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扩大对华投资,外资车企强化本土化研发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会上,外资车企及外资汽车零部件公司高层纷纷表达了坚定在中国市场投资的信心。

“我们坚信合作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增长是繁荣的共同驱动力。中国巨量人口的现代化,将释放对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而在中国和欧洲的外商直接投资将我们的经济紧密相联,这是对脱钩观念的强有力回击。”宝马集团CEO齐普策表示,中国是宝马集团最大的单一市场,也是最具战略意义的市场之一,宝马集团在华业务的增长和发展繁荣将为全球其他市场业务注入增长新动能、带来发展新机遇。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也表示,坚信中国将在2023年迈向稳步经济复苏和发展,并继续夯实其作为全球汽车产业创新枢纽的地位。梅赛德斯-奔驰致力于继续“在华发展,与华共进”,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己力。

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去年9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欧洲少数大企业占据了对中国的大部分投资,尤其是来自德国巨头企业的投资。在2018年至2021年期间,德国占中国所有欧洲直接投资(FDI)的43%,前十年这一比例为34%。其中,汽车行业近两年一直占所有欧洲对华直接投资的三分之一左右,大众、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以及化工集团巴斯夫集团,在中国的投资处于领先地位,占据了欧洲所有对华直接投资规模的34%。

另一方面,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成为此次论坛讨论的热点话题。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集团董事长史蒂凡·哈通表示,供应链仍可能持续面临不确定性和压力,博世主要通过本地化和数字化来增强供应链的安全性和韧性。

外资车企近年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主要与电动化有关,包括电动车生产基地建设、入股中国电池企业、与本土科技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等。去年,宝马集团宣布与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签订价值超过百亿欧元的电芯生产需求合同,同年10月宣布与中国企业远景动力开启锂离子电芯合作项目,这三个源自中国的电池企业将在欧洲、北美和中国总共建设5座工厂。梅赛德斯-奔驰泽与腾讯在云计算领域展开合作,支持梅赛德斯-奔驰在华研发自动驾驶系统。目前,宝马、奔驰等外资车企已经开始加快电动化转型的步伐。今年年内宝马在中国市场将提供11款纯电动产品,几乎涵盖所有核心细分市场,奔驰计划2023年底在华新能源产品将达17款。

一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动车市场,对电动车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电动车时代,中国汽车供应链具备优势,我国生产的电动车的成本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车企开始将研发资源投向中国市场。宝马集团和梅赛德斯-奔驰都在中国建立了德国以外最全面的研发网络,并持续扩大在华投资。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采埃孚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柯皓哲(Dr. Holger Klein)在论坛上表示,中国已经成为采埃孚全球产品和技术率先推出的重要基地之一和总部职能基地,成为全球创新中心。博世则在去年在上海开设了新的研发中心,并于今年宣布在苏州投资70亿元建设新的研发制造基地。采埃孚在上海、广州、嘉兴均设立了研发中心。

在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看来,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效率高,二是成本控制能力强,三是具有人力资源优势。过去,汽车产业链全球布局的主要思路是,在技术密集的地方开发产品,在制造成本最低的地方制造产品,重点在市场条件好的地方销售产品。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但是抗风险能力差。而疫情、个别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发生向全球制造业敲响了警钟,全球产业链需要改变,重点是增加产业安全的维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外资   宝马   欧洲   德国   本土化   中国市场   电动车   中国   集团   全球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