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坛被扒的底裤都不剩?一场晚会7位歌手假唱,内娱这次彻底完了

文|白面书誏

编辑|白面书誏

当实力歌手谭维维公然假唱时,才意识到,内娱真的完了。

01、假唱明星

近日,微博之夜假唱事件,轰轰烈烈的闹上了热搜。

事情起因,是一位博主在社交平台晒出的一张图。

该博主用专业软件,将晚会上明星们演唱的歌曲一一解析。

不解析不知道,一解析吓一跳。

此次表演,10个人中,竟有7位都选择假唱。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这七位表演者里,除了龚俊是演员,欧阳娜娜是大提琴手外,剩下的全都是“实力派歌手”。

容祖儿、周笔畅、单依纯、欧阳娜娜四人表演的节目是《飞云之下》。

不管是妆造还是舞台设计,都赚足了粉丝的眼球。

容祖儿,有着“香港乐坛最后一位天后”之称,举办过多次演唱会。

唱功,无需质疑。

周笔畅,虽说是《超女》亚军出道,但她可观的粉丝数量,足以见得她的实力。

更别说单依纯了,参加好声音全程开麦,哪怕感冒也丝毫不影响发挥。

四人中,欧阳娜娜的实力稍弱。

主攻乐器和演技,虽说也出过歌,但和前三位比,充其量只能算萌新。

不过,倒也无伤大雅。

凤凰传奇的玲花,在一档唱歌节目里以一托五,气势依旧不倒。

她们三人托一人,无疑是手到擒来。

可正当大家期盼强者的碰撞,会带来更为震撼的视听盛宴时,她们却出乎意料的选择了“对口型”。

“容祖儿修的不是特别狠,但肯定修过。”

“周笔畅的会比容祖儿的幅度要大一些。”

至于单依纯,根本就不需要测。

因为从她上台那一刻,浑身上下都透露着两个字:敷衍。

一副睡不醒的样子,歌词还没结束,她就已经放下了手中的话筒。

更讽刺的是,这夜结束后,单依纯还获得“年度突破音乐人”的奖杯。

可悲吗?

毋庸置疑。

更可悲的是,曾经凭借一嗓子震惊全国的谭维维,居然也开始了弄虚作假。

而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对口型”被骂。

早在之前她登上央视舞台的时候,就被曝光假唱。

如果上一次是因为表演场地比较隆重,想要呈现最完美的状态的话,可以理解。

但在纯娱乐的晚会还假唱,就多少有点败好感。

网红出道的刘宇宁都敢开麦真唱,歌坛的“中流砥柱”谭维维,怎么就那么怕张嘴?

也有粉丝不服,称该博主的判断没有依据性。

结果就是,质疑越多,被扒出来的“假唱”就越多。

谭维维一版音源用于两于两场表演;

单依纯除了晚会假唱,就连粉丝花钱观看的线下演唱会也一样。

不磨练实力,反而投机取巧,也难怪现在的歌坛没有一个人能撑得起“大梁”。

02、为什么都要假唱

2016年,歌手萨顶顶在晚会上演唱,发现话筒拿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空中将话筒反转。

被观众抓包后,她淡定的回了句:

“别骂了,下次演的更精细一些,大家消消气。”

因为这句话,好多网友路转粉。

“不怪你,怪话筒。”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是话筒自己翻的。”

作为一个专业的歌手,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吗?

答案显然不会。

所以,不难看出她是以这种方式杜绝假唱,并告诉观众在假唱的环境里,唱歌已经沦为成了一种演戏行为。

“演”得好了,掌声轰鸣,“演”得不好,千夫所指。

至于为什么专业歌手也要用假唱糊弄观众?

究其原因,还是省事。

“几十万的演出费给我们付了,要是不假唱,反而倒显得我们不太懂事。”

这是某位歌手的前经纪人曾在采访中说的话。

毒辣,但却是这个行业的现实。

更扎心的,长时间的通过假唱以次充好,最终导致歌手的门槛越来越低。

于是,实力歌手被“抛弃”,最具流量的艺人成为了主办方牟利的最佳“手段”。

他们将他包装,然后推上舞台“假唱”。

既保证了演唱效果,也让观众大饱眼福。

一举夺得,何乐而不为?

