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天府粮仓 - 清明放水节、青城洞经音乐、望娘滩传说……都江堰这些非遗你都知道哪些?

又见都江堰ID: youjiandjy
雪山里的公园城市,又见都江堰一切美好......


都江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都江堰人的情感,承载着文化血脉,是都江堰的无价瑰宝,同时也是都江堰人对往日生活中的一种回味!那么,都江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底有哪些呢,快跟小编一起来涨知识吧~

摄影:朱冰峰



青城山一都江堰

世界文化遗产
FIRST FROST

“青城山一都江堰”于2000年11月29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市召开的联合国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摄影:折耳兔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属于道教名山。建福宫,始建于唐代,规模颇大。天然图画坊,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一座阁。天师洞,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细,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

摄影:折耳兔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自然遗产
FIRST FROST

联合国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当地时间2006年7月12日上午,正式审议通过了我国申报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为世界自然遗产。



从此,“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也标志着该区域范围内的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西岭雪山、鸡冠山—九龙沟和天台山4个风景名胜 区同时被列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



都江堰水利工程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FIRST FROST

当地时间2018年8月13日下午,在加拿大萨斯卡通举行的第69届国际灌排执行委员会议及国际会议上,“都江堰水利工程”成功通过2018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评选,并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都江堰水利工程自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以来,造就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且历经两千多年岁月,仍发挥着巨大作用,以其“全世界历时最悠久、设计最科学、布局最合理、经济效益最发达、自流灌溉面积最广”的特点享誉中外,被赞为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伟大奇迹,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

摄影:张铨生


直到今天,都江堰水利工程灌区规模仍居全国之冠,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38县1076万余亩农田灌溉,以及防洪、发电、养殖、旅游、工业生产等多项综合服务,受益人口高达2300万,是四川省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


摄影:贾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FIRST FROST


清明放水节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起源于公元978年的都江堰放水节,古名“开水节”,有着严格的古法岁修制度,是大成都地区集祭祀民俗、生产民俗、节庆民俗、巫蛊民俗、商贸民俗于一体的文化活动。






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FIRST FROST

青城洞经音乐

2007年被列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集古蜀巫乐、道教音乐、佛教音乐、儒家音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之大成,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神话时代。



青城武术

2009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无论《青城十九侠》《笑傲江湖》《武林外史》等武侠小说,还是金庸、古龙、温瑞安……名家大师的江湖故事,都无法绕过道教第五洞天青城山。



望娘滩传说

2009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这个从都江堰发端的故事,影响遍及长江流域,演绎出N多不同的版本。都反映出川西平原自古以来的水患和人们的感情寄托、愿望,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



聚源竹雕

2011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是川派竹雕中的翘楚。从史前时代起,先民就用大自然赋予的各种材料,制作青铜器、陶器、瓷器等器具。直到出现竹制(木制)器具,才使得乡野农家的锅碗瓢盆们分门别类,丰富起来。



柳街薅秧歌

2014年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起源于明末清初,流传于川西平原,盛传于岷江流域,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劳动人民最原生态的民俗文化。柳街薅秧歌,内容丰富,曲调唱腔多变,体现出都江堰人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摄影:图①何勃、图②向力民


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FIRST FROST

传统金铜手工艺

2013年被列入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传统金铜手工艺是在铜工艺品上运用錾刻、镶嵌、错金银等技法,进行艺术创作的传统手工工艺。此种工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具有较深远的历史文化性,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手工艺。


安龙川派盆景制作技艺

2016年被列入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川派盆景以都江堰市安龙盆景最具代表性。安龙镇现存的用古法“汉文拐“造型的银杏古弯已有300余年历史,是目前川西地区最古老的盆景实物,它证明安龙盆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有了成熟的盆景制作工艺。


摄影:图①刘杰


都江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FIRST FROST
天马轿房唢呐音乐

2014年列入都江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至少在清中期就已形成规模,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影响力遍及彭州、郫都等周边区县。


青城马椅子

2016年列入都江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由马双河创立于清光绪年间,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历经4代传承。从选材到最后完工需经过100道工序,纯手工打造,这在现代社会尤为难得。


春节迎财神民俗

2010年被列为都江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春节迎财神的民俗活动,不但在都江堰市和川西平原历史悠久,而且对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都有很大影响,成为中国财神民俗文化和吉祥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摄影:折耳兔


青城道茶制作技艺

2016年被列为都江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都江堰青城山产茶历史悠久,上溯汉晋,初见端倪。青城道观苦丁茶的制作早有记载,而青城道教秘制“洞天贡茶”早在唐代便享盛名。


摄影:云上光线


青城三月三采茶节

2016年被列为都江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因青城山一代的“明前茶”受到饮茶者的追捧,于是远近的茶商都在清明前赶到青城山,希望采买到“明前茶”。后来,人们就在每年农历三月三这天,诚邀各地各界人士齐聚青城山麓同庆三月三采茶节,分享劳动果实。



青城传统制茶技艺

2018年被列为都江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青城传统绿茶、红茶、白茶采自全年无污染生态茶山,鲜叶采摘标准为1芽2-3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芽叶总长度在4cm以下。茶叶制作全程手工操作,无任何机械化设备,所采用的器具均为全木、竹制传统制茶工具,以最传统的手法和工序无菌化制作,使茶叶完全回归最本真,真正的有机、生态、纯手工。


文记传统糕点制作技艺

2018年被列为都江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文记传统糕点主要以小麦、糯米、花生、核桃、绿豆等为原料,所有原料及辅料均遵循古法加工而成,出品的糕点入口化渣,甜而不腻,充分保留了原料的本味。



马祖寺庙会

2018年被列为都江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马祖寺庙会起源于古青城县城(都江堰市前生)西马祖社区。公元814年,为纪念马祖高僧弟子怀海实施“百丈清规”,在正月初九将道家“仙草”(川芎),首次移入寺院作为农禅并重“禅养”举行祭拜仪式。此后,逐将每年这一天作为祭拜日而形成庙会传承至今,俗称“潮上九”。



此外,灌县木雕、结盘长、青城传统乳酒酿制技艺、青城百草染技艺和青城茶染技艺、传统拂尘制作技艺、灌县钟鸭子传统卤鸭技艺、都江堰老腊肉传统制作技艺、灌县白果炖鸡传统制作技艺等,也被纳入了都江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工艺打下坚实基础。



小编按: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保护、传承都江堰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都江堰特色文化发扬光大!(图据何勃、朱冰峰、张铨生、云卷云舒、折耳兔、贾旋、向力民、云上光线,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主 管:中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主 办:都江堰市互联网信息中心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殷 睿 徐伟伟
值班编辑:彭利娟 周鸿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都江堰   都江堰市   马祖   青城山   道教   粮仓   技艺   天府   文化遗产   清明   物质   传统   目录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