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汉收留日本伤兵,祖孙三代供养47年,他回国后怎样报答的?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皮特休

编辑|皮特休

«——【·前言·】——»

尽管抗战都快胜利80周年了,但今天的我们在提及到日本时,都还会不自觉的生出一种“特殊”的情愫

谈不上憎恨,但就是打心里不喜欢,仿佛某些东西被深深的刻进了血脉里。

可偏偏在我国河南的南召就有位老人,一家三代亲人般的供养了一个日本伤兵长达47年

在无数疑惑、不解的目光背后,到底蕴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内情?而伤兵晚年回国后,又是如何“报答”这份恩情的?下面为大家慢慢揭开这段尘封的往事。

«——【·凭空捡来的“二大爷”·】——»

相信大家平日里都听说过有人捡了钱、捡了东西的,但很少听见说有人捡到个大活人的,而且还是捡了个光吃不干活的“二大爷”。

但当初的老汉孙邦俊却是实在的干了这么一件事。

赶集遇到了“大热闹”

1946年的夏天,河南南召县的老汉孙邦俊,一大清早就拉着自家做的手工藤编,赶往了附近的大集去售卖

经过了一整天的忙活后,眼看快到晚饭点了。他才收拾准备回家,可就在出集市的时候,他瞅见旁边围了一群人。

不明情况的他,也想着瞧个热闹。稍一打听就了解了个大概。

原来,今天集市上来了个脑袋不太好使的流浪汉。按理来说,当时的时代环境遇到个流离失所的人不算啥新鲜事,也不值当的人们围观看热闹。

但这个流浪汉却身穿着一套破旧的日本军服,因为抗战胜利才刚刚一年不到,大家对于日本军人的土黄色军服还是印象极为深刻。

日本兵居然出现在了集市上,虽然看上去是个头脑不怎么灵光的伤兵,但民间百姓对于日本兵可是深恶痛绝。

大家虽然理智的没有动手打人,但各种咒骂和吐沫还是忍不住的发泄了出来

慢慢挤到了前面的孙邦俊,看了好一会,发现这个流浪汉只是蜷缩倒在路边,无论围观的人怎么议论,怎么向他吐口水,他都呆滞的没啥反应。

而且,他那身土黄色的军服也是破烂不堪,整个人看上去骨瘦嶙峋,头发蓬乱的像一坨稻草。

刚开始,孙邦俊和所有的人的反应都一样,一听到有日本军人在,内心那是愤恨不止。可等真的瞧见了对方如今的惨样,却很难生出怨恨、报复的心。

大部分人,在围观了一会儿后就都摇摇头离开了。虽然心地良善不会施加暴力,但也做不到滥发善心救助于他。

看热闹看出“毛病”了

孙邦俊也打算转身离开的时候,地上的日本兵恰好活动了下脑袋。原本埋在胸口的脸稍微露出来了一些。

也许是宿命的原因,孙邦俊站的位置刚刚好能看清楚日本兵的脸,那一霎的对视,孙邦俊不由的停住了转身。

无助、茫然、惊恐等诸多情绪仅仅一霎那就传递了出来,孙邦俊突然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可能是出于人性本善吧,他不知怎么的就想力所能及的给对方点帮助。

摸了摸口袋,他掏出了中午剩下的半张饼,小心翼翼的弯下身子,将饼递了出去。

虽然抗战早胜利了,日本兵也不敢再为非作歹了,但日本兵无恶不作的名声还是吓得他动作有点颤颤巍巍的。

想着对方接过后,自己转身就走。可没想到,日本兵突然伸手一把扯过来,连带着外面包着的纸一起狼吞虎咽了起来。

日本兵突然的动作吓了在场所有人一跳,大家都以为他要暴起行凶,众人哗啦一下子散开了大半。

后面一看,日本兵并没有什么后续的动作,就又重新围了上来,还指责道:

“日本兵就是本性难改,你看看刚才抢东西的那下多吓人”。

眼瞅着,日本兵飞快的吞完了手里的饼,孙邦俊就转身打算回家了。可突然间日本兵翻个身,一把抱住了孙邦俊的大腿,脏兮兮的脸直接贴在了他的裤腿上,嘴里还吚吚呜呜的不知念叨个啥。

这一下子的举动不仅吓了孙邦俊一跳,还把众人吓了个不轻。大家不清楚日本兵的意思,一时间都吆喝着要打死这个人。

可等大家都抄起了家伙,发现日本兵在抱住孙邦俊的大腿之后,就没有了下一步的动作。大家举起来的家伙就怎么也抡不下去了。

没忍住的回身

眼看僵持住了的局面,大家七嘴八舌的给开了建议。有的人说,别管他的死活,把他的手掰开赶紧走了就行;也有的人说,你问问他是个什么意思,没准他能听得懂呢。

混乱的局面下,孙邦俊用手想掰开日本兵的束缚,可没想到对面好像焊在了他的腿上。有心用大力气直接掰开,可看着日本兵骨瘦如柴的胳膊,他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会伤到对方。

