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作为朱元璋的儿媳,真为皇位害死婆婆马皇后和丈夫朱标一家?

明朝初期,要说最幸运的人,毫无疑问就是朱允炆了。本来庶出的他,没有资格继承皇位。但是命运之神在眷顾他,让朱允炆在那一系列的不可能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当了皇帝。

很多人都说,朱允炆能成为皇帝,是因为她的母亲,继太子妃吕氏的谋划。

也是吕氏害死了马皇后、太子朱标、原太子妃常氏、皇嫡长孙朱雄英

这种说法让人毛骨悚然,吕氏真有如此恶毒吗?让她能够为了儿子的皇位,不惜对自己的婆婆、丈夫等人下了死手?


表面上看,似乎真的如此,因为最终受益者,是朱允炆母子。年幼的朱允炆不会具备这个能力,也不是天赋异禀的神童,一个削藩都能把自己削没了,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这个背后谋划的高手,只能是吕氏。

那么,我们顺着这个思路往下看,看看能不能说得通。

首先,买通太医署官员,让原太子妃常氏难产去世,自己取而代之,继任太子妃,得了正妻之位,庶出一脉子孙成为嫡子,母子身份名正言顺,为争储提供了资格;


随后,争储之战开启,朱元璋的嫡长孙朱雄英,地位超然,按照明朝制度,若不早夭,未来就是理所应当的天子,朱允炆没有机会。

所以,除掉朱雄英,朱允炆正式成为嫡长子。为争储铺平了道路。

还不等吕氏进行下一步行动,“意外之喜”出现了:

孙儿朱雄英的死,让年老的马皇后无法承受,经不住打击,扛了两个月也去了。


后宫压在吕氏头上大山没了,太子妃吕氏为尊,掌控后宫。所有的嫔妃管理,年幼皇子皇孙的教导,都在吕氏的手中。

这个权势在手,清除最后的一个隐患,轻而易举。

这个隐患,就是朱雄英一母同胞的弟弟,那个还不足月朱允熥。相比于朱允炆这个冒牌嫡子滥竽充数,朱允熥作为原配太子妃常氏的儿子,嫡子身份更加货真价实。对朱允炆的未来上位之路,威胁很大。

吕氏掌控后宫,原本可以趁机除掉,但吕氏不傻,一个小小婴儿,一旦出事,很容易引人怀疑,暴露自己,得不偿失。


还不如换个温和的方式,后宫她吕氏说了算,一个小小的朱允熥,调教成废物不是太难。

甚至可以利用朱允熥,人前假装善良后母,引起别人的好感,人后恶母姿态,用尽手段,毁了朱允熥,一举两得。

四年后的朱允熥,确实成了废物。人前胆小怯懦,不敢说话,人后山大王,欺软怕硬。朱元璋不喜欢,朱标不疼爱。

对比之下,朱允炆表现的温顺乖巧,勤学上进,和朱允熥的不争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关键一点,朱允炆比朱允熥年长两岁,吕氏又是太子妃,朱允炆嫡长子的身份稳如泰山,虽然和真正的嫡子相比,仍有差距,可是,作为对外宣布的皇家嫡长孙,已经足够。


