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38岁的郑成功因何突然而亡,可有公论?

#历史开讲#

郑成功,本名郑森,又名福松,号大木,字明俨,是明末清初的军事家,是我们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索下这位历史人物。

1624年8曰27日郑成功在日本出生,在7岁那年被其父郑芝龙带回福建。

1644年,江山易主,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强势掀起统一全国的浪潮。

1645年,作为当时抗清的一股重要势力郑芝龙、郑鸿逵兄弟,拥戴唐王朱聿键称帝,于当年七月改元“隆武”。

当时,年仅21岁的郑森已成长起来,颇有大将之才,深得南明隆武帝赏识,封忠孝伯、御营中军都督,赐国姓、改名“成功”、仪同驸马,故郑成功亦有郑国姓、国姓爷之称。后南明桂王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又称郑延平。

1646年八月,隆武帝退避清军攻势之时,不幸在汀州遭俘,之后绝食不屈而亡。隆武帝死后不久, 郑芝龙被部将及清军荧惑,不顾郑成功苦谏,北上福州降清。郑成功见此大悲,毅然与其父决裂,跑到南澳岛招募数千人马,矢志不渝的继续与清军抗争,并力保南明残存势力。期间,南明桂王朱由榔称帝,将1647年作为永历元年。

1659年,郑成功虽已有了支规模庞大的队伍,却仍因多种原因惨败于南京,被迫退回厦门据守。在厦门,郑成功发现此地粮草匮乏,不能长居,在曾经的荷兰通事何廷斌的建议下,郑成功开始谋划收复台湾。

1661 年4月21日,郑成功做好部署,留下长子郑经镇守厦门,亲率25000 名将士数百艘战船,自金门出发,从鹿耳门水道登陆成功,并迅速将荷兰人围困于城中。1662年2月17日,荷兰人投降逃离,沦陷38年的台湾再次回到祖国怀抱。

郑成功统一台湾后,迅速设立六部 制定法律,新建学堂 宣扬儒家文化,还把流民迁徙到台湾,给他们耕牛谷种,教他们如何生存。就在所有人认为,郑成功在台湾形势大好,正欲大展宏图时,却突然传出暴毙而亡的惊天消息,时年38岁

正值壮年,事业百废待兴的时候,郑成功如彗星般闪耀夜空,又迅速沉寂于黑暗之中,难免为后世人对其死因所有推断和猜测。

历史上,郑成功的真正死因一直没有公断,说法倒是颇多,但可以总结归纳为两类说法,一为悲痛欲绝,急火病逝;一为阴谋暗害,饮毒而亡。

第一种说法给的理由有三:

其一是清廷怀疑其父郑芝龙诈降,将其父及其眷属11人斩杀,并刨了郑家祖坟,将郑氏先祖遗骨抛洒于野,让郑成功悲愤难忍。

其二是南明永历帝父子被吴三桂擒获并绞杀,致使南明朱姓王朝覆灭,让郑成功彻底失去了反清复明的精神支撑。

其三是长子郑经与四子的乳母陈氏私通产子,却骗郑成功为妻妾所生向其报喜,接着又被郑经大老婆的爷爷告状戳穿,郑成功怒急做出杀妻斩子、除灭淫妇的决定,却被部属阳奉阴违,只杀了陈氏及婴儿,这另闻讯的他,忧郁成疾,再难康复。

这第一种说法意思就是,在郑成功人生事业达到顶峰之时,接连收到了三个噩耗,其内心再难承受,身体垮塌,不久病卒。

据说,去世之前,郑成功曾大声叹曰:“自家国飘零以来,枕戈泣血,十有七年。今日屏迹遐荒,遽捐人世,忠孝两亏,死不瞑目。吾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天乎!天乎!何使孤臣至于此极也!”

第二种说法给的依据也有三:

其一是《闽海纪闻》中记载,郑成功临终前都督洪秉诚调药以进,郑成功将药投之于地,然后“顿足扶膺,大呼而殂。”还有说,郑成功死前的情状与中毒后毒性发作的症状极似。

其二是郑成功集团内部并不团结,甚至关系极其紧张,有暗中投靠清廷者刺杀郑成功,这在伍远贤所编著的《郑成功传说》一书中略有记述。

其三是郑成功亲信之一马信,与其突毙有重大嫌疑。马信本为清军降将,郑成功去世当天,正是由他推荐一医师投了一帖药,而他本人也在郑成功死后的第二天,也有传是第五天突然无病而卒。

郑成功死后,郑经先是忙于对付伯父郑泰的叛乱,后又是追缴郑泰所藏巨款。加之,他本人险些被郑成功杀死,对及时深入追查其父真正死因并不上心,最终造成了这历史谜团,再难解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先帝   大木   公论   清廷   都督   荷兰人   死因   厦门   台湾   长子   说法   郑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