一时间,所有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夏天的傍晚本就炎热,此时心急火燎的孙邦俊更是汗水哗哗直落。

过了好久,没得办法的孙邦俊只能蹲下身子,试探着用家乡话问道

你是个什么意思?我是好心,你不能害我啊。

可日本兵无论他说什么,都是一言不发的抱住不撒手

眼看着天渐渐的黑了下来,人群也逐渐散去,毫无办法的孙邦俊只能耐下心来和对面尽量“沟通”。

“你先松开手,放心,我不走行不?”,“你要跟着我,是不是?”,“放心,你先松开,一切的都好说”。

废了好半天的劲,孙邦俊才死活说动了日本兵,可对面虽然松开了抱大腿的手,却眼睛始终没离开他。

好不容易等到了机会,孙邦俊腿一用力,身子直接窜了出去,就连停在旁边的板车都没看上一眼,撒腿就是一个跑。

他一边跑,一边还想着这辈子打死也不管闲事了。

突然,后面传来了夸嚓一声的响动,他边跑边回头瞟了一眼。发现日本兵起身想跟着他跑,却不知怎么的摔倒在了地上。

整个一个大马趴似的扑倒在地,半天都没有活动,只有不断的呻吟声陆续传来。

本可以置身事外的孙邦俊,实在看不下去还是回转了身子。

他绝想不到此刻的一次回身竟会花费他们一家三代47年的时间。

实在是狠不下心来看着一个人自生自灭,哪怕他曾经是个日本兵,孙邦俊最终还是用板车把他拉回了家。

«——【·多年感情成家人·】——»

孙邦俊家捡回来个日本兵,这消息仿佛是长了翅膀一样,飞快的在村子里传播着。没过多久,十里八乡的人都听说了这件稀罕事。

大家一开始都认为,孙邦俊肯定就是一时头脑发热,过不了多久就会把日本兵重新赶出门外。不曾想,这一住就是47年的时间,而且还把日本人当成了亲人般的对待。

家庭不解,善良担待

刚刚拉回家的时候,媳妇那是好好的和他大闹了一场。可吵完之后还是给日本兵准备一顿晚饭,并找了几件还算干净的衣服换上。

虽然家人们不理解,但想着一个受了伤的大活人,总不能就这么扔出去任由其自生自灭。也就忍了下来,想着等他好了再商量后续咋办。

孙邦俊就请了附近村子里的郎中来给日本兵瞧了瞧。事后郎中告诉他,日本兵身上的外伤不算打紧,身子瘦弱也多半是饿的,只不过他的脑袋应该受过严重的枪伤,估计伤到大脑才导致的人有点呆傻。这个毛病自己是无能为力了。

很快,在孙家人的照顾下,日本兵的身体逐渐有了好转,换上了干净衣服后也变得似模似样的,只是他一天天的啥也不干,只是待在一个地方枯坐着

眼看这么着也不是个办法,孙邦俊就想着联系下政府看看能不能帮他找到日本亲人,送他回国。

可恰逢当时国内爆发了内战,政府也无暇顾及这些小事,孙邦俊想找人都无从下手。一时间,日本兵的安置就成了个大问题。

好在,日本兵并没有出现什么大家担心的暴力问题,除了每天多消耗点粮食,也算不上什么大毛病,而且他还很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玩

尽管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孩子们在拿他取乐,但长久下来,人们发现这个日本兵虽然伤到了头,但平日里却很让人省心。

于是,孙邦俊一家也就慢慢的接受了家庭里多了一口人。而且按照日本兵往常发出的最多的音节,给他起了个李同的名字。不过家里的孩子更喜欢喊他“憨叔”。

多年陪伴,不离不弃

随着日子的一天天过去,日本兵好像也认同了李同这个新身份。尽管他还是说不清自己原本的过往,也学不会太复杂的操作。

但好在他的脾气慢慢的变得平和很多,遇到不会不懂的,和村里人的嘲笑的时候,他就会咧嘴微笑来回应。渐渐的人们也就不再为难这个脑子有问题的李同了。

等到李同的身体恢复的差不多了,孙邦俊想着教他一些粗浅的农活和家务,可李同却是闹出了不少的笑话。

教他去地里拔草,可他却把秧苗拔了好多。教他去给牲畜割写草料,却只是认准一种草,半天才弄回来一小把,直接把人搞得哭笑不得。

折腾了好久,孙邦俊才不得不认清了现实。李同就像是个永远不会长大的“孩子”。

虽然帮不上什么忙,但好歹人品没有啥问题。渐渐地孙邦俊也就认命了。他相信李同和他也许就是上辈子的缘分未断,今生才会这样牵扯不断。

既然狠不下心来赶出去,那就安安稳稳的当多个家人吧。

转眼间到了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大家都饿着肚子,吃不饱。大人们都硬扛着,剩下口粮来给孩子们,而孙邦俊却专门省下自己的口粮偷偷的给李同吃

