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题大做行吗”?家长吐槽儿童读物里有脏话,网友回怼很解气

有关于教材的问题让全国家长的心都紧紧连接在了一起,家长们同仇敌忾,也使得教材事件更快的得以解决,不过,问题积攒已久,是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事情吗?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毕竟,除了教材以外,还有一些课外读物也引起了家长的关注,有些内容和插画一样不适合学生阅读,搞得家长买课外书之后都要自己先阅览一遍。

又一家长发现了某本儿童读物中的“纰漏”,家长像是产生了应激反应,直呼接受不了,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过,网友看后却觉得无聊,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是谁大惊小怪呢?家长吐槽儿童读物里有脏话,引起网友注意

试想,一本封面上印有“纯美暖心”的名家经典童话放在你面前,你会不会产生兴趣想要浏览一遍?反正对笔者这种爱看故事的人来说是挺有吸引力的,如果自己以后当了家长,可能也会买给孩子看。

不过,家长张先生在看到这本书以后却发现,里面竟然有一些脏话,即便这本书的意图可能是提倡不说脏话,但是当家长的还是接受不了这种教育方式。

总的来说,就是家长看不惯这本书描述语言,觉得不会分辨是非的孩子看到了就会学,也不可能让自己的娃看,看着上面“专为低年级孩子打造的精品注音读物”,笔者沉默了。

这本书名叫《撞见怪老头儿》,它曾荣获国际安徒生奖,据说,这一奖项一生只能获得一次,相当于“儿童文学界的诺贝尔文学奖”,别提含金量有多高了,而其作者孙幼军也在15年去世了。

家长看不惯的只是其中的一个故事《蓝色的舌头》,其中出现的一些脏话,是故事的主人公在装上“蓝舌头”以后所说的内容,并无恶意引导倾向,而且文中制造“蓝舌头”的人也被正义制裁了,光是看故事梗概笔者就非常喜欢,以后说不定真的会买来读。

但经过家长这么一闹,所属出版社也回应了此事,表示其实书的本意是好的,但是读者却容易断章取义,眼里只有“脏话”,不过之前也有可能是考虑不周,以后可能就不出版了,若是如此,那可真的太遗憾了。

其实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来看,这真的不算什么,所以也有人说:“别小题大做行吗”?家长吐槽儿童读物里有脏话,网友回怼很解气,不得不说,家长可能真的有些敏感。

没必要把孩子关进象牙塔,中国式家长应接受“脱敏治疗”了

其实网友和家长的观念不同很正常,因为部分网友并没有当家长,他们也只是有着新思想的年轻人,网友觉得无需大惊小怪,家长觉得只有有了孩子才会明白这种心情,两种想法的碰撞也很激烈,不过笔者站在网友这一边。

有些话孩子早晚会听说,有些事孩子早晚会见证,家长们总是希望创造好的教育环境却不给子女正常了解知识,看真正的世界的机会,在象牙塔里的滋味并不好受,不仅显得自己落实,还更容易被美好的假象欺骗。

与其营造美好的假象,不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其实通过听楼下小孩的吵闹就能听到他们时不时也会“出口成脏”,将对方的“妈”挂在嘴旁,有些声音甚至很稚嫩,那这些又是跟谁学的呢?不能全世界的小孩都看过这本书吧。

所以说,与其捂住孩子的耳朵,不如让他们听听不同的声音,通过这本书让孩子产生疑问,再由家长来解答教导,总比以后上了学跟同学学会背着家长说要好。

更何况有些时候家长也会忍不住“破防”,容易说两句抱怨,有些小朋友还是跟家长学的,注重教育也没必要吹毛求疵,实际行动明比嘴上说说更值得关注,比起喜欢说脏话,人品出现问题麻烦更大。

写在最后:说起教育下一代,不知道有多少家长都“竖起了耳朵”,毕竟作为当今时代最热门的话题,好像不懂教育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但是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呢?有些家长穷其一生都没能解答。

其实这个问题本就没有答案,因为“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办法,家长一生都在学习怎样教育下一代,与时俱进便算是合格的家长,与其总是把孩子护在身后,不如和孩子一起成长。

今日话题:你对这本课外书有什么看法?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儿童读物   脏话   家长   网友   解气   小题大做   大惊小怪   假象   舌头   笔者   教材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