财,视名利如浮云”,这样一位君子,自然嫉恶如仇,一切以清廉为重了。

另外还发现一些有趣的轶事。原来第一届华文奖颁奖典礼上,杨宪益的发言不但由李景端代读,更是由他代写的。当年杨老因年事已高,无法亲自来港出席,于是,一切就拜托李景端代劳了。李在文章里提到杨老妹妹杨苡的批评:“你写得很全面……只是我哥从来不会讲这种带官腔的套话,这不是杨宪益讲话的风格。”难得李景端写得这么坦率直爽。想起了我所认识的这两位好友一向的举措:杨宪益讲话的慢条斯理,气定神闲;李景端发言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不由得边读边哑然失笑!这本书中,还提到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名家叶君健,我是在香港翻译学会1985年一次拜会北京翻译界的交流活动中认识叶老的。记忆中,叶老风度翩翩,平易近人,曾经跟他讨教过世界语及翻译《安徒生童话》的问题,看了李景端的文章,更进一步了解译家从事翻译活动的内心世界。黄宗英和冯亦代都是认识的前辈。黄宗英曾经在电影界名噪一时,素有“甜姐儿”之称,我小时候就由父亲带着见过这位红星,想不到长大后,居然有机会由李景端引导再次在上海跟她会晤。冯亦代原本应邀参加1996年中大的翻译研讨会,谁知道因为在北京英国大使馆因签证事宜受了气而临阵决定取消来港,他在信中说,“等香港回归了,我再来看你。”结果,因种种机缘错失,跟冯老始终缘悭一面。看李景端的《黄宗英为什么会嫁冯亦代》一文,再参照曾经读过的两人《情书》,就更觉得对他俩的恋爱故事耳熟能详了。至于《林青霞向季羡林讨文气》所记述的内容,由于我既是此事的发起者又是当事人,并且在很多文章里已经涉及,因此这里不再重复了。

在第四辑中,上述跟李景端相交的朋友,都对他赞誉有加,认为他是个有良知、有魄力、有眼光、有胆识的出版家。看到这么多名家的中肯评述,我为他感到由衷的高兴。李景端曾经跟我说,《翻译选择与翻译传播》这本书,将是他最后一本作品,我希望,也深信,这不会是他的金盆洗手之作,因为在字里行间可以看到,这位老而弥坚的作者,还有热情,还有火!

金圣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发聋振聩   安徒生   年事已高   来稿   坊间   会上   长者   人来人往   名家   文学奖   热情   青年   作者   朋友   作品   内容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