共同经历了苦难,李同和孙家人的关系更亲密了。1964年,孙邦俊的孙子孙保杰都长大成人了,可孙邦俊的身体却突然不行了。

临终前,孙邦俊对着儿孙嘱咐到,我死后你们万不可把李同赶出去,他已经是咱家的人了,而且你们日后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帮他找到日本的亲人。

果然,在孙邦俊离开后,孙儿保杰接过了照顾李同的重任

虽然因为家里有个来历不明的日本人而备受当时特殊时代的审查,但他始终铭记爷爷临终的嘱托,把李同护在了身后。

«——【·落叶终归根,深情永留存·】——»

尽管李同在中国生活的很好,而且他也记不起自己的故土,但孙家人始终没有放弃帮他找寻回家的路。

多年寻访,终获佳讯

眨眼间到了1972年,中日建立了大使外交孙保杰又重新想起给李同找寻日本亲人的事。可受限于当时国内的大环境,他虽上报过,但始终杳无音信。

就这样断断续续20年的时间过去了,李同也已经成为了80多岁的老人。满以为他会就此混沌一生,致死也找不到故土亲人的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

1990年,他所在的南阳市迎来一个日本商务考察团。听闻此消息的孙保杰专门查好了时间赶去等候,并费尽心里的把准备好的材料交到了日本商团的负责人手中。

听到孙家人几十年来赡养日本伤兵的事迹,考察团众人无不为之感动,纷纷表示回国后一定大力帮其宣传、找寻这个李同的真正亲人。

很快,李同在中国的照片和事迹就登遍了日本的大小媒体,恰好一位当年的日本老兵一眼认出来这个李同就是他当年的部队战友。

只不过,当初的他还不叫李同,而是叫石田东四郎,家乡是在日本的秋田县,也就是今天盛名的秋田犬的故乡。

按照老兵的回忆,石田东四郎是在一次战斗受伤后,被撤退的大部队所抛弃了。由于当时日本面临战败的局面,部队的管理也出现了混乱。

那次石田负伤后,就再也没见过他。

终于有了李同身份的消息,日本记者专门跑到了秋田县,找到了石田家的亲人。可不幸的是他的父母、兄弟都已经不在人世,唯一联系到亲人还是他弟弟家的子女。

由于后人们没有见过这位叔叔,也没有留下任何照片,一时间他们也不敢认亲。

于是,民间机构有专门托人去往河南给李同采集了血样飞回日本做DNA比对,结果证明李同就是失踪了几十年之久的石田东四郎。

虽然老人已经神志有些不太清晰了,但归国认亲这件事估计也是他的心愿。于是在1993年,石田东四郎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班。

善举感动日本,善款化桥梁

中国一家三代人无偿供养了日本伤兵47年的消息瞬间传播了日本,尤其是秋田县更是家喻户晓。

无数的日本民众被这份以德报怨的深情所打动,很短的时间里,秋田县人筹集到了500万日元的捐款,打算专门交给孙家人,以表示深深地感激之情。

但孙保杰却婉言谢绝了这一切,他表示几十年下来,老人已经是他们家庭的一份子了,无论他是李同还是石田东四郎,在自己的眼中,他始终是自己印象里的“憨叔”。

后来,这笔善款交由了当地政府,组织兴建了一个中日友好植物园和一所学校。

三年后,孙保杰更是受邀到访了日本,再次看到了老人。当保杰出现在石田东四郎面前的时候,已经不能言语的老人更是泪如雨下。

此后,孙家人和日本的石田家后人始终保持着联系。2000年后,孙家的后人还受邀到日本留学深造,在日本期间,后人还多次拜访过秋田县。

«——【·后记·】——»

在当时中日关系趋暖的大背景下,孙家人和石田一家的故事成为了无数媒体追捧的热点。

这段纯粹的感情,让两国的民间百姓加深了了解,也有效的缓解了国家间的政治局面。

其实,普通的百姓很难有善恶之分的,战争的伤害带个两个国家都是伤痛。只有铭记历史,深刻反省,才能杜绝类似的历史再次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伤兵   河南   日本   秋田   田家   祖孙   军服   流浪汉   老汉   集市   身子   局面   亲人   老人   动作   消息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