明朝的嫡长孙身份至关重要,只要不死不疯,将来就是皇帝。

这一系列情况下来,朱元璋当然更加青睐朱允炆。

等朱允炆正式入了朱元璋的眼,时机成熟,吕氏开始清除最后一个阻碍:太子朱标。

朱标的存在,帮吕氏稳坐太子妃的位置,让朱允炆成为了嫡长子,为拉拢朱元璋对朱允炆的关注,争取到了时间。

这一切都已经实现,朱标失去了作用,反而成了朱允炆上位的最大障碍。

朱标不死,按照规定和朱元璋对朱标的器重,将来接朱元璋大位的人,就是朱标。朱标年轻,正是当打之年,时间长久,朱允炆要当皇帝,就得更久,才能接朱标的班。


这是吕氏无法容忍的,她想垂帘听政,想当女皇,又得等多久?朱标在位,谁能保证他就一定器重朱允炆?这一切的变数太多了。

吕氏不敢冒这么大的风险。

只有朱标死了,朱元璋爱屋及乌,加上这么长时间的讨好卖乖,才是朱允炆的机会,也是吕氏的机会。

可是朱标是储君,保护他的人不计其数,别人想要害他,无疑是痴人说梦。

但这一切,对吕氏而言,都不是问题。枕边人的毒害,太过容易了,朱标的死,已成定局。

朱标从小时候开始,就跟着大明开国第一猛将常遇春习武,本该身体强健。但是耐不住吕氏的谋害,防不胜防。

一趟西安的巡视,一个小小的风寒,朱标驾鹤西去。


一切的阻碍都没有了,朱允炆的机会就来了,吕氏的机会也来了。

朱元璋偏爱朱标,爱屋及乌,在立储问题上,直接越过儿子一辈,从朱标一脉后代孙子辈挑选。

被吕氏私底下故意养废的朱允熥,朱元璋看了就是一肚子火,皇位就此擦肩而过。

相比之下,朱允炆就显得很亮眼了,这位孙子表现的孝顺知礼,刻苦读书,是朱元璋真正看重的。


朱允炆之前的讨好,终于发挥最终作用了。他本不可能成为储君,却成了意料之外的当选人,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

但这还不算完。

朱元璋虽是一个开国雄主,但他也是农民家庭出生的寻常人,舐犊情深对他而言也不例外,一个活到老、操心到老的老人而已。

眼看孙子年幼,怕镇不住开国武将,索性一锅烩,清除了所有开国武将,为孙子掌家扫清障碍。

直到朱元璋活到71岁,寿终正寝。

朱允炆熬出头了,登基称帝。吕氏也熬出头了,成了皇太后,一切都按照吕氏的谋划成功了。


朱允炆毫无头脑,只要吕氏再进一步,就能垂帘听政,架空朱允炆,培植朝堂势力。成为明朝的“女皇武则天”,达到终极目的,简直完美。

一切都按照吕氏的谋划在发展,最终得偿所愿,估计她做梦都要笑醒了。

这种猜想似乎合情合理,逻辑上也符合人之常情。

但是猜想终究只是猜想,而且脱离了现实,根本不可能实现。

因为忽略了关键的问题:朱元璋狡诈腹黑闻名,帝王之能,在历史上历代帝王中,都少有和他比肩的人。朱标也不是傻子。吕氏更没有成妖精,她没有这个能力,可以同时,把朱元璋和朱标玩弄于股掌之间。

朱元璋不是一般人,阴谋诡计都是他玩剩下的,别人对他玩不转

朱元璋是什么人?那是开局一个碗,南征北战十五年,经历了无数恶战、苦战,数不尽的血雨腥风,魑魅魍魉,杀出一片天的狠人。

是把版图之大、旷古绝今的蒙元帝国,拉下马按在地上捶的猛人。

是从无到有,凭借着双手,硬生生一刀一枪的奋斗,打下整个大明江山 ,开国就兵锋无双、威压四方的雄主,这在以前的历朝历代都没出现过。

即使是强汉盛唐建国之初,都是向异族妥协 、和亲或者称臣的。

只有朱元璋的明朝不同,开局就达到了巅峰。无论是他本人的经历,还是他的成就,自古以来都是绝无仅有的。

这样的朱元璋,能够让吕氏一个深宫女人,在他眼皮子底下,悄无声息的杀他全家?那这就不是朱元璋了。

朱元璋的精明无双,是吕氏利用不了的,实力的强大,也不是吕氏能对付的。任何阴谋诡计瞒不过他,因为还有锦衣卫的存在。

神出鬼没无孔不入的锦衣卫,实力太强,吕氏防不住,所以她不敢惹事儿

锦衣卫虽然出现的比较迟,洪武二十一年才成立。但他们的前身就是情报机构,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杀过来的,能力之强悍,硬生生成就了古代特务组织的巅峰。


看看他们到底多厉害,就知道吕氏为什么不能对付了。

朱元璋清洗功臣的时候,那些武将桀骜不驯又手握重兵,为什么不反?

因为他们不敢!

