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城市回村干体力活,火了!花40万改变家乡带村民创收,成网红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820位真人故事

我是刘逸@回乡的刘老根,13岁前一直生活在偏远的小山村。

中专毕业后,我做过保安,进过工厂,当过舞蹈演员,担任过电视台栏目总监,考过北影,成立过传媒公司。

我走过很多地方,但无论走到哪儿,心却从未离开过那个生我养我的小山村。

2022年我放下一切回到老家,截止到目前,已自掏腰包40多万元,带领乡亲们义务改造家乡。用1年的时间,我们将无人问津的偏远山村建设成了游人如织的网红村,获地方支持,央视关注。

(14岁的时候在家乡的老房子门前留影)

1988年,我出生在湖南怀化辰溪县的一个边远山村。山村荒地遍布,道路坑洼,房屋破旧,人居环境很不好,但这完全不妨碍我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我从小性格内向,比起跟小伙伴们出去玩,我更喜欢一个人待在家里“搞发明”。陀螺、飞机、电动机、船……只要是我感兴趣的,都会试着把它们做出来。

每次做之前,我都会问爸妈:“相信我会做好吗?”爸妈都会认真地回答:“相信。”一直以来,我要做什么事,爸妈都很支持我。我从小就有勇气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挑战自己不擅长的领域。

13岁时我到镇上读初中,在此之前我从未离开过乡村。看着镇上漂亮、整齐的建筑,干净、平整的道路,我很兴奋,但也挺失落:“原来我们村是那么贫穷落后”。那时候我就决定,等我有能力了,一定要改造家乡。

中学毕业之后,我考上了高中,但最终选择了中专。因为家里条件不好,爸妈在外面打工很辛苦,工资勉强供一家人生活。所以,我就想学门技术,毕业后尽快工作帮爸妈减轻负担。

(泥巴护坡,下雨很容易滑坡)

我就读的学校是给分配工作的,2006年我毕业后,学校就安排我去深圳做保安。但只做了一天保安,我就果断辞职了。这份工作枯燥乏味,且不被人尊重,让我感觉很不舒服。

人生短短数十载,就应该去追求自己所爱,让自己活得舒心。但那时我才十几岁,懵懂无知,并不知道自己的所爱在哪里。于是听从了爸妈的建议,进了广东的一家工厂做模具。

我不喜欢这份工作,不过没有立马辞职。尽管年纪还小,但毕竟我已经出了社会,从此就得为自己负责。1年的时间,我一边工作一边思考着未来。

渐渐地,我意识到路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不出去走走,就永远不知道自己适合走哪一条路。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辞职去尝试新的方向。

(泥巴护坡变身石头护坡)

2007年,我离职后去张家界旅游。几天旅游下来,觉得张家界是一座非常宜居的城市,如画的风景,慢节奏的生活,配上齐全的城市设施,特别合我心意。

“我决定在这里定居下来”,明确了自己的意愿后,我就开始找工作。恰巧当时有一个艺术团在招舞蹈演员,我觉得跳舞挺有意思的,且工作时间特别少,于是就去应聘了。

我虽然没有舞蹈功底,但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艺术团团长见我是根好苗子,就收了我。我也不负所望,进团没多久就能胜任工作了。

这份工作特别让我中意的一点是工作时间只有晚上1个半小时。有了充足的自由时间,我就能尽情地去尝试其他工作了。

张家界是一座旅游城市,自然地,我就想到了当导游。但接受了半个月的培训后,我意识到自己不合适这个职业。因为导游要背的讲解词特别多,死记硬背的强度远远超过了我能承受的范围。

(陡峭的水泥路,车子开不上坡)

之后我改学理发,但奈何老天爷不赏饭。理发师剪头发,两根手指得夹住头发才能修剪。而我的指间缝隙太大,刚夹起头发还来不及修剪,头发就从指缝间滑走了。

没有一条路走得通,我却一点也不沮丧。我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去适应一份新工作,边投入边思考自己是否喜欢、合适,然后迅速决定去留。人生之路总是曲折的,试错成本不可避免,但我会尽量把它降到最低。

在艺术团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我去买了一部手机。很快,我就对手机里的录像功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有时间,我便出门录制视频。

我其实不知道自己到底拍了啥,但就是很有成就感,一个周末,我邀请两位同事做我的MV的主角,拍了一部两三分钟长的片子。自豪地跟大家分享了这个作品,没想到获得了很多朋友的肯定和鼓励。

(陡坡变缓坡,水泥路变柏油路)

渐渐地,我爱上了拍视频。2009年,得知张家界电视台面向社会招聘实习生的消息后,我立马报了名。能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并借助大平台精进自身技能,想想真是太美好了。

然而,想象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电视台的前辈们不但不愿意教实习生,还处处提防着实习生偷师。只要我们一靠近,他们就立马停下手头的活儿,哪怕当时他们正干得起劲。

