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家巷往事

由来与得名

戴家巷位于重庆老城中心地段,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母城改编为29坊,戴家巷划归临江坊。戴家巷毗邻临江门城墙,早年的贫民沿着城垣搭建棚户居住,因当时人口稀少,这一带都是荒地,居民在此种植蔬菜,地名叫做韭菜园。后因有戴姓大户在此建房定居,家族繁衍,更名戴家巷。巷内居民多从事挑水、做奶妈、当佣人、跑跟班等职业,偏僻无闻。

清代末年的戴家巷(作者提供)

西方势力深入

戴家巷的兴盛,与西方势力深入重庆有关。

清同治三年(1864年),基督教内地会进入重庆,随后美以美会、圣公会、伦敦会、公谊会、浸礼会、英美会等鱼贯而入。牧师麦加利在戴家巷租赁房屋传教,不久在戴家巷口建起基督教福音堂。这座教堂,与天主教真原堂仅一街之隔,它们常举行礼拜祷告,洗礼圣餐之类的宗教活动,加以官员拜访,教民出入,轿子滑竿扎堆,小商小贩叫卖,顿然成为热闹之地。据史料记载,甲午战前,重庆已是“教堂林立,处处均有司铎,住居既久,入地自熟”。

由于部分不良教民以洋人为靠山,仗势欺人,而地方政府惧怕教会的治外法权,不敢秉公处理,积怨日增。1886年6月,美国基督教士在鹅项颈购地建房,士绅赵昌勖等人以其有伤风水为由,联名呈请县官制止,未得解决,激起公愤。应试武生带头聚众数千人,发起第二次教案。将重庆城内及附廓美、英、法教堂、洋房、医馆全毁。戴家巷福音堂亦被捣毁,事后重建。

与西方宗教结伴而来的是西方的文化、科技。

1890年,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下属“女布道会”美国人费女士,在戴家巷创办收容孤儿的育婴堂,开设初级小学。1953年该校改为普通中学校,命名为重庆市第15初级中学校。

重庆第一家西医院驻地

1892年,宽仁医院在戴家巷落成,为本埠第一家西医院。大门为圆拱形,两旁为八字型照壁,院中掩映着四幢中西合璧式青砖楼房,主楼四层,临江两幢带有长廊。宽仁医院创办人,系基督教卫理公会派出的美国人马加里医生和一名英国伦敦传道会医生,经费由教会承担。马加里任院长,此后又陆续派来外籍医护人员,包括内科、外科、牙科医师、教师,首批培训四名中国学生。

1892年,戴家巷建成宽仁医院(作者供图)

晚清官员保守顽固,对洋人既反感又畏惧,敬而远之。宽仁医院开业,马加里向川东道、重庆府、巴县三级衙门主官发出请柬,居然无一人敢于到场。市民的意识,则因封建闭塞影响,对异域事物深感恐惧,起初都不敢去看病。为此,马加里刻苦学习重庆话。突破语言关后,他首先与本埠官吏交往,取得好感,由官方动员绿营官兵来看病。有一位官兵暴食暴饮患上急腹症,肚子痛得要命,急症室替他灌肠洗胃,第二天就轻松了,逢人便说西医的好话。

一些市民陆续前来就诊,马加里又告诉他们,听诊器不是用于掏心摄魂,血压计并非吸血鬼,温度计仅仅为了量体温。开业当年,宽仁医院就收治男女病人300余名,做大手术上百例,还有不少人前来补牙、拔牙,有位官员镶上一颗时髦的大金牙,笑口常开。1916年,马加里亲自为刘伯承做手术,摘除受伤眼球。抗战期间,陈独秀三次到此住院,不少要员前来探视。

1892年,宽仁医院住院部(作者供图)

宽仁医院的西药、手术疗效明显,位置又适中,就诊病人逐年增加,抗战时期已是最繁忙的医院。它带动了周边的服务业,街对面开起火锅名店“云龙园”,戴家巷内则遍布小餐馆、小旅馆,顾客大多为病人家属。

名人寓居

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曾任湖北民军总指挥部参谋长的邵保,出生于戴家巷。他少年从军,表现出色,受四川总督岑春煊欣赏,保送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后又留学日本,就读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加入同盟会。毕业回国,1908年参加清朝补考,赏给陆军炮兵科举人。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正在河北滦州任陆军第20镇炮标标统的邵保,策动上司发出兵谏通电,声援武昌起义。不久他辞职南下,与一批同盟会同学增援武昌起义最前线。为埋葬封建王朝、建立共和制立下汗马功劳。

1912年邵保任北京政府参谋本部顾问官,同授陆军少将。1927年随北伐军到南京后因病辞职。1928年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年仅44岁,追加中将军衔。

川军军阀刘文辉,在戴家巷建有公馆。刘文辉是24军军长,是驻重庆的21军军长刘湘的堂叔。刘文辉的势力范围在成都,回重庆的时间少。

统战政协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宽仁医院先后改为第四人民医院、重医附二院,照样火爆。

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迁入戴家巷,老部长杨松青尊重统战对象,党外知名人有什么事,都愿意与他交谈,获得指导和帮助。著名学者吴宓,把自己撰写的《红楼梦研究》,送给杨松青审读,杨松青提出了中肯修改意见。

重庆市政协在戴家巷办起政协委员之家,三年困难时期,各界知名人士可凭票来此就餐,至今还有老委员津津乐道。有一个月,吴宓把自己的用餐优待券送给中文系一位老师,还详细提示对方,菜饭都可以加钱购买,不收粮票。吴宓待人之诚恳,可见一斑。1996年,市政协在原政协委员之家旧址建起职工住房,我有幸分得一套,居住多年。

20世纪初的戴家巷(作者供图)

如今,百年老街戴家巷,已开辟为崖壁步道,蜿蜒盘旋在临江门悬崖陡坡上,是最能展现山城特色的风情区。它与相邻的洪崖洞景区交相辉映,让国内外游客了解和感知,重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前尘旧影。



文章作者:杨耀健

作者单位:重庆市政协文史研究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同盟会   辛亥革命   临江   宽仁   基督教   武昌起义   市政协   重庆   往事   医院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