一旦造反,恐怕还没来得及出兵,搞不好还没出门,耳边砍刀就已经砍过来了。

锦衣卫的手段,无孔不入,他们的枕边人、家中亲眷,或许就是锦衣卫,根本防不胜防。

一旦造反失败,等待他们的,就会是朱元璋无法想象的折磨。

那种痛苦,或许是他们宁愿死上一百次,都不愿意承受的结果,所以他们束手就擒。


因为锦衣卫的实力他们清楚,也见识过。成立之初,业务能力就强的无与伦比。

之前有个大臣在晚上,跟自己最宠爱的小妾在房里,说了几句私房话。

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派人给了他一张纸条,上面一字不落的,写着他头天晚上说的话。这官员吓的,当时就成了哑巴,一辈子没再说话。

一旁早就吃过亏的宋濂,更是吓得面色铁青,因为他与同僚交谈的文字也在上面,他看见了。

念及宋濂和朱标的师生情分,朱元璋测试锦衣卫能力、威慑官员的目的也已经达到,就没有问他,宋濂逃过一劫。


这就是锦衣卫的恐怖!他们的监控下,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是隔墙有耳,不隔墙说不定也有耳。家里并不安全,跟任何人说话都不安全。


最令人惊悚的是,即使自己跟自己说话都不安全。钱宰的经历,就是证明。

朱元璋时期,上早朝的时间很早,早上四点左右就要上朝,官员们晚上三点就要起床,顶着大风呼呼刮着脸赶去上朝。

钱宰年老体衰,身体难以接受,在路上抱怨了几句,更神奇的是,他还即兴发挥,作成了一首诗: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不出意料的,朱元璋知道了,召他前来,朱元璋看了钱宰一会儿,见他跪地瑟瑟发抖,才平静说道:你既然那么贪睡,想睡到午时,那就回去睡吧,去享你的田园之乐吧,赏你百亩地,以后想睡到什么时辰就睡到什么时辰。


出乎意料的,朱元璋这次没杀人,只是罢了对方的官。

或许,朱元璋也知道早朝太早了,心里是理解的。

但是没办法,明初百废待兴,他一天的事情很多,不早些上朝,后面一堆的事情无法处理;

又或许,此时的锦衣卫十五万,凶威赫赫,天下尽在朱元璋手里掌握,所有人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这样的锦衣卫,满朝杰出的文臣武将低首,不敢触其锋芒,退避三舍。比这些官员的能力低了太多档次的吕氏,根本不是对手。

不说是她,就算她身后的娘家,江南士族吕家,能对付得了朱元璋吗?对付的了锦衣卫吗?不能。

连老谋深算的李善长、机智如妖的刘伯温这样的人精都栽了,江南士族的那些不善谋略的儒家文人,更加不堪一击。


在这种重重强压之下,吕氏没胆量害死朱元璋的至亲,她承受不住后果。做这种事情,不管是朱元璋,还是历朝历代帝王,都是零容忍的。这是真正犯忌讳的事情。

在古代,对皇族直接下手是犯忌讳的,都是不死不休的结果,没人愿意触碰

自古以来,在封建王朝,有两种人是任何人都不敢直接下黑手的,一种是皇室子孙,一种是八百里加急信差。

这两类人,不管你动了哪一种,都是触动了皇家的根本利益,事关江山社稷传承和安危。

一旦你动了,那就是整个王朝集全国之力也要抹除的对象,躲不了的。遭殃的不仅是自己,还有连带九族。

哪怕是皇室子孙也不敢,历代王朝中,皇室子弟为了皇位,内斗不休的有,设计陷害的也有。


但最终要处理谁,却是要想尽办法借皇帝的手,除非你已经豁出命去,才敢和对方明着下黑手。

能当皇帝的人都不是弱者,皇室的力量强悍的可怕,不然如何统御天下?

一旦集中全力查什么事情,最终都会水落石出的。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只要你做了,就会有痕迹,抽丝剥茧,逃不掉的。

如果说这世上,还有费尽力气查不出来的事情,那只能说明,正义的拳头拐了个弯儿,绕道走了,并不是那个拳头没有足够的力量。


只要全力以赴,正义的力量足以摧枯拉朽,完全扫除黑暗,吕氏没这个胆子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对抗。

