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管理再强化,诸多难题待解

随着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大,如何让一年几十万亿财政资金高效利用变得更为紧迫,为此预算绩效管理也再度强化。

近日,97个中央部门先后公开了部门预算,告诉老百姓部门收入情况以及钱怎么花,而且不少部门还公布了部分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而这就是预算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要求中央部门公开绩效目标比例较上年又有所提高,除涉密、敏感信息外,原则上,公开部门预算的中央部门应将一般公共预算一级项目、政府性基金预算项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绩效目标表按照不低于项目数量60%的比例向社会公开。

而这一举动,正体现了《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下称“预算报告”)中,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这也是时隔两年后,再度作为今年财政改革八大任务之一。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政府绩效研究中心王泽彩研究员告诉第一财经,尽管2023年国内经济有望总体回升,为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奠定了基础,但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房地产价值链的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减收趋势明显,财政收入增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财政收支“紧平衡”矛盾仍然突出,必须打好“铁算盘”,当好“铁公鸡”,将有限的资金配置最优、实现产出效果最大化,就必须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

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马志远告诉第一财经,三年疫情对财政收入冲击较大,财政收支矛盾加剧,而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可以一定程度缓解这一矛盾,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的现代预算管理模式。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近些年预算绩效管理在加速推进,不过仍有一些难题待解。

预算报告要求,持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今年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作为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加强对新出台重大政策、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增强政策可行性和财政可持续性。

王泽彩认为,要将预算绩效管理嵌入到预算治理的各个环节。不单单关注资金分配和使用,而是更要注重预算编制环节的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指标的建立,增强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资金筹措的合规性;预算执行环节强化绩效目标、绩效指标的动态监控,对偏离政策目标的及时矫正,做到“即时止损”;决算环节全面开展评价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和绩效评结果的应用等。

“预算绩效评价是一个管理工具,它可以作为地方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一个重要抓手,使得一定程度上保持国家发展目标的一致性,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马志远说。

金益通绩效评价公司董事长柳迪告诉第一财经,长期以来,绩效目标的填报和编制确实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绩效目标不精准、长期目标过泛、年度目标过简,指标不全面、难以量化、指标值缺乏标准、人为随意性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操作层面讲会影响绩效目标的质量,造成预算绩效源头管理的缺陷。从管理层面讲会影响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的开展,造成绩效评价结果失实失真。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绩效指标缺乏标准化。

这些问题也引起官方重视,近些年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持续完善,绩效管理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

今年预算报告要求,严格绩效目标管理,提高绩效指标体系的系统性、精准性、实用性。

柳迪建议,可通过预算部门来拟定分部门(单位)、分项目的具体、标准、可量化、可操作的绩效指标,避免一些单位自行改动绩效指标。另外可以通过数智化管理手段来解决填报不完整的问题,提升绩效目标和指标填报的质量。

预算绩效评价主要由第三方机构来承担,且以会计事务所为主。目前预算绩效评价第三方机构鱼龙混杂,评价质量不一,一些项目甚至出现明显的低价竞争现象,出现“劣币驱逐良币”。

马志远表示,目前第三方绩效评价机构,绝大多数是会计事务所,他们一些可能精通财务技术和相关法规,但缺乏相应的管理和行业知识,因此在指标设计上有明显缺陷。而付费评价模式下,能否公平公正客观评价也存在一定挑战。

此次预算报告要求,进一步引导和规范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王泽彩表示,政府预算治理的目标必须与国家战略政策目标紧密结合,使预算安排更加符合国家战略方向和政治意图。事前,要切实强化绩效视角下战略的科学性、可行性、合理性研究,从而保证财政可持续发展。事中,预算执行突出过程管理指标的实现程度的监控。事后,将评价结果与下一年度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改进管理挂钩,从而进一步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预算报告要求,完善重大政策、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充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政策、安排预算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

王泽彩认为,预算绩效评价还要注意公众的监督和参与,通过绩效评价报告的公开、信息披露透明化和公开化等方式,进一步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公信力。

预算报告提出,今年要积极推进绩效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也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夯实部门和单位主体责任,持续推进绩效目标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促进绩效目标质量和绩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党中央   预算   财政部   财政收支   国务院   绩效   难题   环节   指标   财政   部门   目标   评价   政策   报告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