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
《2022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蓝皮书》是自2020年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与每日经济新闻连续第三年编辑出版的蓝皮书,书中包括3000家中国重要上市公司的品牌价值评估数据及其分析。
纵观这三本蓝皮书中的数据,可以全盘了解我国各行业、各地区及各企业的品牌建设成果。
我们希望这三本书能够助力中国企业的品牌升级,助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品牌崛起落后于GDP水平
2022年8月5日,发改委联合其他相关六个部委局,发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从中国品牌发展战略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品牌建设的总体要求:要坚持质量第一,创新引领,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要进一步拓展重点领域品牌,持续扩大品牌消费,营造品牌发展的良好环境;要持续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同时,该指导意见还明确提出了我国的品牌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层次分明、优势互补、影响力和创新力显著增强的品牌体系;培育出一批一流品牌企业,形成一批影响力大、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品牌、区域品牌;中国品牌世界共享要取得明显实效;到2035年,中国品牌综合实力要进入品牌强国前列。
我们认为,为了有效实施中国品牌发展战略,用数据来衡量国内外品牌发展态势,并定量对比企业、行业及国家的品牌发展水平十分必要。因此,从2022年开始,我们在蓝皮书中加入了全球上市公司品牌价值百强榜这一内容。通过对2022年百强榜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基本结论:
第一,中国品牌在世界市场上已经崛起。在2022年全球上市公司品牌价值百强榜中,只有12个国家或地区的公司上榜,其中中国公司(注:蓝皮书中所指中国公司,不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公司)就占据了17个席位,它们是腾讯、阿里巴巴、茅台、中国移动、京东、上汽集团、工商银行、中国平安、建设银行、美的、美团、网易、联想、农业银行、小米、百度和五粮液。中国的上榜公司数量与合计品牌价值均排在世界第二位。
第二,中国品牌发展水平显著落后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到2021年底,中国GDP与美国GDP的比值已经达到77.1%,而进入百强榜的中国公司数量只占美国的39.5%,进入百强榜的中国公司品牌价值合计只占美国的28.5%。
第三,中国品牌发展水平在行业间存在明显差异。在2022年全球上市公司品牌价值百强榜中,共有17个行业的公司上榜。在单一互联网行业就有6家中国公司上榜,表现相当强劲。但是在医药、餐饮、食品、日用、服饰和休闲等与消费者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行业中,还没有一家中国公司上榜。这就是中国品牌的基本现状。
必须因势利导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中国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国内外经济环境现状告诉我们,要有效实施中国品牌发展战略,必须因势利导,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要充分利用全球技术进步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打造几大具有重大创新力的世界领先品牌。对很多行业来说,人们对品牌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品牌所有者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认知。在传统行业中,由于我国起步较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随着全球技术进步的加快,我国在若干新技术领域呈现出超速发展态势,如在新能源汽车和5G通信领域,在互联网服务、互联网支付和互联网零售领域,我国已经有能力冲击世界领导者地位。在这些领域打造出几大具有重大创新力的世界领先品牌,将有可能占据全球市场的品牌高地,全面引领对中国品牌的认知。
第二,要充分利用我国制造业已经形成的综合优势,打造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品牌。根据Wind数据,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的全球占比已经达到30%,比排名第二的美国高出近1倍。我国制造业不仅在多种产品的生产数量上全球第一,而且在一些领域的产品质量上也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例如,我国在家用电器、工程机械及高速铁路等制造领域,已经涌现出许多优秀企业,它们的产品和品牌已经获得了国际市场越来越广泛的认可。这些企业若能持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准,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品牌,成为我国品牌强国的中坚力量。
第三,要充分利用我国人口基数大、需求升级快的市场特点,全力提升消费类产品和服务的品牌。2021年,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万亿元人民币,按照购买力平价统计,市场规模全球第一。在这样巨大的市场上,对于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外国公司的竞争、如何满足中国消费者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品牌将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在快餐、饮料、线下零售、服装、日用品等行业,中国品牌在本土消费市场上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总之,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这为中国成为品牌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从经济大国到品牌强国的道路仍然很长,还有很多阻力。我们仍然需要持续努力,砥砺前行,才能真正实现品牌强国的伟大目标。
注:此文系《2022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蓝皮书》前言
每日经济新闻
更新时间:2024-07-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