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生不息·宝岛季》走红:文化“共振点”呼唤两岸“同根”

□彭珊(湖南师范大学)

近日,一档聚焦台湾金曲的综艺节目《声生不息·宝岛季》走红。该节目以音乐破题,聚集多位歌手,设立长沙和台北两个表演会场,让歌声穿越海峡两岸,抵达彼此内心深处。音乐文化所带来的同频共振超越了音乐本身,既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视窗,也让两岸的观众同胞感受到“同根”与“同源”。

“共振”是一个物理概念,是指物体在一定的频率激励下达到共鸣而发声。当音乐响起,两岸同胞在熟悉的经典旋律中产生共鸣与共情,心手相连。而音乐何以成为两岸文化的“共振点”,这要从上个世纪说起。这群发端者中,有台湾眷村将音乐融合大陆气息的文艺青年,也有哥伦比亚咖啡室内弹唱卑南族民歌的民谣歌手,他们不断寻找着母亲大陆与第二故乡的情感联结点,创作出大量如《橄榄树》《鹿港小镇》等两岸同胞传唱至今的经典作品。

到了九十年代,也即台湾音乐的金曲年代,台湾流行音乐的风再度吹向了大陆。最典型的例子即周杰伦和方文山,一个是极富创造力的作曲鬼才,一个是融合中国风元素的“诗人”式作词者,两人联手各类流行音乐体裁,以每年一张优质专辑的成绩为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在当时世界以西方为主流的文化语态下,为国产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创新谋得了新的出路。同时,这一时期的音乐不仅成为了八零九零年代人的青春回忆,也是让“Z世代”年轻人回味无穷的经典“宝藏”。这些都让音乐成为两岸同胞的文化“共振点”。

当音乐文化成为彼此的“共振点”,我们思考的不能仅仅止于音乐本身。正如节目文案所言:“在这之前,人们只是歌唱。在这之后,人们懂得歌唱写下的是河汉江淮的志气,唱出的中文是文以载道的责任。”由节目引起的两岸歌者所进行的音乐交流和两岸同胞所产生的音乐共鸣,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怀旧,更让我们望向了未来:中华文化的守正创新从来不是某一个时代、某一个民族的事情,台陆同胞也从来没有失掉文化的牵绊。百川异源,皆归于海。两岸文脉赓续、血脉相连,文化“共振”呼唤着“同根”,文化创新不能有任何一部分同胞的缺席。

当下,两岸在政治上尚处于分隔状态。由于历史因素与情感回忆,这并未影响两岸同胞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文化归属感的产生。但如何让两岸后代们在没有过共同记忆和情感共鸣的情形下仍然保持这一份文化的“共振”,这是文化传承面临的新的现实挑战。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正如《声生不息·宝岛季》一般,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挖掘文化背后的故事,追溯文化发展的历程,谱出一曲新的由两岸人民共同抒写的“同根”之声。

台湾民歌运动的先驱之一胡德夫先生在节目中说道,“希望我们会互相激荡出另外一个时代出来,这桥面会越来越宽的,浪声会越来越大的。我们就是汹涌的海洋,生生不息。”我们也期待,那些歌声将穿越未来的时代,见证两岸人民的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宝岛   两岸   金曲   文化   大众   台湾   共鸣   同胞   流行音乐   节目   未来   大陆   情感   时代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