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重塑 融合创新”新能源汽车消费服务趋势报告(2023)

【编者按】汽车“新”风席卷全球,电动化、智能化势不可挡。正值产业格局重塑,行业变革之际,南方日报、南方开设“车道向新”栏目,观行业新趋势,感未来出行风,在变化格局中向新而行,敬请垂注!

当前,我国汽车工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体表现为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智能化与网联化飞速普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今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97.7万辆和9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1%和20.8%,市场占有率达25.7%。整体市场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并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赋能使得汽车全生命周期价值愈发凸显,产品外围服务的竞争更显关键。尤其是新能源、智能化带来服务链路、商业模式的颠覆创新,服务方与消费者的联结便捷、直接而多样,展现出广阔的想象空间。浪潮已起,南方日报、南方+推出《新能源汽车消费服务趋势报告(2023)》,以数据分析、一线走访和专家对话,解读汽车消费服务发展新趋势。

多元化

服务变革加速

有人周末逛街,顺便就完成了看车下订的流程。如今,汽车“涌”进商圈,甚至繁华地段也成了“汽车城”。例如广州天河黄金商圈,除特斯拉直营店外,小鹏、极星等品牌都在这里铺设销售渠道。珠江新城等商圈也集结了理想、高合、天际等一系列造车新势力品牌,无一例外还都是直营模式。

汽车服务渠道大变化,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息息相关。新能源汽车销量上涨带动了渠道网络的快速扩张,并逐渐形成4S经销商、展厅/体验中心、售后服务中心等多元化网络模式。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汽车销售渠道中,95.4%的乘用车销售为经销商模式,新能源车的销售渠道仍中有81.4%的渠道为经销商模式,直营模式则为18.5%。

经销商模式仍是车企的主要销售渠道,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传统车企加大了对新能源渠道的建设投入。具体来看,豪华品牌、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较低,主要采取依托原有经销商资源的共网模式。部分合资品牌也采取共网与分网结合的模式,突出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全新形象,与原有燃油车品牌形成有效区隔。

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全面领先,在渠道建设上也更加激进。如埃安、深蓝等由自主品牌孵化的新能源品牌,采取分网独立销售的模式,打造全新品牌形象,并在渠道上单独布局。部分自主品牌对于旗下的新能源车型也在加速变革销售渠道,如哈弗品牌今年3月宣布,旗下新能源产品的独立销售网络命名为龙网。

同时,传统车企跨界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形成了跨界“共网”模式。例如,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打造的问界品牌,除单独成立经销商渠道外,也利用华为现有销售渠道资源开展零售,同时,阿维塔产品今年也将进入华为多家门店展示。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指出,新老势力探索渠道变革,模式之间界限模糊,新能源汽车的服务渠道正在重塑。不管是共网或分网,在未来会面临各自的挑战,其关键在于保障新能源相关服务专业性、平衡现有渠道网络利益。

不论是经销模式、代理模式还是直营模式,多元化的渠道万变不离其宗,谁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更加便捷的专业服务,谁就能在大浪淘沙的环境中留存下来。

融合化

全服务场景覆盖

“订金膨胀10倍”“直播间发放抽200张万元优惠券”“先抽福袋,再来看车”……这是某新能源车企直播间的真实写照。直播卖车已经常态化,吉利、埃安、理想、蔚来等企业的高管“大佬”都曾在直播间亲自“带货”。

一位4S店销售人员指出,有些消费者受到直播间氛围影响下订后,到店又可能会反悔,但这些直播的确能帮助引流到线下直营店和经销店,相当于用更多的碎片化信息刺激消费需求,也盘活线下资源。

与此同时,不少车主发现,他们所需要的售后服务,都可以在一个APP或小程序里完成,这样维修保养时间成本就少了许多。线上预约、上门取送车,一步到位,不再需要驾车到店的漫长等待。

比起传统汽车服务,线上服务的及时性和便捷性更加到位,不少车企后台客服一直保持7天24小时响应,能将用户在线上反馈的问题直接传递到技术部门,快速得出解决方案的同时,还能对零部件和线下网点的资源进行调配,进一步提升售后服务效率和准确性。

以新势力打头阵,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品牌都形成了线上APP、小程序与线下多元化渠道并行的服务阵地,从选车到购车,一系列操作都能线上完成。同时也实现资源高效联动整合,如直播、3D看车购车、新车送货上门、维修保养上门取送车等,更多便捷服务刷新了消费体验。

这背后是“新四化”潮流下,汽车服务技术的融合性更加凸显,形成对更多服务场景的全覆盖。为了进一步提升便捷度、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不少车企以跨界技术打造新亮点,如VR看车、元宇宙展厅,等等。

岚图汽车CEO卢放指出,岚图汽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全生命周期直连和服务用户,提供无缝链接的购车体验和直达用户的数字化交互体验,建立起与用户更持久更深层次的联系。

对车企来说,汽车服务将线上线下打通,覆盖用户的全服务场景,也意味着与用户之间形成强纽带的效果,在用户运营、品牌维护方面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字化

使用再增值

“OTA召回”这个词,对车主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传统的汽车召回是汽车制造者组织销售商、修理商对汽车进行修理、更换甚至退货,而近年来逐渐频繁出现的“OTA召回”则是通过远程升级,完成车辆的安全改进。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204次,涉及车辆448.8万辆,分别比上年降低12.4%和48.6%,其中OTA召回17次,涉及车辆88.7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19.8%。

阿维塔科技董事长兼CEO谭本宏表示,“现在深刻感受到软件在智能电动车领域表现出的力量,很多情况下是通过软件、通过OTA就能解决问题。”

过去的汽车售后对于功能和体验上的问题,往往只能通过更换硬件来解决,但实际上软件的调整匹配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尤其是对于智能电动汽车这一高度集成的智能化产品,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电控等板块在内,整个车内部的控制基本都是可以迭代的。

也就是说,在车主反馈问题之后,通过线上检测,就可以分析出问题和解决方法。例如让车主下载一个安装包,就能完成售后服务。

更重要的是,汽车在售出之后的漫长生命周期中,还有更多体验升维的可能,就像是数字化层面的美容和改装。不少汽车的辅助驾驶功能就采取与整车分离计费的“选配包”“精选包”形式,即使在用车相当一段时间后,只要硬件足够支撑,车主仍然可以“加购”这些功能。

同时,涵盖远程互联、性能驾控、续航补能等多方面体验在内的汽车功能订阅模式,也正在壮大。如特斯拉推出的FSD订阅包,奔驰推出以每年4998元的价格订阅奔驰EQS 10度后轮转向系统,以一年1200美元的价格开通奔驰EQ系列加速性能包等订阅服务。

随着“软件定义汽车”赋予汽车新生命,OTA召回、功能订阅模式所代表的数字化服务,能将快速更迭的技术落地,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个性化的汽车服务体验,成为汽车服务发展的趋势。对车企来说,增值服务不仅能打造差异化体验,更是形成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代表新的利润空间。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记者】魏泓泉 拱千舒 实习生 何雨航

【统筹】郭小戈 邵玉梅

【作者】 魏泓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新能源   华为   渠道   商圈   车主   便捷   消费者   经销商   趋势   模式   功能   智能   报告   品牌   用户   汽车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