因为她知道,马皇后和朱标一家,是朱元璋真正的逆龄,一旦动了,那就是不死不休的结果。

朱元璋的马皇后和朱标父子两人都是朱元璋的逆鳞跟,意义重大,格外重视,一旦出事,必然是要查个水落石出的,没人敢承担这种后果

朱元璋和别的皇帝不同,如果说是别的皇帝子孙被害,最多查出来灭你九族,但是朱元璋不同,他会让你的九族死了都不得安宁。

在朱元璋眼里,除了皇位还有亲情,一份对马皇后和朱标父子一家才有的亲情,他们是朱元璋的家人,是他要用保命守护的存在。


在朱元璋的心里,皇位不是最重要的,排在前面的是马皇后和朱标父子。

江山在他手上 ,还是在儿子手上,他看得并不重,这一点是朱元璋和其他帝王最大的区别。因为他还有着作为男人的本性,一如既往的为家人撑起一片天,成为依靠。

朱元璋的身世堪称悲惨,小的时候,全家就被元朝的贪官污吏逼迫,饿死光了。

非常缺乏亲情的朱元璋,直到马皇后的出现,才给他灰暗的人生点亮了一道光。让他的人生充满了力量和希望。

他们相互陪伴,生儿育女,四海为家,顺带着打下了大明天下,可谓情比金坚。

他们的生的第一个儿子朱标,是朱元璋的至宝。

在古代嫡长继承制的观念下,嫡长子的份量举足轻重。


朱元璋建国称帝后,为了归正被元朝打乱的礼制,也为了避免自己的子孙内斗,还有对朱标的偏爱,他制订了《皇明祖训》,使得嫡长继承制度更加严格。

嫡长一脉成了名正言顺的顺位继承人。

从那一刻起,不仅朱标,朱标的嫡长子,嫡长孙一脉相传下去,都是大明的皇帝。朱标和朱雄英的存在,就是不可替代的。

朱元璋把重心完放在了朱标身上,倾尽全力培养。

在朱元璋眼里,他和朱标只是父子,不是君臣。皇位没那么重要,他们父子谁坐都一样。

朱元璋对朱标的态度,和以往的皇帝储君的态度都不同,是个特殊又神奇的存在。


在别的皇帝眼里,皇位至高无上,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任何人都不能有想法,即使是亲生儿子也不行,臣终究是臣,胆敢图谋皇位,也是难逃一死。

尤其是储君,更是皇帝防备忌惮最严重的存在,毕竟,储君离皇位最近。谁能保证储君抵挡得住诱惑,不会为了皇位铤而走险?所以,他们对于储君的防备有增无减。


像朱元璋这样,巴不得自己的储君宝贝儿子,把朝堂官员全都培养成太子心腹的皇帝,也是历史上独一份儿。

这在其他朝代,绝对是帝王不允许的。

唐玄宗因为皇子们培养心腹的谗言,一日诛杀三子就是例子;

汉武帝刘彻,因为巫蛊之祸,逼死太子刘据,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权力。

朱标的储君之权大的没边儿,后世人们说朱标是常务副皇帝,是历史上权力最大,位置最稳的储君,不是没有道理的。

看看朝堂这些肱骨老臣,宋濂、李善长、刘伯温、徐达还有死去的常遇春,这些重臣不是太子东宫的老师、太师,就是太傅太保一类的,可以说朝堂上凡是有能力的文武官员,都是东宫属官。


朱标没有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换句话说,如果说朱标想造反称帝的话,这些朝中臣子到底支持朱元璋,还是支持朱标,真的说不准。

但是就像后世人们说的,如果真是这样,朱元璋可能还巴不得呢,说不定会哈哈大笑的夸赞:“标儿有出息。

然后亲自把朱标扶上龙椅,自己退位呢。

毕竟满朝全是是太子心腹臣子,还有处理国政批阅奏章的权力,这和皇帝有什么区别?

