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从《李广传》看班固和司马迁的情感倾向性

李广是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他胆略超群,治军简易,体恤士卒,深受官兵爱戴。史载:“广亷,得赏赐辄分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李广出生于“世世受射”之家,戎马一生,立下战功无数,但“官不过九卿”。“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而李广却“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李广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大将军徙广部出东道,行回远,“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而“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李广“讷口少言”(说话迟钝,不善言谈),“至幕府,广谓其麾下曰:‘......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一代将才就这样陨落了,不得不让人感叹唏嘘。李广之死,“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悲哉!

司马迁为李广作传,题为《李将军列传》,以“将军”名,敬重之情溢于言表。阅读传文记述,让人感觉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李广人生遭遇的深切同情和痛惜。他说:“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同“恂恂”,老实诚恳的样子)如鄙人(乡下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饱含深情的赞美令人充满遐想。

班固《汉书》将李广与苏建合传,李广传附记其孙李陵,苏建传比较简略,主要是写其子苏武出使匈奴情况,篇题《李广苏建传》,看上去不带任何情感的倾向性。

然李广之孙李陵兵败为匈奴所虏而降,苏建之子苏武出使匈奴被滞留十九年而汉节不失。对比之下,李陵之失节,彰显了苏武之忠义。传末赞语保留了司马迁对李广的评价(“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流涕,彼其中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其后用“然”字一转,说:“三代之将,道家所忌,自广至陵,遂亡其宗,哀哉!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

司马之文隐约可见对统治者的不满,是控诉,是批判;班固称誉苏武“不辱君命”,而曰“三代之将,道家所忌”,将李氏族亡归之于杀伐,掩盖了王朝的残忍,维护了封建秩序。父子三代为汉效力,出生入死,最后惨遭灭族。虽说李陵投降匈奴,大节有亏,但不念既往而灭其宗族,到底缺少人性的温情。一人做事一人当,株连之法,殊不足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   士卒   倾向性   幕府   士大夫   麾下   匈奴   大将军   道家   札记   将军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