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智能网联,宝安能否弯道超“车”?|产业新群像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宝安乃至深圳都与汽车工业城市不甚相关,电子信息技术才是优势内核。

但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高端化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引爆”了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

去年,深圳发布“20+8”产业集群新政,提出在宝安等五区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其中,宝安是该产业的集聚区,549家智能网联汽车企业数量排在全市第一。

今年,宝安发布了《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产值突破700亿元,增加值突破200亿元。

回溯历史,每一波新的产业浪潮,一定会催生新一轮的城市洗牌。这一次,宝安会是抢到车票的幸运儿吗?

在传统汽车时代,我国形成了七大汽车工业城市,分别是上海、广州、长春、重庆、柳州、武汉、北京,这些地方具有发展传统汽车工业需要的资源禀赋。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智能网联化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城市传统格局正在打破,这也给电子信息类产业基础深厚,产业链完整的深圳、宝安打开了新的机遇之窗。

镭神智能攻克了我国被“卡脖子”的35项关键技术之一的激光雷达技术问题。今年3月初,镭神智能发布了3D SLAM无人叉车,一台台无人叉车灵活地在场内穿梭、装卸栈板,宛如有十几年驾龄的老司机。

欣旺达是全球锂电子电池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在2022年1-8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企业中,欣旺达名列第9位,同比增长达587.5%,增长率为前10企业中最高。

航盛电子是中国汽车电子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国内道路每4辆乘用车中,就有一辆使用了航盛电子的汽车电子产品,公司正逐步进入国际十大汽车制造公司全球采购体系。

“宝安智造”的标签,逐渐延展到汽车通用零部件领域的电路系统、线束与连接器、车身及附件;电动化零部件领域的动力电池、电控系统、电机和充电系统;智能化网联化领域的摄像头、激光雷达、智能驾驶座舱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等。

跳出宝安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宝安达到了怎样的水平?

去年6月,深圳发布《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其中提到,在宝安、南山、坪山、大鹏、深汕五区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宝安最大的优势在于“三电”企业数量多。产业大数据企业火石创造联合多个地方政府发布的《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洞察报告》显示,宝安上榜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吸引力30强区县”,新能源汽车“三电”企业数量位居深圳第一。

深圳股权投资机构合创资本管理合伙人唐祖佳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随着传统燃油车向智能网联汽车过渡,汽车从“铁疙瘩”变成了电子信息产品,以往传统车身里最关键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占比最重的硬件,逐渐被电池、电机、电控取代。

也就是说,电子信息技术在汽车中的占比越来越高。而这,正好与宝安的支柱产业吻合,宝安优势明显。

与此同时,宝安也存在不少亟须突破的关键环节。

一是产业规模效应亟待形成。宝安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产业结构较散乱,产业集群生态有待完善。

二是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缺失。区内企业基本以汽车线束、车载导航等汽车电子零配件为主,自动驾驶相关执行系统、决策系统等核心环节较薄弱,下游整车制造环节缺失。

三是核心基础技术创新能力及高端产品产业化能力有待提高,核心芯片依赖进口,AR-HUD等高端产品产业化能力有待加强。

四是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园区亟须布局,当前区内优质企业多存在增资扩产需求,区内缺乏专业园区布局。

五是智能网联汽车车规级汽车零部件检测认证能力亟须补齐,全市缺乏汽车零部件权威检测认证机构,具备公信力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尚未形成。

为更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日前,宝安发布了《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为《方案》)。

《方案》聚焦整车制造、三电系统、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四大领域,提出到2025年宝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产值突破700亿元,增加值突破200亿元,成为深圳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零部件创新制造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集聚区。

其中,到2025年打造1-2个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化园区,培育和引进3-5家创新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国内外领先的零部件龙头企业。

3月6日,宝安举行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开工暨园区推介活动,该项目聚焦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等领域,一期总投资超26亿元,建成后将提供优质产业空间36万平方米,投产后将贡献产值超100亿元。当天,9家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企业和公共机构签约入驻。

《方案》还提到,到2025年力争引进1家整车制造企业,2-3家汽车产业链链主型企业,建成1个车规级汽车零部件检测认证平台,出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地方标准。

为何要引进1家整车制造企业?皆因整车制造企业能发挥“头雁效应”,带来强大的产业联动效应,弥补宝安产业规模效应过小、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缺失的问题。

以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来说,其全球总部设于坪山,带动了坪山区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发展,集聚了以比亚迪为龙头的300余家企业,使坪山2022年GDP历史性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长14.0%,增速排名全省各县(区)第一。

对深汕特别合作区来说,汽车“链主”对其经济的带动效应将更为明显。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二期全部达产后将带来超过1100亿元的年产值。

对于宝安提出“建成1个车规级汽车零部件检测认证平台”这一目标,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质检中心、智能网联汽车团队技术总监沈鸿平认为,这能弥补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公共服务平台支撑能力方面的短板,发挥宝安全域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空、铁、港口、高速公路等应用场景比较丰富的区位优势,让宝安打开新的机遇之窗。

20年前,深圳从零开始,引进比亚迪,争取到全国第一个电动车示范区,搭建了从整车制造到零部件生产的汽车产业链。

20年后,宝安种下一粒智能网联汽车的种子,期待为粤港澳大湾区带来万亿级产业蓬勃发展的盛景。

【记者】苏国锐

【摄影】何俊

【作者】 苏国锐;何俊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智能   产业   群像   弯道   新能源   整车   深圳   汽车零部件   汽车产业   领域   汽车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