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着急建东南亚高铁?菲律宾豪赌反华,欧盟高官访华前狠话不断

政要争相来访,中国为何着急建东南亚高铁?

《观察者网》4月1日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是《100多年都没实现的泛亚铁路网,中国能建成吗?》。文章开头提到,随着中国政府完成换届,各国政要都开启了一波访华行程,中国外交的火爆景象甚至让美媒都感叹,称之为“争先恐后的井喷式访华”。

文章随后提到了三位来华访问的外国政要,分别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和交通部长陆兆福,三人都选在了3月底至4月初访问中国。这引起了各方的猜想,认为两国三名政要同一时间点来华,目的是同中国讨论新隆高铁的建设。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距离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直线距离约300公里。两国曾于2013年宣布了新隆高铁的建设计划,2016年签署了相关协议,计划到2026年开工建设。但是两国的协议仅仅是一个相对简陋的合作协议,对于项目建设的具体内容有相当大的分歧。2018年马哈蒂尔所领导的反对党赢得选举后,曾宣布取消该计划,后又改为推迟该计划。2021年马哈蒂尔的继任者穆希丁宣布该计划被取消,截至今年恰好是新隆高铁项目提出的十周年,两国仍未就此事达成共识,高铁的建设仍然遥遥无期。

文章指出,类似的情况在东南亚地区比比皆是,东南亚各国间在高铁项目上的合作都困难重重,更不要说各国国内的政治局势的变化也会影响到高铁项目的建设和落实。如果仅仅依靠东南亚各国的合作与协调,恐怕东南亚地区的高铁再过一百年也建不起来。

沙伊和解,东南亚看到了希望

在中国成功调解了沙特与伊朗的矛盾后,东南亚各国看到了一种可能,那就是请中国作为中间人,来协调高铁建设中的国际矛盾。实际上,中国一直在积极推动本国与东南亚国家的高铁项目建设,包括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和中越铁路等。

文章还提到,在西方殖民时期,英法殖民者们曾设想过建设“泛亚铁路网”,但随着英法殖民的瓦解、东南亚各国的独立,泛亚铁路网虽然一直是东南亚国家间的重要议题,但各方的激烈博弈使得这一设想始终无法变为现实。中国的参与,可能会使得泛亚铁路网的建设得到快速的推进,推动东盟国家的一体化进程加快,加速东南亚地区的发展速度。

中国也确实有这种意愿,除了欣纯前面提到的四条铁路外,中国还在推动中缅高铁、柬埔寨高铁的项目建设。至少在2010年前后,中方就曾和东南亚各国就相关的合作进行过沟通。但在当时,大部分东南亚国家都更加倾向于将中国当做一个备选项,更倾向于同身为发达国家的日本合作建设高铁。典型代表就是越南,越南一直想要修建一条贯穿本国南北的铁路,并且选中了日本作为合作对象。

越南的这一决定,客观反映出了一件事,即在十年前的时间点上,中国的发展仍是较为落后的,社会认知落后于社会现实,东南亚各国并不能够意识到高铁项目建设的急迫性,也并不确定中国发展对自身所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只有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罢了。

而对于中国来说,随着国内铁路网络建设的高潮逐渐过去,中国着急推动东南亚铁路的建设是很容易理解的,临近东南亚的云南和广西两省出现了相当多的断头路,如果能够将这些断头路与东南亚国家联通,则有望创造非常巨大的收益。最重要的是,如果中国能够通过居中协调和援助建设等方式,实现东南亚各国都希望建设的泛亚铁路网,那么中国将有可能绕开被美国控制的马六甲海峡,获得一个新的“出海口”,打破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封锁圈。不过,这一切都还需要从长计议。

东南亚局势有变,菲律宾豪赌反华

如果不算上文莱和东帝汶这两个袖珍国家,东南亚有两个较为特殊的国家,分别是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两国都是悬于海外的群岛国家,同中国没有陆上连接。由于历史上曾经血腥排华,印尼和中国的关系在一段时间里较为僵硬。但随着中国不断对印尼释放善意,以及澳大利亚对印尼的威胁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美国决定向澳大利亚转让核技术、帮助澳大利亚拥核后,两国间的关系从无核国家与无核国家,变为了无核国家和有核国家,从核战略的角度来看印尼处于了绝对的下风,因此近些年来中国与印尼的关系正在快速发展。

相比较而言,另一个较为特殊的国家菲律宾,同中国的关系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菲律宾历史上就是美国的殖民地,菲律宾的历任领导人多是美国扶持培养出来的,因此在配合美国的战略一事上有着天然的亲美、助美倾向。

2016年杜特尔特政府上台后,这一倾向略有改变,杜特尔特本人有左翼进步背景,并且因为禁毒战争,和主张毒品合法化、除罪化的美国政界矛盾重重。但随着臭名昭著的菲律宾前独裁者老马科斯之子小马科斯上台,美菲关系迅速迎来转圜。

《南华早报》在4月1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尽管小马科斯自己一再否认,但现实是,在中美争夺地区主导权的斗争中,他所领导的菲律宾站在了美国一方,而不是如此前的六年一般,保持和美国的关系同时亲近中国,尽可能地两头捞好处。他允许美军在菲律宾设立九个军事基地,尽管对外界宣布的是“部队轮换”,而不是设立军事基地。通过设立军事基地,美军能够将一线部队部署到距离台湾岛400公里左右的菲律宾吕宋岛北端,在此部署防空导弹、中程导弹。此外,美国还同菲律宾进行大规模的联合军演,以及重新签署军事合作协议。

