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江苏老地名|新晋“网红赏樱地”南京观音门,究竟是座什么门?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这几天,南京的樱花开得正盛。除了传统的赏樱胜地鸡鸣寺路、南京林业大学、玄武湖之外,观音门、四方美术馆的樱花树也吸引着游人纷至沓来,成为新晋“网红赏樱地”。观音门位于长江边的燕子矶南,和南京老城区距离较远,在这个相对“偏僻”的地方,怎么会有一座城门呢?有游客在赏樱的同时,发出这样的疑问。

观音门成为新的赏樱胜地

要了解观音门的前世今生,还得回溯南京城墙的历史。南京城墙是世界上现存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竣工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建造的过程持续了三十年。竣工之时,形成了四重城垣的恢弘格局和庞大规模,由内到外分别是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城。

观音门成为新的赏樱胜地。钟勇 摄

其中,宫城、皇城就是明代皇宫,即今天的明故宫所在地;京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南京城墙”,全长35.267公里,明初建成时有十三座城门,清代、民国、新中国成立后时期又增开十余座;外郭城全长60公里,明代初年建成时共设城门十五座,明朝中晚期又增辟城门三座,因此外郭城共有城门十八座,其中就包括观音门。老南京人常说的“内十三,外十八”,就是指明代京城城墙有十三座城门,外郭城墙有十八座城门。

观音门成为新的赏樱胜地。钟勇 摄

那么,为什么朱元璋要在京城之外建造外郭呢?这显然是出于加强南京周边军事防御的考虑。明代马生龙《凤凰台记事》:“又于城外起土城,以为不测屯守之计。”和京城不同,外郭城并非平地而起的城砖墙或者条石墙,而是充分运用了南京周边起伏的丘陵岗垄,用土夯筑墙体,在隘口处用砖石砌筑城台,建造城门,从而形成拱卫京师的第一道防线。这十八座城门,分别是上方门、夹冈门、凤台门、大安德门、小安德门、大驯象门、小驯象门、江东门、栅栏门、外金川门、上元门、佛宁门、观音门、姚坊门、仙鹤门、麒麟门、沧波门、高桥门(另一种说法认为小驯象门未建成,外郭十八门中还包括双桥门)。

从新建的观音门向北眺望,可以看到长江和燕子矶。

很明显,观音门是明代南京的一座外郭城门,它位于京师南京的东北方向,东南处是姚坊门,西南处是佛宁门。《南京城墙志》载,观音门建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四月,设置千户所镇守,有官兵1200多人。观音门的得名,是因为此门地处观音山山谷之间。观音山,位于幕府山东,山因明代初年上有观音阁而得名,属宁镇山脉支脉,主峰海拔187米。清道光《金陵览胜诗考》,“观音山,观音门外,俯临大江”,并有诗曰:“观音山势回,登眺古怀悠。铁索千寻坠,沧江一带流。水云连北固,星火望瓜洲。故垒今何在,空余满目秋。”

作为外郭城门,观音门地处长江和南京京城城墙之间,进入观音门,十公里处就是京城的神策门。因此,地理位置十分险要。

南京明代外郭城地图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抗清名将郑成功率十万南明大军,由长江水路溯江而上,屯兵白土山(今幕府山)、观音山一带,威胁清朝占据的江宁府(南京)。可惜的是,郑成功中了清两江总督郎廷佐的缓兵之计,清军援兵赶来后,双方在幕府山、观音山、燕子矶一带发生交战,最终郑成功兵败,被迫退回福建。清军此战胜利后,改神策门为得胜门;鸦片战争中,观音门也曾经历战火洗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8月4日,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8月11日,英军在观音门登陆。经过谈判,在下关长江江面上的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江宁条约》(后称《南京条约》)。

南京外围60公里长的外郭城,大部分地段都是黄土丘陵,民间又称为“土城头”,其坚固程度当然无法与“高坚甲于海内”的明代南京京城城墙相比。清代以后,外郭城渐渐遭到破坏。《同治上江县志》:“今则外郭俱夷为平陆。道光中,尚存城阙形式,其垣惟余高阜,俗犹呼为土城头焉。”

观音门老照片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曾利用外郭城修筑公路,这是对外郭城的一次致命打击。朱偰在《金陵古迹图考》中记述,上世纪三十年代,南京尚存的外郭城门为观音门、高桥门、沧波门。抗战期间,因为难民取砖建房,沧波门被拆毁。1949年,因为燕子矶通公交车,观音门被拆。1953年,最后一座南京外郭城门——高桥门因为年久失修倒塌。至此,外郭18座城门全部消失,但部分外郭城土城城垣依然保存下来,至今依稀可辨。

观音门老照片

明代南京的18座外郭城门虽然早已经湮没,但它们的地名却依然留存,主要有安德门、尧化门(由姚坊门讹传而来)、麒麟门、高桥门、江东门、双桥门、仙鹤门等。仙林地区的“仙林”二字,就是由仙鹤门和灵山各取一字而形成,只不过“灵”讹为“林”。

值得一提的是,观音门是目前唯一能够找到影像资料的南京外郭城门。一张拍摄于1929年的观音门的旧影。从这张照片上可以看出,观音门选址于两座山的山坳处,符合朱元璋“依山势而建外郭城门”的原则。此门是一个单券门洞,门上有三个楷书大字“观音门”。观音门以及附近的墙体系用城砖修建而成,门洞宽阔而高大,以城门洞里的板凳为参照物,可以判断观音门的高度至少超过五米,宽度也在三米多。城门两边贴着告示,可以推断出平日里进出此门的人很多。

据史料分析,观音门的历史坐标在和燕路燕子矶中学门口,当地人俗称“门坡”的地方。近年来,相关部门根据史料记载和影像资料,在这里重建了观音门,建设了观音门公园,种植了大量樱花,成就了今年春天南京又一处网红“赏樱打卡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寻迹江苏老地名”专栏由新华日报和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联办,在《人文周刊·文脉》版、“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交汇点文化频道、“紫金文艺头条”微信公众号推出,邀您撰文探索江苏各地的地名文化,共同讲述地名背后的蕴藏的江苏故事(投稿信箱:454891013@qq.com)。

编辑: 于锋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6

标签:南京   江苏   土城   观音   京城   交汇点   城门   地名   明代   城墙   燕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