这就是朱标,是朱元璋一生心血的成果。朱标一旦出事,要是被人所害,朱元璋都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

哪怕只要有一点儿说不清楚的敌方,伴随的就是人头滚滚,天塌地陷。

朱元璋对朱标和他的儿子朱雄英,都寄予厚望。


朱雄英天赋异禀,却8岁早夭,本就让朱元璋痛心疾首,恨不得杀光所有人。

如果再加上朱标和马皇后的死,若是这三人里,有其中之一是被人所害,整个明朝的天都会塌了。流血漂橹就会成为现实。

面对这样狡猾危险的朱元璋,吕氏一个深宫女人,她不敢,也不能做这些恶毒的事情,因为她没有能力谋划这些事不露痕迹,还能完美的避开朱元璋。

即使吕氏的能力比得上女皇武则天,她也做不到。

很明显,吕氏没有武则天的能力,更没有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力。


实际上,她的能力很一般,只是一个小女人勾心斗角的小聪明而已。从她当了太后之后,对朱允炆称帝后发生事情的无能表现,就能看出,她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大本事,鼠肚鸡肠的小女人。

吕氏和朱允炆一样,能力平庸,无法谋划整盘棋

朱允炆登基后,被江南士族忽悠瘸了,急吼吼的举着削藩的屠刀,就对着他的所有叔叔们砍了过去。

刚开始一通乱砍,他的几个比较弱的叔叔被他砍废了,死的死伤的伤。


这一举动惊了他的四叔,燕王朱棣,这可是个猛人,脚踢蒙古,拳揍女真的存在。

朱棣一看这架势,不行啊,这下一刀轮到我了,不反不行。

所以,朱棣化身战士,在北平原地崛起,几乎复刻了他爹朱元璋的路子,八百人起兵,愣是把朝廷的百万精锐大军覆灭,把朱允炆给拍地上去了,家业也被抢了。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太后的吕氏,没有一点儿补救局势的能力,眼看着儿子在错误的道路上,一顿操作猛如虎,她却看不出好坏。眼睁睁的看着儿子,被他的四叔朱棣赶下皇位,取而代之。


燕王朱棣登基多年后,莫名其妙的整死了吕氏,朱允炆失踪了,剩下的两个小儿子,也因为各种原因死于非命。

但凡吕氏有点儿手段,不说打败朱棣,以她常年在高位积攒的底蕴,保护两个小儿子逃得一命总行吧?

就算不行,起码也能闹出一点儿动静留名史书啊,哪怕是野史也行。

可是没有,她们母子三人死得悄无声息。


就这水平,被朱棣都能随意打发的女子而已,当然没有能力对付朱标,因为强如朱棣,在朱标面前都得服服帖帖。

朱标能力不凡,威服众兄弟,能力平庸的吕氏不是朱棣的对手,自然也害不了朱标

朱标作为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储君,固然有朱元璋背后的大力支持。

可要是朱标没能力,其他人面服心不服,那些桀骜不驯的将领、一身傲骨的士大夫,凭什么会对朱标忠心耿耿成为死忠?

那些能力不凡,文韬武略无一不精的众位皇子兄弟,又怎么会对朱标敬畏有加、唯命是从?

那是因为,朱标的能力是真的强,集众家之所长。


他的老师们不管文武,都是当时顶尖的人才,还有一个枭雄霸主的父亲朱元璋言传身教。

文武双全的朱标腹黑无比,手段高明,将满朝文武掌控于股掌之间。

所以,他的那些弟弟们,心甘情愿做一个藩王,即使是朱棣,也没有反心,不敢,也不能。从他靖难开始,才招兵买马储蓄实力就能看出来,他之前没有做过任何造反的准备。

因为朱标的实力,不是朱棣能抗衡的,他对手段高明的大哥只有敬重、依赖。

这样的朱标,吕氏拿什么对付?

即使她是枕边人,有着一定的便利,可是朱标身为储君,见过了多少阴谋诡计腥风血雨?与这些相比,枕边人的伤害,只能算是小儿科。


一旦吕氏有所动静,朱标不可能发现不了,否则,朱标就辜负了朱元璋倾尽心血的栽培,也不可能掌握天下,威压庙堂。

所以说,面对朱元璋和朱标,这对机智如妖的魔鬼父子,吕氏即便有心思,也只能悄悄收起来,根本不敢,也做不到害死马皇后和朱标一家。

朱允炆的上位,与吕氏无关,只能说是老天爷帮他,运气是真的好,就看他能不能把握的住。


事实上,朱允炆把握不住,他的好运气到头了,所以,朱棣推翻了他。

只能说,是非对错,万般功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结果,不必强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皇位   长孙   皇后   大明   明朝   锦衣卫   儿媳   标的   婆婆   皇帝   丈夫   儿子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