联合巡逻是假,干涉南海事务是真

最重要的是,小马科斯同意加入美国的海上联合巡逻。这件事用一个更加容易理解的说法来说明,就是菲律宾同意美国借着“帮助菲律宾”的名头,明目张胆地干涉南海事务,搅动地区局势。在此之前,虽然美国一再宣称美国是亚太国家,南海事务和美国有关,但由于美国本土位于遥远的北美洲,因此这一说法的说服力是十分薄弱的。真正让美国介入南海事务具有说服力的,其实是南海周边国家的“邀请”,主要是越南与菲律宾的邀请。

文章据此指出,小马科斯所领导的本届菲律宾政府,在进行一场豪赌。中国是菲律宾搬不走的海上邻居,而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存在是暂时性的。当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减弱,中国有可能以菲律宾背叛亚洲、引狼入室为名,对菲律宾进行报复。因此,小马科斯政府的赌博,是赌中国会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失败,美国能够继续在亚太地区保持霸权,作为霸权狗腿子的菲律宾能够藉此捞取更多的好处。

但从现实来说,即使是与菲律宾同为南海主要争端国家的越南,也不看好菲律宾的这一举动。当然越南有其特殊性,2022年末至今年年初,美国曾尝试在越南推动一波颜色革命,颠覆越南现政权,扶持亲美的卖国买办势力上台,但这轮颜色革命尚未掀起波澜便被扑灭,严重影响了美越之间的关系。

菲律宾则不然,菲律宾一直有着浓厚的亲美传统,但这种传统无法改变一个客观事实,即菲律宾并不能够通过亲美实现国家发展,亲美只会使当政的独裁者家族势力发展。同时,亲美的菲律宾可能会使东盟国家内部陷入矛盾与分裂,大部分东盟国家都倾向于像杜特尔特执政时期的菲律宾一样,通过在中美之间保持中立来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进行一场政治上的豪赌。

欧盟高官访华前狠话不断,背后有什么原因?

东南亚的大部分国家,都倾向于“有的选”,这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人们天生会做趋利避害的事情。相比较而言,西方和较为西化的国家,普遍都会出现政客们拎不清、作秀的情况,菲律宾仅是一例,真要看乐子还得看欧盟。

即将陪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一起访华的欧盟委员会主席、美国代理人冯德莱恩,在3月30日的一次演讲中,呼吁欧洲对中国采取更加强硬的政策,因为“中国正在变得更加咄咄逼人”。她还在讲话中警告中国,要求北京与莫斯科保持距离,不要站在一起;要推动美西方所希望的乌克兰和平,而不是俄罗斯所希望的乌克兰和平,更不能是真正的和平。她还暗示称,欧盟正在计划终止与中国签订的贸易协定,这一协定对已经陷入了产业衰落的欧洲来说算是包含一剂强心针在内的一整套强心疗程,但在美国的干涉下,以右翼保守势力为主的欧洲议会借口新疆问题阻止该协议落地。冯德莱恩还表示,中欧关系将会取决于中国对俄乌冲突的态度

与冯德莱恩类似,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表示,由于中国站在俄罗斯一方,因此欧盟不接受中国作为俄乌冲突的调解人,只接受中国协助美西方进行调解,按照美西方的意愿进行调解。他在3月31日的一次讲话中表示,中国对侵略者和被侵略者不做区分,不要求俄军撤出乌克兰,这些是欧盟对中国不满的地方所在。他将会在4月12日访问中国时,就这些事情同中国进行沟通,对中国进行施压。

欧盟的两位高官,都在访华前夕对中国放狠话,这自然会引来中方的反驳。中国驻欧盟大使傅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对此表示失望,冯德莱恩的演讲充斥着对中国政策和中国立场的曲解,无论是谁替冯德莱恩进行撰稿,显然这个撰稿人都没有真正去了解中国,是在故意歪曲事实。

实际上,正是因为两人要访问中国,所以才会在访华前夕大放狠话。对西式民选体制下的政客们来说,如若己方有着绝对的实力优势,则为了实现战略目标,最简单的方法便是“从实力的角度出发”,对对方进行施压,进行敲诈勒索。

但随着后冷战时代的到来,现如今的这一批西方政客们普遍出现了路径依赖的情况,不再具备灵活变化、长袖善舞的能力,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玩施压、施压、再施压的那一套。以中国与欧盟的关系为例,基本被美国架空、不断被美国拿捏的欧盟高官们,想要中国在俄乌冲突中采取倾向于美西方的立场。这一点无可厚非,他们自有他们的利益诉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但现实之中,这些高官们不但拿不出筹码来“收买”中国,让中国帮助欧盟,在俄乌冲突中对俄施压;反而是欧盟各国有求于中国,各国的政客普遍希望寻求中国的投资、合作与扩大贸易。这就出现了一种情况,即作为一个组织核心的欧盟高官,和作为组织成员的欧盟国家政客们,存在利益上的分歧。短时间内,这种分歧可以用“我们都是一家人”来掩盖,但长此以往,欧洲内部的利益分配不均,所导致的欧盟与欧盟国家、欧盟国家之间、欧盟与美国、欧盟国家与美国的矛盾,都将会逐步显露出来,严重的话甚至会造成欧洲的再次分裂,造成欧盟的消亡。

因此,欧盟需要凝聚人心,需要凝聚各成员国的人心。在拿不出真金白银的情况下,欧洲议会、冯德莱恩们所能够拿出来用以凝聚人心的,就只有政治正确和价值观这一套东西了。在西方为主的意识形态叙述下,对外强硬是必须的,中国很显然在这个“外”的范畴之内,理解了这些,冯德莱恩和博雷利的表态也就不足为奇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菲律宾   中国   欧盟   东盟   南亚   印尼   越南   南海   铁路网   东南亚   欧洲   政客   美国   小马   高官   着急   关系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