这让我感到很无奈!一向不服输的我另辟蹊径,上网查找教学视频,自学摄影、后期制作、编导等各项技能。

我学东西还算快,短短几个月就学会了摄影摄像和后期剪辑。我很不认同前辈们私藏干货的做法,于是工作之余,我会向实习生们传授所有的专业知识。

1年的时间,我从实习记者干到摄影师再到后期制作,最后升至栏目总监。但在总监这个位置上待了没多久,我就决定离开了

(村民改造前的房子)

在电视台工作的1年,我没拿到过1分钱工资,能待这么久,完全是为爱发电。作为家里没矿的打工人,我还是得考虑生计问题的。

电视台虽然没给过我一分钱报酬,但后来却帮我赚到了钱。在电视台工作期间,我认识了许多朋友。2010年我开了传媒工作室后,朋友们给我介绍了不少客户,事业就此起步。

客源充足,加上我拍的作品质量很高,工作室开得风生水起。然而生活总是有起有伏的,这样连着干了六七年后,我在专业方面遇到了瓶颈,任凭我如何努力都无法得到突破。

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停下来,进一步提升自己。很快,我就锁定了目标:考北京电影学院。2016年,北电的报考人数有大几千人,但录取人数只有120人。竞争异常激烈!

(村民改造后的房子)

人走的每一步路都是在为将来做铺垫。开工作室的那几年,我拍了不少作品,其中一些被湖南电视台和央视录用。有了一些经验和作品加持,我很幸运地被录取了。

我上的是1年制的导演进修班,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但课程和师资很优质,一年下来,我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2017年毕业的时候,我已经突破了专业层面的瓶颈。

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后,我开启了新事业跑到长沙开了一家传媒公司,专为企业和政府制作宣传片。

然而,正当一切都步入正轨之后,2019年疫情来袭,合作的公司发展受阻,没钱支付酬劳,欠款一拖再拖。坚持了2年之后,疫情还未散去,于是我产生了回乡的念头。

在外打拼的10多年里,我一直心系着家乡,一有空我就会回到家乡走一走、看一看。但每次回到家乡,我心里都很不是滋味:别的村子一年比一年好,而我们村却几十年如一日的破旧。

(和乡亲们一起改造家乡)

我一直没忘记自己要改变家乡的愿望,以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如今我已经有一些能力了,是时候为家乡做点事情了。

2021年,我花了20多万元,将老家的危房推倒,新造了一栋400多平米的2层楼房。

2022年1月初,我回到长沙,将公司的所有业务都处理完毕之后,就和爸妈搬回了老家。那时房子已经差不多装好了,但房前的院子还是一片狼藉,于是我和爸一起清杂草、铺院子、围篱笆、做花坛、种花草。

一天,一个乡亲来串门,看到我家的小院后,连声夸赞:“太漂亮了”。他的宣传引来了更多村民的参观。

当时乡亲们觉得我家的竹护栏特别不错,希望我们能给村里也安上一些。我和爸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第二天就和3个邻居上山砍竹子,做护栏了。

(每一天,都开开心心地改造家乡)

我本打算把自己家装修好了再改造家乡,但帮村里装完竹护栏,得到乡亲们的认可后。我觉得边拾掇自家房子,边改造家乡更可取。

家乡有很多需要改造的地方,首先就是村道。村里多是泥泞坑洼的土路,只有1条主干道是水泥路。但因年久失修,水泥路上也到处是凹坑。

我们村山高路陡,有不少泥巴护坡,平时还好,但遇到下雨天就糟糕了。雨水将泥土冲刷而下,就很容易发生滑坡。

此外,村里随处可见破旧甚至坍塌的房子,加上荒地特别多,整个村子给人的感觉就很萧条。猪圈、鸡圈等废弃屋舍、垃圾场等参杂其间,更突显出村庄的“脏乱差”。

要把破旧小山村建设成美丽新农村,任务还是挺艰巨的。但当一个人真心想做成一件事的时候,全世界都会来帮忙。

(无人问津的边远乡村,如今游人如织)

刚开始,只有我和爸义务改造家乡,不久之后村书记知道了这件事,不但肯定了我们,还和他爸一起加入我们。村民也希望家乡变得更好,在我们的带动下,也逐渐加入了“乡村义务施工改造队”。

大家看到家乡一天天发生变化,心中都充满了希望。随着时间地推进,我们的义务施工改造队逐渐发展壮大,现在我们村每天至少有30多人参加义务施工,多的时候能达到80人,其中不乏木匠,石匠等各类能工巧匠。

大家的积极性、自觉性特别高。近1年来,我们每天早上8点左右在村口集合,一直施工到下午5点结束,期间几乎没休息过。面对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乡亲们不但没有丝毫抱怨,反而干劲十足。

(我们村的打卡网红地)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听说了我们的事情后,分批请假回乡支持家乡的改造和建设。其中一个在外打拼了17年的大千哥直接辞掉了工作,加入了我们的义务施工队。至今,他已经干了大半年,且打算一直干到家乡建设完毕的那一天。

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得到了这么多人的支持,特别是来自爸妈的。

我曾对乡亲们说: “参加义务劳动的乡亲们,都到我家吃饭。”我做到了,现在家里每天至少有30个人一起吃饭,多的时候能达到80人。我能做成这件事,多亏了爸妈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

凭借全村人高度的热情和团结,改造工程进展得特别顺利。不过期间我们也遇到过一些麻烦,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少数村民的阻挠。

(网红打卡地:竹凉台)

我们村较为偏远,有一些村民从未离开过村庄,几十年的生活让他们习惯了村庄的旧貌,不愿意我们改变它一丝一毫,哪怕我们是要将村庄改造得更加美好。

一次,我们在做竹护栏的时候,正干得起劲,一个大叔很不友善地上来制止:“不准你们动!”

