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释兵权

在结束五代十国局面的过程中,北宋统治者着重考虑的问题有二: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使唐末以来长期存在的藩镇局面不再出现;二是如何巩固新生王朝,使之不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

宋太祖赵匡胤

建隆元年末(公元960年),在宋太祖平定李筠及李重进叛乱后的某一天,他召见丞相赵普,问道:“为什么从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十二君,争战无休无止?我要从此息灭天下之兵,建国家长久之计,有什么好的办法吗?”赵普精通治道,对这些问题也早有所考虑,听了太祖的发问,便提出问题之症结就在于藩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治理的办法也无奇巧可施,只要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安定。赵普的话还没说完,宋太祖就连声说:“你不用再说了,我全明白了”。于是一个重建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计划就这样酝酿出来了,并逐步付诸实施。

在北宋中央集权方面,最重要的是兵权,也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范浚在《五代论》中指出:“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揭示了唐末五代以来,在政治局面变换中兵权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宋朝刚刚建立,赵匡胤就吸取了后周灭亡的教训,加强对禁军的控制。

杯酒释兵权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七月初九,宋太祖在退朝后留下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罗彦瓌诸高级将领饮酒。

酒至半酣,宋太祖对军将们说:“我若没有诸位,也当不了皇帝。虽然我贵为天子,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当了皇帝之后,我终日没有好好睡过。”此话令石守信等人大惊失色:“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谁敢再有异心?”赵匡胤说道:“谁不想要富贵?有朝一日,有人以黄袍披在你身上,拥戴你当皇帝。纵使你不想造反,还由得着你们吗?”守信等将领跪下磕头,哭着说:“臣等愚昧,不能了解此事该怎么处理,还请陛下可怜我们,指示一条生路。”

宋太祖借机表达了自己让他们放弃兵权的想法,建议“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不如多累积一些金钱,买一些房产,传给后代子孙,家中多置歌妓舞伶,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再同你们结为婚姻,君臣之间没有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大臣们答谢说:“陛下能想到我们这事,对我们有起死回生的恩惠啊!”第二天,各位军将就称病,请求辞职,宋太祖一一敕准,并且给予他们优厚的退休金。

事后,赵匡胤并未食言,石守信等被撸去兵权,出任地方节度使外,兑现了与禁军高级将领联姻的诺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后来又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把张令铎的女儿嫁给太祖三弟赵光美。

杯酒释兵权这个历史事件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反映,然而几百年来,世人对宋太祖此举伦理方面众说纷纭,评价不一,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多数人是宋太祖的仁德之举,宋太祖赵匡胤去掉开国将领的兵权,是给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将领们明哲保身的机会,几乎所有的开国皇帝都有杀功臣的行为,但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却使用和平手段,不伤君臣和气就解除了大臣的军权威胁,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内方略。

另一方面,也有史学家认为“杯酒释兵权”实为小人之举,无非是“狡兔死,走狗烹”的一种变相存在。曾有评价说“皇位刚坐稳,就想打发走那些为自己浴血奋战的将士们”,赵匡胤披着一件“伪善”的外衣,一点粮田,一点银饷就把功臣们打发了,反过来,将士们还要对他感恩戴德,是让人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杯酒释兵权   藩镇   王朝   禁军   兵权   太祖   陛下   将领   守信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