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 关口前移 分级诊疗 全力保障群众健康

红网时刻新闻4月4日讯(记者 周曼 实习生 杨胜男)近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自己于近日感染新冠,“以为自己终于挺进‘决赛圈’了,结果在3月份还是中招了。”

新冠病毒消失了吗?不,它没有消失,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自3月3日以来,我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呈波动下降趋势,每日报告核酸检测阳性数仍保持在4000人以上。我们由此担心,新冠病毒感染是否会再次暴发?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有没有提前预防的方法?湖南省直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祝军和株洲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一病区科主任黄彭为大家进行详细解答。

关口前移 筑牢防线不松懈

随着我国防疫政策的不断优化,各地防控形势总体向好,新冠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但是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且具有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提升疫情早发现、早处置和应急响应能力,加强公众对新冠疾病、高危人群“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理念的科学认知,成为目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目前的形势来看,首先就是加强变异菌的监测,只要出现发现首次报告的重点关注的国际流行毒株,都要进行感染的个案调查,核心的密集调查,以及开展风险研判。第二个是将救治关卡前移,实现基层首诊。确保基层五天内能够使用到这些小分子的抗病毒药物。”针对如何落实“关口前移”,彭祝军这样答道。

除此之外,彭祝军还强调了个人防护的重要意义,如果个人出现一些症状,比如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要及时进行检测,出现症状加重要及时就医。平时个人防护要注意室内通风、勤洗手、戴口罩,仍然是重要的措施。

分级诊疗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不动摇

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研究制定了《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分级诊疗体系,就是按照“健康监测、分类管理、上下联动、有效救治”的原则,把病人根据病情分成轻重缓急,按照诊治的难度,将它分流到不同医院来就诊,基层首诊,双向标准,急慢分治,双向联动。

“如果我们遇到重症病人,基层医院把他转到三级医院,病情相对稳定再转到下级医院,这样的话,既缓解了三级医院医疗资源的紧张,也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费用,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能够看病,并且看好病的愿望。”提到分级诊疗,株洲市中心医院黄彭深有感触。

疫情期间,根据分级诊疗体系,基层医疗机构积极筑牢了基层防控的网底,轻症就地治疗,及时发现重症,转诊重症,避免了三级医院医疗资源的挤兑,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群的感染,减少了重症和减少了死亡率,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更好的满足了人民群众就医的需求。

阻病毒 避重症 重点人群要趁“早”

对于高风险人群,新冠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早期高复制是冠状病毒入侵人体的重要特征,新冠病毒高复制会带来多方面危害,因而及早降低病毒载量是新冠病毒感染治疗的关键,可以减少疾病进展,降低死亡率,缓解症状,加速转阴。

“我觉得最重要的、最值得总结的经验,是‘关口前移’。不只是新冠病毒感染救治的关口前移,更是基础疾病治疗的关口前移。这些患者因为新冠肺炎收治入院,但往往合并一些基础疾病。针对这一类病人,我们要重点关注,仔细的、严谨地进行识别”黄彭说,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轻型转向重型、重型转为危重型。

“而实现这样的目标,核心就是对重点人群‘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一旦发现异常,迅速给予相应的抗病毒治疗,5天内用药,抢抓‘黄金72小时’,阻止病毒复制、预防和减少重症病例发生。”重点人群个人也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及时进行抗原自测,并密切监测健康状况;出现症状加重时,及时去医疗机构就诊。同住人员感染时,其他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加强症状监测、抗原或核酸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关口   株洲市   抗原   抗病毒   核酸   疫情   重症   基层   症状   病人   患者   人群   群众   疾病   病毒   医院   专家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