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修小补”便民地图上线:于细微处见城市“绣花”功夫

文|钟颐

修鞋、配钥匙、开锁……“小修小补”也能“按图索骥”,轻松找对地方。微信联合腾讯地图上线的“便民地图”,已涵盖全国200多个城市超50万个修补小店的地址位置和服务信息,连日来引发不少关注。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物质不再匮乏,过去活跃在街头巷尾的“小修小补”,一度悄然淡出人们的视野。事实上,“小修小补”的市场虽然受到冲击,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需求,却一直没有消失。今年2月,商务部强调,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这一表态引发广泛共鸣,可见切中了民之所呼。

让传统老行当焕发新生,首先得被更多人“看见”。然而,“小修小补”大多隐匿在城市的角落,“找不到”“不知道去哪找”是很多人的共同感受。它们之所以难觅踪迹,原因也不难理解:“小修小补”摊点市场容量小、利润微薄,大多缺乏支付高额租金的能力,甚至没有一块招牌。

“小修小补”便民地图可谓一举多赢。往小了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摊点经营位置的劣势、提高了显示度,也方便了更多有需要的人;往大了说,通过数字化指引促进供需对接,在促进部分低收入群体就业、盘活闲置资源、倡导节俭之风等方面,均有正向意义。

数字化时代,“地图”的公共价值有待深入发掘。北京、宁波发布“积水地图”,为市民提供路面积水查询服务;广东发布“露营亲水地图”,为群众休闲出行提供贴心指引……这些创新案例所带来的最大启示,并不在于简单的工具化应用,而在于城市管理理念的更新。

诚如商务部此前所指出的,要“缺什么、补什么”。据报道,“小修小补”地图上线之后,不少中老年居民表示,希望医疗健康领域也能推出类似服务:“医院、药店、护理站或者其他与医疗健康相关的服务是不是也可以合起来,方便我们搜索?”由此可见,打造便民服务圈,其中大有文章可做。

事实证明,那些细微之处的小问题,往往最能反映民生的颗粒度,因此,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小修小补”处于城市的“神经末梢”,为其注入数字动力,提供更多生存空间,更显一座城市的“有容乃大”和“无微不至”。

当然,城市治理从来不是单向的技术输出。如在“小修小补”地图中,每个人都有权点击“添加店铺”按钮,只要通过审核,就能成为“引路官”,在共建中实现共享;对经营者而言,也不妨借此契机,主动升级迭代,顺应消费需求变化,从而真正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

【作者】 钟颐

南方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建中   便民   上线   大有文章   商务部   地图   按图索骥   神经末梢   城市   摊点   积水   细微   功夫   位置   医疗   更多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