如果将舞台换成春晚,那么就等于镀了层金。

2007年,阿牛的《桃花朵朵开》。

效果很棒,但事后他坦诚当时是假唱,并称,是导演为了表现最佳效果。

2008年,章子怡唱歌。

口型和歌词不匹配,最明显的是,歌词打出了“吉祥”二字,但镜头对准章子怡的时候,口型却是在唱“花”。

2014年,大张伟的《倍儿爽》。

视频刚一发出,就引起专业人士质疑。

对此,他的回答是:

“商演的话我肯定真唱,但春晚不是商演,假唱也无可厚非。”

相比自己承认假唱,更尴尬的是当场被揭穿。

杨幂。

为了宣传电影,现场金口献唱。

不料,音响出状况,对嘴型的她就这样被活捉。

后来大幂幂解释,但是为了保证之质量,所以放了伴奏。

无独有偶,实力歌手梁咏琪也被当场拆穿,甚至比大幂幂翻车的更彻底。

春晚表演,高跟鞋踩到了伴舞的裙子,当场就摔在了地上。

比跌倒更尴尬的是,人没张嘴,歌声和音乐始终没停过。

没人知道梁咏琪当时的想法,唯一确定的是,她们美名其曰是为了演出更加完美,但实际却是“懒怠行为”的借口。

而大众不知道的是,大多数人嗤之以鼻的“对口型”,其实是得到业内认可的。

它第一次呈现在大众面前,是1983年的第一届春晚。

不同于现在的为了“省事”,那时候是因为技术落后。

不管是直播还是晚会,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都比较新鲜。

再加上当时的设备和手段都不稳定,所以为了避免播出事故,导演都会要求歌手提前录制音频。

等到了直播的那一天,歌手们上台声情并茂的“对口型”。

随后长达十多年的春晚,导演组因为受制于技术条件,一直采用的都是稳妥的“对口型”。

直到1994年,朗昆上任。

那时候的技术,相较于前几年已经颇有进步,为了能再次突破,朗昆果断采取了全员真唱。

只可惜,播出效果不佳,最终只能改回假唱。

虽说大家颇有微词,但大多数人都还是能接受。

春晚如此,奥运会亦是如此。

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有两大假唱名场面。

第一个,是各路明星汇聚一起,合唱《北京欢迎你》。

有资格参与其中的,大多数都是些实力唱将。

比如刘欢。

又比如蔡国庆。

可即便如此,他们也只能用假唱的方式呈现。

第二个,就是开幕式上,一个九岁姑娘演唱的《歌唱祖国》。

表面上是林妙可,实际播放的声音,是一个叫做杨沛宜的姑娘。

虽说假唱事件曝光后,林妙可以及幕后人员成为了众矢之的。

但不能否认的是,业内对于此手法的态度,统一都是默认。

毕竟,这样盛大的晚会,代表的是国家的脸,一旦出差错,丢人就丢到了国外。

奥运会、春晚,这些假唱都是情有可原。

让人心寒的是,随着“高科技”的进步,修音技术越来越强大。

假唱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还成为了某些明星“圈钱”的捷径。

但也有一些歌手依旧保持着对音乐的敬重之心。

03即便走音,也要真唱

“他们的眼神,就像一把一把宝剑,刺向了我的心。”

这是龚琳娜在2002年采访中所说的话。

以前的假唱,多半是晚会。

舞台灯光照耀,台下黑压压看不清观众,所以,那时候的她从未觉得假唱有什么不妥。

但这次是白天,她看清了台下的脸。

那一刻,她意识到自己错了。

之后,她开始坚持真唱,开始在社交平台呼吁大家真唱。

同年,崔j和罗大佑也开始推动“真唱运动”。

他们在台上拥抱,语重心长的对着台下的人说:

“可以在娱乐节目上搞假唱,但不要将自己称为音乐人。”

一个是“音乐教父”,一个是“摇滚教父”。

两人就真唱一事达成共识,并对假唱行为进行猛烈的抨击。

但是,能拿得住这跟接力棒的人,细数歌坛,寥寥无几。

被称为天后的王菲,就是其中一个。

89年出道,相比于真声,她那空灵中带着一丝慵懒的假嗓更让人“心动”。

最风光那年,她一度被视为可以和邓丽君比肩的歌手。

只可惜,假嗓比真嗓难维持。

年纪越大,声带老化的速度也就越快。

最终导致,气息不足唱功下降,一到高音,就开始严重跑调。

比如《因为爱情》。

因为走音,“一代天后”沦为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

同样的,还有汪峰。

粗犷的嗓子,加上放荡不羁的外貌,让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摇滚之王”。

但因为演唱时太过卖力,导致破音,成为了大家日常消遣的笑料。

他们本可以用假唱来维持在大众心中的形象,但却因为热爱,放弃了这不值一提的“尊严”。

老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但从目前的歌坛来看,还是这些“老歌手”能拿得出手。

而他们也用行动告诉我们,真诚才是必杀技,作品才是王道。

比起作品不多还企图“糊弄”观众的歌手们,有实力有流量的李宇春才是聪明的。

不偷奸耍滑,用实力说话,这才是王道。

看完记得关注@白面书誏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歌坛   晚会   欧阳   歌手   章子   口型   白面   大众   话筒   台下   底裤   观众   粉丝   舞台   实力   效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