他的态度非常强硬,我们好说歹说,他都不同意我们动工。我们实在拿他没办法,只好跟他儿子沟通,请他帮忙做大叔的思想工作。好在他儿子很支持我们,和家人一起软磨硬泡,总算把大叔说通了。

前期的施工阶段,我们都是一边改造村庄,一边给村民们做思想工作的。我们做的篱笆,建的花坛,因为占用了村民的土地或公共用地,时常被要求挖掉、砸掉。

(我们村盛产竹子,很多地方都用了竹子)

一开始我心里还挺不是滋味的,我们做了好事,不但没受到肯定,还遭到万般阻挠,甚至被一些人在背后说三道四。但很快我就释然了,有句话叫“施恩莫望报,望报莫施恩”,我遵从内心行事,不求回报,就没人能伤到我。

而且,人心都是肉长的,真心总能换来真心。

在我们辛苦劳作几个月后,家乡大变样:村道变得平整且平缓,废弃建筑被拆除干净,破旧房屋被修葺一新,垃圾场被改造成停车场,荒地变身大草坪,花坛、凉台、篱笆等设施丰富、美化了乡村。

乡村变美、变便利了,乡亲们也受益了,先前那几个反对我们的人终于放下了成见,最后竟然主动加入到义务施工队中来了。

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每天,施工队员们都热情高涨,施工质量也非常高,期间也没出过什么安全事故,不过有一次我差点把命交代出去了。

(到处能见的竹子元素)

那天,我和乡亲们一起上山砍竹子。山坡有点危险,它的一侧是断层,坡顶离地面有2米多高,地面上散布着许多棱角分明的大石块。

我走到坡顶边沿,刚运足气力准备砍竹子,谁知脚下一滑,人直接往地面栽了下去。下面的石头非常锋利,摔得不好,我就麻烦了。

万幸,我没受什么伤,只是裤子被撕破了1个洞。不过我有被吓到,但当意识到爸爸和村民们很担心我时,我迅速站了起来,强装镇定地对他们说“我没事”。

回乡之前,我做过几年媒体工作,改造家乡之初,我就意识到,要让农村发展起来,要把美好的乡村生活方式传播出去,就一定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

所以一开始,我就将村民们干活的场景拍成短视频,分享到了各大网络短视频平台上。没想到第1条视频就爆了,3天内播放量高达500多万,粉丝也涨了2万左右。

(竹桌、竹椅、竹栅栏)

得益于自媒体的曝光,曾经无人问津的小乡村渐渐成了游人如织的网红村,之后更是引起了当地政府和媒体的重视,还受到省电台和央视的采访报道。

许多村支两委也纷纷跑来学习我们村的“六自”模式,即自组织、自宣传、自规划、自筹资、自建设、自维护。

能在1年之内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我未曾预料到的。但我一直相信,凝聚每一份平凡的力量,就能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

2022年7月份,村民的农副产品陆续成熟了。因为我有了一些名气,所以很多人来请我帮忙带货。

一个回乡创业4年的大学生很有诚意,亲自挑了些黄桃送到了我家。我觉得黄桃的品质很不错,于是同意帮忙带货。

幸运女神一直眷顾着我,第1次直播,我就在2个小时内卖掉了近10000斤黄桃。虽然我开播之后根本不知道说什么,大部分时间就是跟粉丝们聊天,都没怎么介绍产品,但粉丝们特别支持我。

(美丽乡村)

“原来我还能帮村民们创收”,意识到这一点后我特别开心,之后在改造家乡之余,我也通过直播平台帮村民们卖农特产。

我们村盛产茶油,往年乡亲们的茶油都卖不出去,但通过我的短视频宣传之后,去年所有的茶油都被我卖光了。

回顾过去这1年,我虽然没有收入,还自掏腰包40多万用于乡村建设,但我的内心从所未有的富足。对我来说,把一部分青春拿出来奉献,远比挣钱更有意义。

2023年,我将继续为家乡出力,也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热爱乡村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将乡村发展得更好,让村里的空巢老人得到更好的赡养,让村里的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关爱和陪伴。


【口述:刘逸

【编辑:佳立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村民   张家界   家乡   护坡   茶油   回乡   竹子   乡亲   村里   村庄   乡村   义务   电视台   时间   城市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